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270-2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270-280(第19/24页)

宫屋顶上的神鸟(乌鸦)都不乐意。

    另外,德亨在恰克图大肆收拢战马的行为,康熙帝知道了,但没用德亨说出他跟弘晖商量的借口,康熙帝只淡淡的点了他一句,让他收敛一些,行事不要那么放肆,就算了。

    就这么算了。

    在康熙帝这里,对自己,德亨感觉到的是知明情的大撒手:我不是不知道你想要干什么,也不是不知道你都干了什么,但你得我的心意,我也愿意宠爱你。宠爱你的方式,就是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不会怪你。你过分了,我就警告你两句,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康熙帝都不要求德亨改正的。

    对德亨如此,对其他康熙帝愿意信任愿意放任的臣子也是如此。

    可以想见,康熙末年的政治腐败,跟康熙帝这种粉饰太平的行为,有莫大的关系。

    但这对德亨是好事,所以,德亨接受了。

    就现在而言,他也只能接受。

    除了划定出一个柏海儿省,还划出了一个西伯利亚省。

    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流处为界限,以北的黑龙江下游到入海口,外兴安岭以北大片东西伯利亚山地、雪原包括已经建成的鄂城、库页岛、虾夷岛,将这些极北之地,统一划分为西伯利亚省。

    设都统,设驻军,都统衙门和驻军地设在庙屯,德亨是西伯利亚都统和将军,统领西伯利亚陆地所有军政要务。

    另外,德亨还兼任海运总督。

    这是个新官儿,专门为德亨设的,总理所有海上事务。

    也就是说,从庙屯北海,到海南岛的南海,从北纬10度到北纬60度的海域,全都归德亨管辖。

    怎么个管法,需要什么建制,需要什么官员,需要管理什么事务,要不要缴纳赋税,交多少,怎么个收法

    康熙帝自己也没个头绪,这是一片全新的领域。

    他现在病痛缠身,也没这个精力和雄心去管了,好在德亨是他一手养大,更是一手培养出来的,想法、行事处处合他心意,就让他自己看着去弄吧。

    海运总督,是德亨的意外之喜。私以为,这个海运总督,就算要他拿现有的什么都统、将军去换,他都是愿意的。

    黑龙江上游至松花江会流处,仍旧为黑龙江省,松花江会流处至乌苏里江会流处,为黑龙江中游,这里有大面积的冲击平原,属于黑龙江流域最肥沃的土地,将来,会成为北大仓。

    但现在,这里野草疯长,水洼遍地,到处都是沼泽和山林,散乱生活着一些游渔猎部落,清廷不允许他们定居,也不允许迁移汉人至此开垦,所以只能荒芜着。

    这里就是三姓之地了。

    因为将乌苏里江会流处的黑龙江下游划分给新设立的西伯利亚省了,所以,三姓之地辖区缩水了。

    但没有一点影响,没有谁提出异议。因为,在以前,黑龙江下游就是一处空地,基本上没人去特意管理。

    要不然也不会被鄂罗斯占了八年之久,都没人知道。

    缩水了的三姓辖区,有了新的三姓副都统,是锦绣的族兄,算是将三姓从德亨手里分出来的补偿。

    西伯利亚省,给了三个县制的名额,一个是庙屯县,辖制鄂城,一个是伯立县,位于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会流处下游冲积平原,德亨打算好好经营这里,屯田屯兵,开发成富庶之地。

    最后一个县,就是库页岛和虾夷岛,县衙设在福山。

    德亨的海运总督衙门,也设在福山,现在他就得要考虑建造一个什么样的总督衙门了。

    首先,得防台风、防地震、防海啸

    康熙帝点的,去这两省赴任的官员,全都是蒙八旗和满八旗,没有一个汉人官员。

    康熙帝还讽刺道:“朕点了也是白点,那些汉人怕苦怕寒,宁愿辞官,也不会去赴任的,朕何必多此一举。”

    对此,德亨不做他言。

    说真的,这么多年了,他已经看清楚那些靠写八股文上位的汉人官员的秉性了,有骨气的早在剃发易服那一拨砍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隐藏在乡野民间。

    入朝为官的,呵呵,多是阿谀奉承甘愿做奴才的。

    因为你不做奴才,能不能考上科举另说,就算考上了,能继续往上走的,就必须做奴才。

    算了,反正他不常在京城,这些糟心事他也眼不见为净,德亨给自己打造的底盘在庙屯那个“苦寒”之地,那里,有真正的汉人。

    迁了两万役夫去了恰克图,那他的庙屯这里,是不是要补偿一些?

    德亨再一次提出了移民。

    这一回,康熙帝没有一口拒绝,他考虑了起来。

    这是跟康熙五十五年可以预见到的年景有关系的。

    二月份,京畿靠山东那边,已经开始春耕了,但河水化冻后,没有去年同时段水位的一半,这还怎么春耕?

    春雨贵如油,至现在,都还一滴雨没下呢。

    可以想见,今年像是聚啸山林这样的乱子又不会少,朝廷除了出粮出银赈灾,还要下令八旗官兵去平乱,又是一项巨大开支。

    如果,将这些潜在的隐患,都迁移走呢?

    同一块土地上,吃饭的人少了,出产的粮食就够吃了,就不会有灾情,人没了,就不会有乱子,几乎是完美的策略。

    康熙帝:“你之前跟朕说,土尔扈特地广人稀,有耕地,有牧场,还有山林,非常适合人定居,应该给卓尔增加随嫁人户?”

    德亨:“是,皇上决定了吗?”

    康熙帝:“你欲增加多少?”

    德亨试探着说了一个数字:“增加至五千户?”

    卓克陀达出嫁,完全是比照着和硕公主的规格来的,不仅和恪靖公主、荣宪公主她们一样,有贝勒建制的护军、官员和从属,还有附属人户,两千户。

    就跟德亨封国公时,那五十人户一样。

    恪靖公主她们出嫁的时候,带去草原的,也就两千户,现在德亨提议增加至五千户,心下有些缀缀的,他怕增的太多了。

    但谁知,康熙帝道:“五千户太少了,增加至两万户吧。”

    德亨倒抽一口凉气,惊道:“皇上,您说两万户?是不是太多了?”

    不是两万人,是两万户!

    按照一户老中幼五人来算,两万户,就是十万口人,而一个健全的家庭当中,一户五人显然是最少的,那么,两万户,算人口的话,绝对要超过十万人。

    康熙帝手指敲击着大腿,闭目养神,道:“近些年,河南、山东、湖广等地汉人齿口增加迅速,耕地就那么多,他们没吃的,就频频在地方聚众闹事,今年平了明年还闹,一年复一年,越来越难以管束了。”

    所以,康熙帝的意思是,将这些增加的人口都迁移走,人口少了,继续耕种原有的土地,就不会吃不上饭,就不会闹事了。

    德亨沉默一瞬,小心问道:“一下子迁移这么多汉人去土尔扈特,会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