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二婚家庭: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八十年代二婚家庭》 70-80(第26/29页)

买交易券的时间,江晓晓被绑匪绑走,那段时间江梨什么事也顾不了,等江晓晓出院回来,她才有功夫接林麦冬电话。

    林麦冬电话里的声音激动的变形,“认购券从30元涨到了500到800元一张,大嫂,你手上有一万张认购券,现在放出去,你直接可以赚四百多万,四百多万呐!”

    如果不是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林麦冬都想直接吞了这笔钱。

    江梨听到这个数字也有些惊喜,“怎么涨这么多?”

    林麦冬道:“大嫂,我建议你再等等,首次摇号后,如果中签率高,认购券的价格还会往上涨!”

    第二次摇号时,因中签率高达50%,认购券的价格像是坐了火箭一般,直接飞升,江梨接到林麦冬电话,听到认购券价格已经到了1600—3000元一张时,她已经彻底不淡定,亲自去上海见证这疯狂又不可思议的事件。

    江梨去了上海后,抛售了五千张认购券,又大胆用剩下的五千张去摇号,50%的中签率,她买了一支化工企业25万股股票,等这支股票上市首日,平均涨幅500%,江梨看得心惊肉跳,她见好就收,很快就股票抛售出去,最终获利1亿多。

    在6月那个疯狂的夏日,姑嫂两人一个获得了百万身家,一个获得了亿万家资,她们一刻也不敢在这个地方多待,从上海撤离回来。

    林麦冬因为工作后,长期请假缺勤,回来后就被报社辞退了,她并不在乎,出去自己开了一个广告公司,当上了老板。

    只是她一直没有和家里说这个事,也是怕横生枝节,一直骗他们自己在报社上班。

    饭桌上聊天时,林母说,他们这次上来之前,林有利的父母还找到药铺,求他们去省城后,劝晓晓妈不要告自己儿子。

    林麦冬听了冷笑不已,“他们当这是小偷小摸,我们可以轻轻放过?他们儿子犯下的是刑事案件,谁说情都没有用!”

    “两个糊涂蛋,以前不好好教孩子,现在他干了这种伤天害理的事,还想求我们不要计较。幸好晓晓没事,不然我都不会放过他们!”林母道。

    绑架案调查取证一年多时间,前几个月终于开庭审理,林有利还托人带话,说想见江梨一面。

    江梨才没有功夫去见这个人。

    最后判决下来,四方脸因手上还有人命,直接判处死刑,林有利有期徒刑十五年,白净男和英子还有另外案件一并判决,一个有期徒刑三十年,一个无期。

    林母知道他们都得到了重判,重重的舒了口气,“好,判得好,就应该判死刑!”

    这样她也不会担心那些人出来还会上门报复。

    林母又和江梨说了另外一件事。

    “以前在你饭店做厨师的那个马师傅,后来不是在你们对面开了饭店吗?”林母道,“我上来前听说他在干活的时候倒下,命虽然救回来了,但是中风偏瘫了。”

    江梨已经接到她爹电话,和她说过这件事,她的饭店现在一直由她爹打理,饭店就开在对面,他消息肯定灵通,一知道这事就来告诉女儿。

    林父听了直撇嘴,“这都是他自找的,两口子好好的日子不过,一把年纪了,一天到晚窝在厨房当牛作马给儿子干活!”

    他说江梨,“你那饭店厨师一请好几个,他那边,就他一个快六十的老头一个人干活,他儿子为了省钱舍不得多请个人帮忙,这老头从早干到晚,能支撑这两年已经够能耐了!”

    林母道:“他倒下以后,那个饭店生意估计也要黄。他儿子那手艺可不行。本来以前他从晓晓妈饭店出来,我还挺生气,现在听到他中风,又觉得他也不容易,都是为了子女。”

    王夏妹听到这里,心里又有些难受起来。

    江梨似是看出来,“是不是又想起我姨父了?”

    众人这才想起来,江梨二姨的老伴,前几个月也出了意外去世了,因此她才会*来省城。

    江梨二姨只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在家里自来水厂上班,媳妇带着一个孙子,自己就能把小家料理明白,不用她帮忙。

    大儿子一家在深圳,他爹没了以后,提出让他娘跟着他去深圳生活,江梨二姨不想去那边,她经常听大儿媳妇说深圳这不好,那不好的,再加上她也不想长期和儿媳妇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不然好好的婆媳关系肯定要出问题。

    江梨回去奔丧,离开之前,让二姨跟她去省城待一段时间,散散心。

    二姨不肯去。

    前两个月江梨给老家去电话的时候,听她娘说,上次去看她二姨,她一个人在家,精神头越来越不好。

    江梨就给二姨打电话,告诉她自己刚搬到别墅,现在找了两个保姆,但她也不放心把家里孩子交给她们,希望有个长辈能在家里帮忙,她娘现在忙着内衣工厂,干得风风火火,根本不可能上来,她婆婆也要管药铺,所以能求的人只有她了。

    二姨一听这话,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就过来了。

    第80章 第八十章朋友晋江文学城

    听江梨问起自己是不是想起阿正他爹了?

    王夏妹摆摆手,重新露出笑容,主动说起其他事,把这话题岔开。她不想因为自家的事让饭桌的气氛受到影响。

    她听林母谈起马师傅,确实让她想起阿正爹。

    他在去世前那段时间,整天骑着三轮车转遍全镇制革厂和小作坊去收碎皮料,晚上回来还要连夜分拣,人累得瘦了十来斤,自己劝他休息,他不肯听,说小儿子想盖新房,他一个自来水厂的职工,拿的是死工资,不像大儿子能赚大钱,想靠他自己存够钱盖房子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他当爹的肯定要帮他一把。

    两个儿子,大儿子有钱有威望,不仅在老家早就盖了三层青砖小院,去年还在深圳买了楼房,小儿子一家三口则一直住在自来水厂分的三十平方的职工楼。

    自从大儿子在深圳买楼房的消息传来,他们两夫妻就看出小儿子那段时间消沉了许多,明明小时候小儿子更聪明读书更好,还早早考上了中专分配了正式工作,那时候叔伯兄弟提起他,无不夸赞的。

    只是等到改革开放,大儿子开始出外闯荡赚了钱,后来又带领同乡一起出去发财,大家口中称赞的对象就换了人。

    阿正爹心疼小儿子,王夏妹却不以为然,人都是凭自己本事吃饭,阿正的钱也不是坑蒙拐骗来的,大家只看到他的风光,不知道他赚这些钱肯定也是吃了不少苦,受过不罪才有今天。

    小儿子工作安稳,夫妻和睦,孩子聪明,这日子比很多人都强了,偏阿正爹见不得儿子不如意,一把年纪还拼命干活想贴补他一些,就为了不想让他落下他哥太多。

    出事那天,头天夜里下了场雨,他又是天没亮就出了门,路过镇上那座石板桥时,脚下一滑没站稳,后脑勺重重磕在桥栏的青石上,被人发现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气了。

    小儿子当时在灵前痛哭,问他爹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知道享福?如果他不去收碎皮料就不会出事了。

    王夏妹当时听了,想上前打他一把,告诉他,如果不是他告诉他爹,他想盖新房,他爹至于这么拼命赚钱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