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30-40(第20/22页)

   朝中为了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为了能吵赢对方,官员们都开始了解海外之事。有人找传教士打听,有人自己借书看。

    很多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的汉臣这才知道“日心说”“地圆说”,世界观摇摇欲坠。

    有人坚决不信,声称这些观点都是洋人故意哄骗皇上的。

    乾隆一听不乐意了,我圣祖爷就已经接受日心说了,你的意思是他老人家也被哄骗了?

    乾隆为此非常严肃的下了道谕旨,大意是朕年少无知,见识有限,还说得过去,但圣祖和先帝英明神武,博学广识,不可能被人轻易哄骗。尤其圣祖,不仅读了很多西洋的书,还熟练使用天文仪器,更会计算河流速度,如果日心说地圆说都是假的,他老人家怎么可能没发现?

    大臣们这下没话说了。

    如果要推翻这些,圣祖和先帝的英名也要受损。

    尚书房的小孩儿们从允禄口中得知此事都拍手称快。

    永琏再次感叹汗阿玛真的会说话,他就是皇家公关第一人。这点皇玛法比不了。

    “这些人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他们不是真的不相信,只是不愿意承认。”允禄道:“在他们看来,圣贤书之外的东西都叫异端。”

    明瑞不解,“这和圣贤书冲突吗?地球围着太阳转也不影响忠孝仁义,三纲五常啊!”

    允禄笑道:“说的就是啊!日心说不也能解释天尊地卑吗?”

    地球绕着太阳转,解释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也很合理啊!

    允禄回头就写了骗文章,论证圣贤书和日心说、地圆说的共通点。

    乾隆看了这篇文章十分满意,稍作修改,还拿给两个儿子让他们学习。

    永琏:“……”

    行吧……牵强附会你们是专业的。

    不过这样能更快的让读书人接受新的世界观,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他就和乾隆说:“十六叔公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该让各地府学的学生们都学学,顺便也给他们普及一些天文学、地理学常识。”

    乾隆本人对这些知识虽然不感兴趣,但他也知道这些知识很重要。

    就像这次去利未亚,很多官员都不知道这地方在什么位置,就开始跟着吵架。

    各府学得生员未来是有机会入官场的,他们若也和这些人一样,岂不是还得再争论一番?

    乾隆揉揉儿子脑袋,“你这孩子,让你学篇文章也能学出新点子。”

    永琏笑眯眯,“这就是学以致用。”

    乾隆被儿子得意的小表情逗笑。

    既然不是只学一篇文章,乾隆就想让人编一本小册子,让大清各府学进行学习。

    学这总比学《大义觉迷录》好。

    牵扯到一些西方的知识,翰林官员无法胜任编书的工作。还得麻烦允禄,再找个人给十六叔帮忙,就让五弟去吧。

    允禄和弘昼这叔侄俩凑一块,编书之余顺便吃喝玩乐。

    俩人都有双轮车,就在王府比赛。可惜王府地方有限,还动不动有台阶门槛。

    弘昼就盼着能去园子住,奈何皇上到现在都没有要去圆明园的意思,弘昼也不好去。

    乾隆其实也想去圆明园,谁不知道圆明园比宫里住着舒服。

    只是过完年太忙了,根本没工夫安排这事儿。

    到了三月,去利未亚的事儿终于安排妥了。江南那边的三轮车厂也已开始选址。还有飞梭的图纸也送往各地,接下来就是地方官员让匠人按照图纸制作,先给织布作坊换,再给有织布机的人家换。

    他终于稍微清闲一点,就让人去圆明园安排,带着太后和后妃们去圆明园住。

    永璜、永琏自然也跟着去,俩小孩不忘把双轮车带上,虽然俩小孩到现在只能共用一辆,但都已经能熟练驾驭这辆儿童版双轮车。

    永琏一想到可以骑着双轮车畅游圆明园就高兴。

    谁知乾隆比他俩还会玩儿,竟让人把三轮车搬到圆明园,他要骑着三轮车带太后游园。

    太后坐在三轮车车斗里吹了风可不好,太后专属的三轮车不仅在车斗上安装了舒服的坐垫,还在上面支了一个类似帐篷的东西,可以挡风挡阳光。

    这车一开始只是带太后的,后来小钮伦也想让汗阿玛带。

    乾隆哪儿抵得过小闺女撒娇,带着钮伦在后湖附近骑了一圈。

    永琏一见妹妹能坐,也跑来撒娇,“汗阿玛,儿子也想坐三轮车。”

    妈耶,乾隆皇帝骑着三轮带自己兜风,这体验到了后世吹牛都没人敢信。

    然而,乾隆果断拒绝,“你也会骑车,不说带着汗阿玛游园就算了,还让汗阿玛带你?”

    永琏:“……”

    第40章 第四十章物尽其用

    乾隆倒不是偏心,就是觉得自己骑车带永琏非常不符合他想象的温馨画面。

    永琏骑车带他游园,才是父慈子孝的美好景象。

    乾隆就见儿子一双眼睛瞬间瞪圆了,然后委委屈屈伸出小胳膊,踢踢小短腿。

    “汗阿玛,儿子骑车带您怕把您摔了。”

    乾隆:“……”

    乾隆哈哈大笑,“你倒是机灵。”

    他说着捏一把儿子胖乎乎的胳膊,“你这小胳膊小腿看着也不瘦弱啊!”

    “您都说了,我是虚胖。”永琏哼哼唧唧,他说完就要跑,汗阿玛不陪他玩儿,他自己骑车去。

    乾隆也没拦他,只在后面喊,“慢点慢点,”又叮嘱他身边的侍卫,“跟着二阿哥。”

    侍卫应了一声,赶紧跟在永琏的双轮车后面。

    永琏最不适应这个,主子在前面骑车,后面一群侍卫太监跟着跑。

    他只得放慢速度。

    回头一看,跟着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明瑞的阿玛,他的四舅舅傅文。

    永琏就跟四舅舅聊天,“明瑞这两天在家做什么呢?”

    因为他们从宫里搬到圆明园来,第一天在路上,第二天要安顿一番,读书的事儿就搁置了两天,俩伴读也可以放两天假。

    傅文道:“回阿哥爷,明瑞在家读书呢。”

    “好不容易休息,还读书啊!”永琏发现尚书房其他三人都很卷,大哥今儿一早还起来练了几页大字。

    “也没读什么正经书,那孩子想学作诗,在家读《沧浪诗话》。”傅文道。

    永琏哈哈笑道:“作诗好啊,以后当个边塞诗人。”

    傅文愣了下,为什么是边塞诗人?

    永琏话说出口,也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他脚下也顾不上蹬车子,解释道:“明瑞跟我说过,日后想带兵打仗,那可不就是边塞诗人吗?”

    傅文闻言也笑起来,原来如此。

    可大清国力强盛,要打的也就只有准噶尔了,先帝时期和通泊战役太惨烈,傅文还真有点舍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