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70-380(第10/21页)
者有话说】
今日更新+加更二合一,够肥了吧
№31 网友:MOMO92% 评论:《[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打分:2 发表时间:2025-01-24 12:53:30 所评章节:217
催更诗
作者:MOMO
作者今天加更了吗
作者今天没有加更
作者打算啥时加更
快了快了快了快了
写于2024.1.24午睡前 [送红包]
5 [取消精华]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和完结评分] [回复]
第 375 章
佟佳皇贵太妃薨逝, 丧仪按部就班,庄重而寥落。
佟府案进入尾声,而这个尾声, 就是如何处置佟佳氏留下的偌大家产。
隆科多和岳兴阿父子还在,他们这一支的产业可以封存,但鄂伦岱一起其他庶支旁支的呢?
佟佳氏有大案在身,在将这些大案了结、亏空补足之前, 这些暂时失去主人的产业谁都沾不上手。
随着东南季风的强劲上岸,北上的海船络绎不绝,天津港建设不能再耽搁,雍正帝命内务府将佟佳氏产业整理出来,可流动钱粮都拨往天津,供重新修建港口使用。
其他诸如玉器古玩字画田亩山林庄园等,全都抄没入官。
剩下的,就是两个一等公和若干个世职承袭问题。
正阳门内建图书馆, 需要将被选中的地址上的民房拆迁了, 然后再平地起高楼。
可问题是,民房是你想拆就拆的吗?里头住着旗民呢, 你房子给人拆了,八旗旗民住哪里去?
所以,你得给人家拆迁费、安家费,你要是有心,再给些米粮,作为安慰金, 大家伙儿都念您的好儿。
拆迁是大事, 为了能让旗人、民人们走的心甘情愿, 拆的欢天喜地, 德亨可是拿出来三百年后轰轰烈烈大拆迁方案来的,那安抚慰问是一套一套的。
允址拿到了这个拆迁方案。
可关键是,他不想出这个钱。
一毛都不想出。
于是就在读书人之间筹款,让喊着要建图书馆的读书人出钱。
啊这!
这事儿,似乎是不应该不能够不可以这么做吧?
哈哈哈哈哈
四九城的老少爷们最近就是看这帮子读书人的热闹。
没银子,你敢拆我家一块门板试试!
德亨也忍不住,没事儿就跑来棋盘街外正阳门内这一块儿来瞧热闹,他墨镜一戴,扇子一插,再提上一个八哥儿鸟笼子,往人群里一钻,妥妥一纨绔子弟。
除非是非常熟悉他的人,否则还真难以认出来,眼前这个满脸八卦的公子哥儿,就是他们大名鼎鼎的定亲王。
“街坊们,之前定王爷说的,一家一户,按居住房屋面积来算,一方补贴三两五分银子,十方就是三十五两,三十方,就是一百零五两银。除此以外,还有人头补贴,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旗人民人,只要是红纸上的人,一个人头补贴五两,白纸上的人,一个人头补贴一两五分银”
有人就抱怨了:“这红纸白纸差的也太多了。”
另一个人就说他:“哎哟喂,您的意思是,主子和奴才一个价儿喽?”
众所周知,所谓的红纸白纸就是户籍,主人家户籍册所用纸张是大红色,奴才户籍册是随主人家,但记录的纸张是白色。所以,红纸白纸的一说,就知道是指代什么了。
另有一个大嗓门就嚷嚷了:“还是咱们王爷仁义,居然还给奴才头发银子,你见哪个王府拆迁民房,还将奴才考虑进去的?”
“是是,是这个理儿,还是咱们王爷仁义。福爷,您继续说,旁的人别打岔,别打岔”
这位福爷,是这朝阳门内有名的牙行,专做房屋过户、典当生意的,在房屋上面的消息,他就比旁人灵通一些。
茶小二姻殷勤的给他添上茶,福爷呷了一口,哈了口气,继续卖力道:
“正阳门可是这四九城的正门户,临着棋盘街,衙门、官宦人家不老少,就算是平头百姓,不论旗民,都也不是什么破落户。这样的人家,人可能不会太多,但宅院占地可不老少,一户少说有十间房,一房有十方、三十方、五十方不等,就按折中三十方算,一户光房屋,就能补贴至少一千两,更别说再加上人头了。”
“街坊们,我这都是往少了算的,你说哪户房舍少了十间?只要一动脚搬家,一千二百两拆迁银立马到手,你们说,我算多了还是少了?”
一个粗布汉子就嚷嚷道:“我们主家是正经的两进的院子,前后六间大房就能有一千两的补贴,更别提少爷们住的厢房、小姐们住的绣楼,还有咱们奴才住的倒座房,牛马牲畜房,真要按王爷这补贴法,乖乖,我家老爷至少有三千两的进账。”
就有汉子嘻嘻哈哈说他:“你们主家那宅院,我从外头看就知道有多少,你定是说少了。”
“说少了才是正当,他要说实诚了,回府他家老爷不抽他个皮开肉绽的。”
“哈哈哈哈”
福爷按按手,站在茶桌空隙间的空地上,大声道:“街坊们,不管这宅子是大、是小,按定王爷这法子,咱们定然是吃不了亏的。”
“不仅吃不了亏,还有的赚,拿着这到手的一千二百两银子,买新宅院也好,买块空地,新建也好,总归是都能得了好儿,但是,现在是三王建这图书馆,三王啊,一家一户,就给五十两,让咱们滚蛋!”
“打发叫花子呢!!”
“就是,都是王爷,怎么这个就这么悭吝”
“不能够,没有一千二百两,我是死都不会搬的!”
茶馆里顿时沸腾起来,怨气能将屋顶给掀翻了。
“安静,安静”有一个穿着差役马褂的人吆喝着让叫喊拍桌子的男人们都安静下来,听他讲话。
“街坊们,我李老二领了个差事,说一说这内里的话,不是说不应该,是说了给你们听,你们心中好有个数儿。”
“李监头,您有话请讲。”福爷跟李老二拱手请道。
李老二道:“您们似乎忘了,咱们现在住的地儿,啊,房舍、牛马圈,是睿王爷带领咱们祖宗刚入关那会子,给咱们住的。什么红纸啊白纸啊,那是后来的户籍册子,不是房宅契。您们自己说,您们手里的宅契,是红纸还是白纸。”
众人皆哑然。
有汉子憋气道:“可是,咱们老一辈在这地儿住了多少年了,房子怎么就不能是咱们的了?”
李老二:“您这说的就是赌气话了,正儿八经的,皇上要咱们搬,咱们就都走,这里的房子,房契都在内务府,都是皇上的。就说近些年,四九城兴建了多少王府、贝勒府、贝子府,有多少就是在寻常旗户上面建成的?他们搬的时候,可有补贴了?怎么到了占用咱们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