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280-2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280-290(第2/12页)

2章

    不管李盛对于刘彻的这种幼稚举动多么无语,但他还是被捉着爪爪印了爪印,然后看着刘彻把那张诏书珍而重之地放起来收好。

    一人一鹰和好如初,虽然算缗令无法更改,但告缗令没能推行下去,也是一件好事,只要秩序不乱民心不慌,如今战事已毕,百姓休养生息安心农事,国库总能慢慢充盈起来的,日子再难,还能比当年汉文帝入主长安的时候更辛苦吗?那会儿宫中后妃可都很少穿金银绣样的衣服。

    想到这,李盛眨眨眼,觉得刘彻是不是也该以身作则消费降级一下了?只有他带头俭省,上行下效,才能带动长安城的王公豪爵们跟着行动啊。

    于是,第二天,刘彻就发现,阿曜不准他戴金冠和玉冠,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找了个木冠用爪子抓着带过来摆在桌子上,还伸出翅膀往他这边推推,意思很明显了。

    刘彻把那个木冠拿起来看,其实这也是价值千金的好木头,木质坚密,在阳光下隐约可见纹理中透出一丝丝朱红色脉络,格外稀奇。

    但这再好看,也是木冠啊!

    “阿曜,你从哪儿把这个扒拉出来的?”

    李盛冲着他眨眨眼,又往前推了推。

    刘彻无奈,只能戴上了。

    这还不算,刘彻发现今天早上居然没有牛肉汤饼了!汤饼是用鸡汤煮的!

    春陀战战兢兢地上来禀告,说神鹰不让杀牛的,还有,陛下您今日的衣裳也被神鹰挑好了,格外素净的一身,只有衣襟袖口处有印花,别的地方都没什么纹样。

    刘彻看着宫人捧上来的这件衣服,心里明白了,捏捏大金雕的翅膀尖尖:“阿曜,你这是让我装穷呢。”

    李盛翻了个白眼:还用装?你现在本来就很穷啊!

    但是事情的发展跟他的预料有些不同,李盛是希望宫中先节俭起来,一来可以省些花销,二来也可以让京中的官员们跟着效仿。

    可谁知道,刘彻穿着这一身衣服在朝会上愁容满面地一诉苦,当时就有见机的勋贵表示国朝有难自当解囊,我无能,不能为陛下解忧,就把这一年的食邑所收就捐给陛下您吧,当臣子的就是得为君主分忧啊!

    所谓捐一年的食邑,就是这一年的食邑他们不要了,直接收归国库。

    剩下的勋贵们自然也只能跟上,纷纷表示他们也要和皇帝陛下学习节俭的好品德,也捐一年的食邑吧!

    于是刘彻“容色悦然”,表示诸位不愧是我大汉的臣子,真是德行高尚啊!

    被迫“德行高尚”的大家还得挤出一张笑脸。

    ——讲道理,谁愿意捐钱啊!但是陛下都暗示到这份儿上了,他们要是不道儿,岂不是要被皇帝认为“政治觉悟不够”,就跑皇帝记仇啊!

    这操作,李盛目瞪口呆,但是他还是坚持让刘彻整天这么素净穿搭吃食节俭,从大臣们手里扣钱,然后你自己再锦衣玉食,让满朝官员怎么想?面子上总得过得去吧。

    刘彻可不是个委屈自己的性子,大金雕能压着他节省,难不成他自己吃鸡肉羊肉,倒让后宫妃子们吃牛肉?哼,我不吃,宫里都不能吃!

    宫里都不吃了,难不成京里的大臣们还敢吃?于是大家一起消费降级。

    李盛很满意。

    元鼎二年,因为一些私人恩怨,赵王刘彭祖盯上了御史大夫张汤,他写给刘彻的告密信中称,张汤有一好友名为鲁谒居,张汤对他颇为关照,甚至鲁谒居病了,张汤亲自上门多次看护甚至还亲自为这个鲁谒居按摩腿脚,说不定张汤做过什么不法之事,这个鲁谒居便是知情人,捏着鲁谒居的把柄,要不然,身为三公之一的张汤为什么对一个白身这样礼待呢?

    刘彻觉得这样揣测有些无所根据,但心中不免疑虑,于是令廷尉查访此事,不久后,鲁谒居的弟弟招供,道当年曾有一个御史中丞叫李文,他得罪了张汤,于是张汤便暗示鲁谒居告发李文,令李文下狱论罪。

    但年代久远,刘彻便派人重审当年旧案。

    事情还没审出个结果,朝中又有一件大事,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张骞回来了!

    张骞第二次出使,是为了联络乌孙王以共击匈奴,但此一时彼一时,当年刘彻还在为匈奴烦心,因此听从张骞的建议派他前去联络乌孙,以此来增大对战匈奴的力量,但等张骞回来的时候,匈奴远迁漠北,再也无法敌对中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就没能成功联合大月氏,这一次也没能成功劝动乌孙王,尽管他按照刘彻的意思,承诺许嫁汉朝诸侯王之女,但这时候的乌孙势力分散,匈奴首领、长子、次子各领一方,这样的政治局势,根本没有力量响应汉朝皇帝“共击匈奴”的计划。

    张骞见事不能成,他也不气馁,出来一趟总要有所收获,他继续西行,历经西域数十国家,见识了许多风土人情,张骞本人聪颖机智,一路行来还是很顺利的,他在历史上被司马迁评价为“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大国外交官。

    沿途许多小国人口都很少,甚至有些国家全国都只有几千人,一向蜗居故乡,对汉朝使者带来的丝绸茶叶非常惊奇,待使者都非常客气尊重,张骞又派了几位副使前往康居、大夏、安息等国交涉。

    这番回国,张骞带来了很多的新鲜事物,其中最让刘彻高兴的,是乌孙王派来的使者献上的数十匹威武健壮的乌孙马,刘彻亲口称为”天马”。

    除了这些好马,张骞还带回来不少种子,比如苜蓿,原出大宛,被张骞看中,带回中原,苜蓿的出现,对中原马政的开展有利。

    除此之外,还有辣椒、芝麻、西瓜、大蒜、香菜、胡萝卜、蚕豆、葡萄、黄瓜等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居然还有孜然!这还是张骞想到神鹰似乎很是喜欢这种香料,多番打听,和沿途的西域商人用茶叶交换来的。

    李盛都非常感兴趣地过来围观,张骞手里拿着几颗种子,向刘彻解释这种植物的形状颜色,李盛越听越觉得,这个描述好像胡萝卜哦!

    然后就听见张骞说这个果实颜色是紫色。

    紫色?!

    系统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冒出来开始录像,闻言解释道:“最开始的胡萝卜确实是紫色的,后世那种橙黄色的胡萝卜是经过改良和培育的品种。”

    还有核桃,长得也很不一样,和中原的山核桃圆小厚硬不同,这种羌核桃长得更细长一点,而且皮也更薄。

    居然还有三只毛茸茸的猫仔!

    李盛忽然意识到,好像之前确实没怎么见过猫啊!

    张骞带回来的这几只猫猫是沙黄色,身上有暗色的条纹,大脸盘尖耳朵,李盛觉得自己没见过这种品类的猫咪。

    张骞还在跟刘彻说起路上见过的其他特色植物,李盛蹲在刘彻肩膀上听得津津有味,一边听一边猜测这到底是什么植物,不过后世的植物估计和现在的原始品种也不一样了。

    “这种植物长成后,是黑色的成簇小粒,食之可以养润发须,且油润香浓,当地人称为胡麻”

    “有一种绿色果实,形状玲珑可爱犹如松塔,但吃起来却味同嚼蜡;还有一种长在树上的果子,圆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