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60-70(第18/21页)

“陛下召臣尚有要事,不便多留,先行一步。”

    难得遇上,清涵郡主本想与他多说几句话。只不过皇兄召的人不可耽搁,若是顾家公子能得皇兄器重,也是件好事。

    二人在宫道口分别,顾宁熙去往朝宸宫,清涵郡主则往寿安宫的方向而去。

    这一段插曲并未放在顾宁熙心上,陆憬今日要她留宿宫中。

    “明日非休沐之期,臣尚需应卯。”

    “怎么?”

    “是。”

    顾宁熙安静下来,皇帝有兴致,容不得她是否愿意。

    月光黯淡,帐中旖旎。

    近半月陆憬召她并不多,每次……愈发久。

    顾宁熙数着时辰,说是纳妃,也没有听见什么动静。

    “呜——”

    走神引起了帝王的不满,顾宁熙在榻上已然不同陆憬较劲。

    数回下来,陆憬在此事上略微有点长进,是他将来的后妃有福。

    动静久久未歇,不知过了多久,顾宁熙昏昏沉沉睡去。

    怀中人面颊绯红,也只有此刻,顾宁熙在他面前才会显露出几分本性。

    顾家三公子也好,代郡中的瑜安也好,从来都是笼罩一层厚厚的面纱。

    他很期待她揭下面纱的真实模样。

    顾宁熙与顾瑜安不同。从前代郡城中的顾瑜安,仿若一幅华美的丝帛,精致,脆弱,让人不住地想要呵护。而褪去面纱后的顾宁熙,却宛如一幅意境画,灵动而又千变万化,让人一步步沉溺其中。

    红烛帐暖,一夜旖旎。“你老实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归云院内,顾宁婉挥退了所有人,握着圣旨的手已经发白。

    瑜安这个名字,是父亲私下为她起的。应大师之语,寓意平安顺遂。家中只有极亲近的人才知晓,断不会传给外人。

    他将圣旨拍在桌案上,顾宁熙却一语未发。

    顾宁婉心中焦躁,身为兄长,极力克制着情绪。

    前因后果瑜安不提,那便暂且不论。眼下最要紧的,是要保住妹妹。

    父兄远在北梁,魏宁侯府一切大事都要他们拿主意。

    三日后入宫,宫中催得那般紧急,他上哪儿去找一个“顾瑜安”来顶替入宫?

    稍有不慎,就是欺君大罪,诛连顾家满门。

    “兄长,”顾宁熙声音平缓,像是在诉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我进宫一趟。”

    魏宁侯府的车驾很快备好,平淮扬鞭,马车向皇城的方向疾驰。

    街景自两旁闪过,北齐皇都繁华而又安宁。

    宫门口宿卫的禁军尽忠职守:“宫中有令,外臣无诏不得入见。”

    马车被拦在了宫门外,顾宁熙下了车驾,示意平淮退后。

    这一处的动静很快请来了今日当值的禁军副统领,魏宁侯府的马车标识他自是认得。

    “顾公子可有陛下传召?”

    “未曾。”顾宁熙坦言。

    禁军副统领不假辞色:“那么,公子请回。若是擅闯,罪名可不轻。”

    暖阳洒落,重重宫门后的殿宇泛着金色的光。

    顾宁熙唇畔带了一抹若有若无的笑,陆憬对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可没有他的旨意,自己连见他一面的资格都没有。

    如此棋局,如何能胜。

    平淮未带佩剑,警惕地审视眼前威胁着主子的人。

    禁军上前几步,只待吩咐。

    禁军副统领最后警告道:“顾公子请回,莫要——”

    他的话语戛然而止。

    阳光下,顾宁熙手中取出的玉令渐渐清晰。

    他看清此物,登时单膝跪于地。

    见此玉令,如见陛下。

    禁军跪了一地,恭谨肃穆。

    “我可否入宫?”

    从代郡之中取得的玉令,陆憬并未收回。顾宁熙只觉自己的境地可笑,全盘受制于人。

    副统领再不敢阻拦,洪亮的声音响彻在宫门外:“放行。”

    禁军队列齐整,让开一条路,容马车同行。

    “顾公子请。”

    二人很快收拾了床榻,顾宁熙睡去里间,陆憬吹熄了烛火。

    殿中沉入昏暗,只不过么,若想安眠,为时尚早。

    寝衣翩然落地,一室旖旎。

    宣诏官又说了好一会儿吉祥话,最后道:“三日后辰时宫中即会来接顾小姐入宫,还请府上早为顾小姐打点。”

    散值后归府,用晚膳时顾宁婉道:“你这半月常去翰林院对弈?”

    “工部无事,无妨。那位刘修撰刘大人是真心爱棋,也是官场中难得的心思纯正之人。”

    顾宁熙如此说,顾宁婉没什么不放心的。

    虽然陷在北齐,但日子还是要好生过下去。

    陛下有意命昭王殿下出镇洛阳的消息,一夜间传得人尽皆知。

    昭王府书房内,甄源、谢谦、秦钰、韦范四人面对面坐着,皆是一模一样的愁容。

    从宫中回来,殿下已将自己在书房中关了一夜一日,水米未进。

    谁都想劝,可谁都不敢劝,更不知该如何劝。

    陛下欲将江山分而治之的打算已经传出朝堂,将难题摆在了殿下面前。

    从晨起坐到午后,四人商议不出任何所以然来。

    殿下若是答允,且不说殿下身上要背着一辈子弑弟的疑云。一旦殿下去了洛阳,只怕此生都没有办法名正言顺登上大晋帝位了。

    江山是他们追随殿下亲手打下来的,他们比任何人都不愿见到战乱再起,百姓流离失所。

    一旦分裂,往后若再要一统,唯有东西开战。

    若无统一的中原疆域,拿什么和狼子野心的突厥抗衡?他们更怕西面疆土对突厥称臣,前后夹击洛阳,届时无论谁胜谁负,百姓必定困苦不堪。

    四人商议了整整一日,束手无策。直到临散值的光景,书房外响起孙总管惊喜的声音:“顾大人来了?”

    孙敬亲自迎出去,不多时在寒风阵阵中,接了顾大人到书房。

    顾宁熙是带了花折羊糕和胡麻饼来,正是永阳坊永安街上第三家。

    从前昭王殿下心情无论多不好时,这家的吃食他总能用一些。

    天气太冷,顾宁熙一路赶过来,尽管保存得再仔细,糕点也都凉透了。

    她只能把这些吃食交给孙总管,先去王府灶上热一热。

    孙敬忙不迭命人去办了,外间风大,他留顾大人在书房中多坐一会儿。

    朝中的风向几人心照不宣,昭王殿下出镇洛阳绝非上策。

    可偏偏陛下的命令,叫殿下左右为难。黄昏时分,御驾到了长庆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