六零年代机修厂: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六零年代机修厂》 180-190(第13/20页)


    再说了,学校现在处于半停课状态,课这么少,她时间多得很。

    时间过得很快,九月中旬,学校就为十一国庆准备了。

    学校这边要组织文艺表演。

    杜思苦混了一个大合唱,跟着练了几节课,不过因为她形像好,被安排在了合唱团的第一排。

    因为挑的歌好,他们这大合唱的表组还得了一个二等奖呢。

    每人得了奖状不说,还分到了一个纪念的硬壳本。

    国庆一过,十月就过得更快了。

    “杜同志,有你的信。”

    杜思苦赶紧去拿信,她到首都大学之后,只给余凤敏她们俩寄过信,写的是大学这边的地址。至于家里人,杜思苦现在还没有寄过信回去。

    要是寄给三哥,那容易被杜父杜母收到,想想就没寄。

    老五那边,太远了。

    至于大哥二哥那边,她想的是过年的时候,寄点首都的特产过去。点心啊烤鸭什么的,看看能不能寄一点。

    现在嘛,她还是专心学习。

    杜思苦回神,展开信。

    余凤敏说的都是一些日常小事,像是女工宿舍,那位新宿管燕红,原本是个好脾气的,工厂的女工招满了,女工宿舍的人多了一倍,一楼都收拾出来,又多搭了好些个床铺。这人一多,就容易吵嘴。

    现在燕宿管变了,整天板着脸,要是谁闹谁吵,直拉大声呵斥,说要报给上面,这才把人管住。

    还有食堂的庞清燕,之前是食堂的杂工,现在成了彭大厨的徒弟,在学做菜了,正牟着劲练刀工呢,这人力气小,隔几日手上就有刀伤,去厂卫生院的次数可不少。

    当然了,庞清燕跟袁秀红关系好,去的勤快也可能是跟老朋友叙旧。

    信中还写了两个不确定的小道消息。

    丁总工之前离婚的前妻带着女儿又回来了,看那情况,是想复合。

    余凤敏写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杜思苦家的亲戚好像是想机修厂,厂里招满了,没让进。

    厂里跟杜家亲戚说是杜思苦借调去外厂了。

    余凤敏特意说这个,就是透口风给杜思苦,过年回家别说漏嘴了。

    又是哪个亲戚?

    去机修厂找工作?

    杜思苦算了一圈姓杜的亲戚,看来看去,只有小姑家的对得上号。

    杜思苦读完余凤敏的信,又看了袁秀红的信。

    袁秀红的信简短一些,都没什么重要的事。

    也是,杜思苦才离开机修厂不到一个月,哪有那么多新鲜事。

    西北,某兵团。

    杜二婶收到了从阳市寄来的包裹,里面有一些钱跟一些药,有膏药,有冶留疤的药,还有治疗伤口愈合的药。

    上面写的是邮局的地址,不过落款人却是杜思苦。

    老四寄来的。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信,信不长,言词恳切,字字关心,杜二婶觉得老四(杜思苦)是个有心人。

    不像家里那位小姑子,对杜有军这个二哥不闻不问,不说电话,连个问候的信都没有。

    “有军,你的信。”杜二婶把信给了杜二叔,又把包裹里的药拿了出来,“这膏药我闻着像是妈惯用的,等会我拿一点给她。”

    “好。”杜二叔看到是老四寄来的信,便笑了,“这孩子话不多,倒是个有心的。”

    他去了趟鬼门关,现在虽然好了,但是身体差多了。

    以后不能跟着部队到处走了,只能留在部队医院里,坐坐诊,看看病什么的。

    日子倒是清闲了。

    杜二婶:“对,大哥家几个孩子都养得不错。”像杜二,上半年听说二叔出事,立刻就过来了,忙前忙后的。

    这恩情杜二婶记着呢。

    她还说,“老二还没结婚吧,回头他结婚,咱们可得包个大红包。”

    她原先还想给杜二介绍媳妇的,可是杜二话里透了底,有对象了,所以杜二婶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正说着。

    杜奶奶过来了。

    杜二婶笑着把膏药递了过去,“老四寄来的。”

    杜奶奶一愣。

    杜二婶又道,“还寄了不少药呢。”展示给杜奶奶看,膏药杜有军也用得上,杜二婶就自个留了一些。

    杜奶奶看着这些药,眼神复杂。

    阳市。

    杜家。

    “大哥,听说老四不在机修厂了,这事你知道吗?”杜得敏从杜家搬走不到半个月,又回来了。

    杜父当然不知道,他压根就没听说这事。

    “不可能,她不在机修厂,能不回家?”杜母不信。

    “说是借调到别的厂了。”杜得敏自个坐下,这次她回来没带孩子。大程的大儿子十二岁了,懂事了,现在能帮着看孩子了。

    杜母问:“哪个厂?”

    “就是不知道啊。”杜得敏回来就是为了说这事的。

    至于留宿,杜母是万万不会答应的,上回杜得敏愣是在杜家住了快两个月,才走。吃家里的住家里的,那姓程的脸皮也是厚,后面生活费一毛钱都不给。

    杜得敏还是蹭了顿晚饭才走。

    杜老三今天加班,回来得晚。

    “老三,你小姑说老四借调到别的厂了,这事你知道吗?”杜母赶紧问,“是不是又去拖拉机厂了?”

    借调?

    这不对吧,老四是被厂里推荐上大学了。

    杜老三满心疑惑,那机修厂怎么会这么说呢?难道上大学的事黄了?老四心里不痛快,就走了?

    “妈,等我休假,去机修厂那边问问。”杜老三现在也有些不确定了。

    说起来,老四要是真去读大学了,怎么没给他寄信回来呢?

    这在学校是好还是不好?

    亦或者,真的被借调了,没上成大学?不好意思往家里寄信?

    十一月。

    首都这边冷得快一些,杜思苦已经穿上厚衣服了。随着天冷了,这边的实践课减少了,学校开始组织老师在教室上课了。

    老师们也不敢讲教材,都是以技术课的名义夹杂了一些私货,像是机械设计,机制制图,都是等基础差不爱学这些的同学走了,悄悄讲的。

    像那些干劲十足,嘴上时时挂着语录,频繁参加批斗的学生,老师们是绝对不会惹的。

    杜思苦在老师们的眼里就属于低调安静的好学生,尤其是她在机械上有天分,学仅学得快,手艺还好。

    像维修拖拉机、还有组装半导体,这杜同志在班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过年的优秀学生名额肯定有杜同学一份。

    “杜同学,这么晚了,还在看书啊?”同宿舍的洪干部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