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40-50(第18/21页)

教化百姓的作用。”

    乾隆闻言,眼睛亮了下。旋即又摇头道:“印刷成本太高,内帑没这么多钱,户部更不可能为了这事儿出钱。”因为邸报大部分时候只是在官员内部传阅,一般都是雇人抄写。只有官员比较多的地方衙门,才会在当地进行印刷。各地衙门光是抄写或者印刷邸报,就是不小的开支,若专为宣传御制诗再让各地衙门出一份钱,他们肯定不乐意。

    永琏道:“这个报纸和邸报又不一样,需要花钱买,那些读书人肯定都想看看皇上皇子写的诗,不愁卖不出去。”

    乾隆在儿子脑袋顶上按了按,“你这小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家缺钱呢。”

    “不是您说的,内帑没这么多钱。”永琏鼓鼓脸颊,“听说民间有不少报房,可以让他们负责印刷。报纸上不但能宣传您的诗词文章,还可以给一些作坊店铺做宣传。”

    乾隆想了想,如果这个报纸是卖给读书人的,在上面给一些文房四宝的铺子做宣传,效果应该不错。

    “当然不能白宣传,宣传一次收点银子不过分吧?”永琏笑眯眯:“也可以发些寻人启事、寻物启事之类的。根据所占的版面大小收费。这样不但不会赔钱,说不定连抄送邸报的钱都赚回来了。”

    乾隆:“……这事儿办起来不简单,回头朕召你弘晓叔进宫,你跟他商量商量。”

    永琏一听,就知道有戏,高高兴兴答应下来,“您千万别忘了,天下读书人都等着读您写的诗呢。”

    乾隆哼了声:“朕的诗也不是谁都能读的。”到时候肯定是有选择性的刊登,彰显他勤政爱民的多多益善,那些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的诗作,可不能让百姓们看到。皇帝还是要有一定神秘感的。

    弘晓去年当了乾清门侍卫,轮到他当值时,乾隆就召他到养心殿。

    “永琏那小子想办什么报纸,朕没工夫陪他折腾,你能诗善文,适合负责这事儿,你俩商量,回头写个章程给朕看。”乾隆道。

    弘晓一听报纸的形式,也很感兴趣,迫不及待要见永琏。

    “你去尚书房找他,他们这会儿应当正在练字。”乾隆摆摆手。

    弘晓答应一声,往尚书房去。

    师父已经走了,四个小孩正写字,永琏坐不住,找额尔登额和明瑞询问京城报房的事儿。

    京城有官办的报房,也有民办报房,除了官员们需要邸报,有些士绅也会出钱,购买邸报掌握朝廷的第一手消息。

    北方这两年搞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很多士绅为了提早知道朝廷的政策,就会购买邸报,想看看讷亲等钦差大臣到哪儿了。

    额尔登额的阿玛永常前两年调任直隶提督,提督府也需要邸报,额尔登额便比较了解。

    弘晓在窗外瞧见了,就敲敲窗户。

    永璜、永琏见他来,都有些惊喜。

    离门最近的额尔登额立刻去开门,永琏忙问:“弘晓叔,你是不是来找我们商量办报纸的事儿。”

    弘晓道:“皇兄只让我和你商量。”

    “一样一样,大家一起讨论嘛。”永琏说着让弘晓坐到师父的位置上,又命人倒茶。

    永璜、明瑞他们也觉得报纸这种形式很新颖,但他们担心读书人不愿为此花钱,毕竟御制诗也没什么实质用途,晚知道几天也无妨。

    弘晓想了想,“那就在报纸上发一些章回体小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读书人肯定争相购买。”他不知道别人,反正他自己一读小说话本就停不下来,中间要是有事打断了,他就抓心挠肝的想知道后续剧情。

    永琏拍手道:“这个主意好,这就叫连载!”

    “还可以刊登一些奇闻轶事,”明瑞道。

    永琏拿出纸笔,把大家的点子都记下来。

    “既然买报纸的主要是读书人,不如让已经考中科举的人,给他们一些备考意见。”永璜也出主意。

    “大哥你也太聪明了!”永琏笑道:“我们就出一个版块,叫……进士访谈录!”

    众人都觉得这个版块一定很受欢迎,在读书人心里,科举是第一大事,谁不想看看进士们的成功经验呢?

    “听皇兄说,你为了赚钱,还想让这报纸给作坊店铺做宣传?”弘晓看向永琏。

    永琏颔首,“就把这个形式叫广告吧,广而告之。”

    “这样一来,就需要当地报房自己刊印了。”弘晓道;“朝廷如何监督掌控?”

    永琏道:“各地报房设一个审稿人,朝廷刊印的内容,盖朝廷

    的印信,各地官报房允许刊印的内容,也要盖地方官府的印信,没有印信的报纸,一律不得刊印发行。”

    报业必须掌握在官府手里,一旦民间开始利用报纸赚钱,哪怕没有反动言论,汗阿玛也不会同意报纸继续存在的。

    弘晓想了想,“这个审稿人不能让地方上的官员去,须得是内务府的人,咱们才能放心。”

    永琏皱眉,“这需要的人手是不是太多了?”

    “多了才好,很多上三旗包衣都没差事,正好给他们一个赚钱的路子。”弘晓道。

    到了用晚膳的点,众人还没商量完,弘晓便留在尚书房跟侄子们一起用膳。

    永琏建议先在直隶试验一期,一是算算成本,二也看看读书人对报纸的反馈。再不断调整,推行到其他省。

    弘晓回去写折子,等乾隆同意后,就可以开始组建班底。

    乾隆没想到,永璜、明瑞他们也参与了讨论。

    永琏这孩子是一点都不怕别人分走他的功劳,而且这报纸若是办起来,他就可以借此聚集自己的班底,甚至可以安插自己的人到地方上,结果这小子把永璜也拉进来算怎么回事?

    永琏就没打算负责这件事,办报纸可不是简单的差事,他现在既要读书又要过问惠民食堂,哪有精力管这事儿?

    他以为汗阿玛会让弘晓负责,没想到汗阿玛看了弘晓的奏折后,竟然问他要哪些人手?

    “儿子不知道啊?要问弘晓叔。”

    “这事儿是你提起来的,你还想当甩手掌柜?”乾隆皱眉。

    “我只是出个主意,后续的事儿还要看汗阿玛安排。”永琏嘀咕。

    “朕就安排你来负责,让弘晓给你帮忙。”乾隆道。

    “儿子还小。”永琏道:“哪儿有八岁的阿哥领差事的?”

    “翻过年就九周岁了。”

    “九周岁也还是小孩儿啊!”永琏眼珠子转了转,“要不让大哥来管?大哥翻过年就十一岁了。”

    “不行!”乾隆一听更生气了,“这主意是你出的,凭什么交给你大哥。”

    永琏:“……可儿子没有时间。”

    “有时间睡觉,没时间管这点事儿?”乾隆被这懒儿子气得半死。

    永琏:“……”

    “有你弘晓叔帮忙,累不着你。”乾隆见儿子皱着脸,就捏捏他腮帮子。“既不叫你印刷,又不让你校对,不过是把把关罢了,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