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皇太女》 110-120(第10/16页)

公主本不该是这副模样。

    生所欲也,义亦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如何?

    对景昭来说,与其屈身侍从杀害父母兄长、践踏山河社稷的凶手,还不如一死了之更为痛快。

    至少不用承受心头日日夜夜、千刀万剐的凌迟痛苦,尚能保全最后一点尊严。

    如果不是为了她,母亲本不需忍受那份痛苦。

    她推开殿门,雪花扑面,寒意如巨浪般劈头盖脸打来。刹那间仿佛一口冷气呛进了肺里,景昭忽然开始剧烈咳嗽,几乎连心肺都要活生生咳出来。

    景昭眼前一白。

    扑面的雪花突然全部被遮住,温暖和淡香同时笼罩了眉梢鼻尖。

    裴令之解开半边狐裘,裹住景昭。

    他狐裘下穿了冬日的大衣裳,但那是在烧着地龙的殿内才会有的装扮,景昭推了推他:“我不冷,系上。”

    “我知道。”裴令之的语调非常轻快,“我想和你裹着一起走。”

    景昭说:“那太奇怪了。”

    反正也没有别人看见。

    就算看见也只能装作没有看见。

    景昭还是和裴令之裹在了同一件狐裘里。

    这件狐裘和她那件玄色狐裘成双,都是谈国公府进献的,景昭自己穿了玄色,把这件留给了裴令之。

    两件其实都很大,毕竟当初是献给皇帝的,长及曳地。景昭那件改了改,正好合身,这件却没改过,足以把景昭裹进去,只露出半张脸。

    说实话,现在这样有点滑稽,远远看去像两只狐狸修人形没修好,只能相互搀扶着走路,又像两个腿脚不灵便的连体人,总之很不合储君及储妃的身份。

    但真的很暖和。

    神道上绵延出两条有些奇怪的足迹。

    雪渐渐大了,不再是轻飘飘的细雪,有了重量,一点点堆积在狐裘毛茸的领口,雪霰飘落在裴令之乌浓的睫羽上,他眨了眨眼,那些雪就无声地落下来,偶尔先一步融化,在眼梢划出盈盈水痕。

    所幸这雪也没有大到阻碍行走的地步,最多只是要时常拂一拂肩头鬓发,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两人裹着一件狐裘,抬手时比较麻烦。

    不知为什么,分明喊一声,就会有禁卫侍从神出鬼没冒出来送上伞,景昭和裴令之却都没有提,宁可顶着不算十分柔和的风雪前行。

    裴令之侧首,看向景昭。

    雪光和火光交织映亮皇太女的眉梢鬓发,她的面容笼着一层清淡的光,侧脸依旧文秀好看。

    但在这个角度,她面容轮廓的优势彻底显露,就像是笔锋利落的工笔画,下颌线条一笔挥就,流畅纤薄近乎锋利。

    这是足以令人心惊的美貌,特定情况下同样也会生出足以令人心惊的凌厉。雪光与火光明暗交织,模糊了她的神情,为她平添了一份无法言描的神圣。

    哪怕她正裹在狐裘里。

    察觉到裴令之脚步渐缓,景昭微感诧异,侧首看他,目光隐带疑惑。

    裴令之笑了。

    那笑容异常柔软,极其好看,他抬手探向景昭,景昭不闪不避,任凭裴令之微冷的指尖拂过眼睫,抹去了她眼角眉梢沾上的些许细雪。

    做完这个动作,裴令之停顿片刻,说:“等一等。”

    然后他看着不明所以的景昭,目光移向她的头顶,发梢积了些薄雪,就像白首。

    裴令之忽而有些伤感。

    他笑了笑,然后一并拂去了景昭发梢的积雪。

    “天寒,头发湿了当心头疼。”

    景昭指了指他的头顶。

    “没关系的。”裴令之轻声道,“我不要紧,雪下大了,我们走吧。”.

    三座碑亭伫立在道路尽头。

    陵墓的主人长眠地下,陵前亭中的石碑上记述着她的生平。

    裴令之知道,景昭真正想来的地方就是这里。

    三座碑亭,三座石碑,依次排开。

    这是前所未有的规制,不过裴令之已经不会因此感到意外了,毕竟一路走来,许多布置都与他从前看过的礼制不相符合,想来这三座碑亭同样是在皇帝授意之下改过的。

    裴令之暗自思索。

    三座碑亭,最有可能的是,前方那座记述她的生平,中间那座追思她的德行,最后那座……

    最后那座石碑刻的是什么?

    裴令之实在猜不出来。

    景昭将狐裘交还给裴令之,理一理微微散乱的鬓发,走上前去。

    直到这一刻,她的情绪完全变了。

    她来到碑亭前,对着黑夜里的山岳平静说道:“不孝女昭叩见母后。”

    这里才是文宣皇后的埋骨地。

    她的语调非常平静,就像冬日里结冰的河流冰层,看似静默,下方涌动着无尽的波澜,每一个字都好像含着一口血,平平说完这极短的一句话,已经耗竭了她所有力气。

    然后她拜下去。

    裴令之紧随其后。

    第一座石碑上的内容,与裴令之的猜测并无不同。

    它记述了文宣皇后的生平,大篇幅刻画了文宣皇后做公主时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与她下嫁皇帝后夫妇二人琴瑟和谐的恩爱情谊,再往后一笔带过国破家亡的惨痛,赞颂文宣皇后的种种品德。

    很显然,这篇辞藻华美、记述全面的碑文,绝不会出自皇帝或景昭之手,中规中矩、文辞动人,拿出去可以直接放进史书里当做文宣皇后的小传。

    它没有太真挚的感情,却很标准。

    第二座碑的字迹很秀气,但以裴令之的眼光看来,有些稚拙。

    那是景昭年幼时所写。

    景昭至今不以文采闻名,她没有继承皇帝的天赋,年幼的皇太女更写不出足以流传千古的悼词。

    但世间文章,唯情可以动人。

    拜过第二座石碑,裴令之差不多猜到了第三座石碑上的内容出自谁。

    他看向碑面。

    刻碑的工匠技艺的确惊人,能将文稿的字迹一丝不苟誊录至碑上,就连景昭年幼时稚气未脱的笔迹都能拓出八九分神韵。

    裴令之愣住了。

    眼前碑面上,的确是皇帝年轻时闻名天下的一笔出众书法,足足保留了七分相似。

    正因如此,他仿佛能透过碑上纵横字迹,看破纸面上那淋漓的笔墨。

    一只无形的手自虚空中伸来,攫住了裴令之整颗心脏。

    看到碑文的第一眼,那种难以言喻的凄楚随之而来,铺天盖地,就像巨浪当头而下,避无可避。

    碑上唯有三行字。

    哀之。

    哀之。

    哀之。

    从右向左,一字排开。

    越是往后,那字迹便越趋近狂草,笔锋几乎要深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