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30-40(第17/18页)
干,顾宁熙说起一事:“阿月,你是否知道怡棠楼?”
怀月点头,京城玉河畔一处风月地。名气不显,与她从前所在的繁春楼完全不能相较。
“郎君怎么忽然说起此地?”
“今日在账本里瞧见的,觉得有些意思。”谢谦派人在顺隆衣铺蹲守一月有余,想来没有探得什么有用的消息。
既如此,趁他尚未有头绪的时候,自己便再帮他一二。
自入狱中,顾宁熙便断了同外间的消息。
只有那日被押入大牢时,一路见到过两位熟人。皆为首辅门生,官阶与她相仿。
牢门清静,七品以上官员都被单独羁押候审。
显而易见,他们不过是帝王清算首辅一党的开始。
顾宁熙靠在杂乱的草垛旁,望月光一点一点映入小窗。
她疲惫地合上眼眸,不知何时沉入梦乡。
她思忖半刻:“昨日秦世子邀臣一叙,有意将妹妹嫁给臣。”
陆憬:“……”
陆憬:“……所以?你要本王帮你去提亲?”
“不是不是,”顾宁熙试图比划,也是知道自己因私事麻烦了昭王殿下,“臣是想……能不能劳驾殿下,帮臣、帮臣委婉转告秦世子……”
她的声音越来越低:“推了这桩婚事?”
第 40 章 占有欲
“好。”
顾宁熙话音才落,便听得昭王殿下干脆利落地答应了此事。
她如释重负,面上也有了笑容。
“多谢殿下!”她深深一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不必客气。”陆憬轻咳一声,以拳抵唇。
昭王殿下素来一言九鼎,顾宁熙对他放心得很。她本想着先行告退,等昭王殿下有闲暇再议。
宫中的日子渐渐安定下来,顾宁熙有时随着陆憬出入御书房中。
估摸着到了陆憬召见朝臣的时辰,顾宁熙起身,走前还顺走了御书房内的一本史书。
“陛下,这本书借我读读?”
“好。”陆憬没有拒绝。
圆桃一直等在御书房外,从顾宁熙手中接过了书。
“回去吧。”顾宁熙笑着对她道。
出了昭平门,她们迎面遇上总管高进亲自引了人入内,态度十分恭谨。
“王爷请。”
高进口中的王爷约莫四十上下,身形颀长,样貌英朗不凡。
顾宁熙猜到对方身份,客气一礼:“王爷安好。”
功高一代的靖平王,华夏边民的保护神,不想能在此地遇上。
谢谦打量过眼前低头行礼的小姑娘,淡淡应了一声。
他未多停留,大步离开。原本他还奇怪,陛下为何会独独选中顾家姑娘,现下见了人倒能稍稍解惑。
样貌的确生得不错,就是不知是否安分。
顾宁熙目送靖平王离去,想必陆憬召见王爷必有要事。
御书房中的谈话不得而知,回到明宝堂中,顾宁熙继续翻看手中史书。
知己知彼,方能更好应对。
北齐开国至今,共历五代,七帝。
立国之初,为迅速稳定疆域,北齐高祖大肆分封同姓宗族为王。藩王权势甚广,甚至可自立八千以下的军队,以解决封地兵患。
齐高祖一代霸主,他在时藩王皆安分守己,未敢有异动。只是高祖驾崩后,却苦了继任的几位皇帝。
北齐皇位更迭之快远胜大梁,每当新旧皇权更迭之际,各处藩王粉墨登场,争权夺利。北齐皇位大权渐渐旁落。
尤其陆憬祖父顺帝继位时,本就是由真定桓王扶保上位,于朝政上更是力不从心。
且顺帝醉心后宫之事,广纳妃嫔,单成年的子嗣便有十八男九女。
庸懦的君主偏偏长寿,到了顺帝在位后期,内有诸子夺嫡,外有藩王乱战,朝局一片混乱。
直到明帝借军功夺位,方一扫北齐颓势。
明帝同样是北齐近几代皇帝中,唯一一位能揽朝政大权者。
他外扫羯族,内压权臣,励精图治,北齐在他手上隐有中兴之势。
与顺帝不同,明帝膝下仅有三子,早早便立了嫡子陆憬为储。
“在看什么?”“姑娘先用些点心。”
温嬷嬷吩咐侍女捧上了两盏糕点,已经到了午膳时分,御书房那处尚未有消息,是以不能传膳。
“可否遣人去问憬一二?”
顾宁熙厌烦枯等,温嬷嬷道:“回姑娘,这怕是……不大妥当。”
看出温嬷嬷的为难,顾宁熙不再多言。
她在屋中无事可做,从书架上翻出一幅字帖,干脆练字静心。
白日里无趣,过了晌午的尾巴,高总管的人方有话语传来,陛下半个时辰前已在御书房用膳。
顾宁熙练字的笔一顿,继续写完了这张字帖。
因陛下未归,原本预备的菜式撤去半数,又重新热过一遍。
宫中的饮食惯例不合顾宁熙胃口,她就着汤羹,总归用了半碗米饭。
时间赶得紧,午憩才过一刻,宫中派来教习规矩的高尚仪已至。
因顾宁熙尚无名位,高尚仪又位居五品,故而无需见礼。
她打量过眼前清冷的美人,这般姿貌,无怪乎能得陛下青眼。
原本她担忧顾家这位小姐并非出自世家大族,一朝为妃,要教习的宫中规矩甚是繁琐,平添不少麻烦。
孰料半日教导下来,对面的女子全然配合,一点即透,全无半点骄矜之气,让她甚为意外。
临走之际,高尚仪留下了一卷宫规。
“还请姑娘熟记,下官明日再来。”
顾宁熙颔首,温嬷嬷亲自送了女官离去。
明宝堂内,小丫鬟圆桃替顾宁熙揉了揉肩:“姑娘今日累坏了吧。”
那厚厚的书卷,她看着都替姑娘觉得累得慌。
“尚可。”
顾宁熙选了这个单纯的小丫鬟贴身服侍,明宝堂事宜则由温嬷嬷打点。
几日过去,宫规顾宁熙学得很快,余下的时间高尚仪也为她说起些宫中事。
陆憬生母端敬皇后早逝,宫中没有太后坐镇。只有明帝留下的几位太妃,居于南宫中好生奉养。
明帝嫔妃不多,几位太妃皆出自世家大族。
听闻明帝与端敬皇后伉俪情深,膝下只有陆憬一个嫡子。陆憬的两个兄弟,安王和裕王皆是安分守己,称得上一句兄友弟恭。
加之陆憬继位至今空悬后宫,宫中情形状似一片清明,倒让顾宁熙松口气。
除了宫规礼仪外,亦有司寝局的女官来教授阴阳调和之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