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宿主才是真女主[快穿]》 110-114(第7/8页)
可笑,女人当皇帝,就如太阳从西边升起一样绝无可能。
但令人气愤的是,之前许多不应他招揽的人,现在却出现在了司徒景身边。
其中有儒学名士,也有法家传人。
还有在洛阳就闻名遐迩的允道,别人问他为何愿意为女人效力,他说什么,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天地之合才是乾坤。
荒唐!
雍州那边不好插手,但司徒景他却是无论如何要收拾的。
元康十一年,夏六月。
新皇司徒彦下令,招颍川公主回建康,为先皇送丧,以全其忠孝之情。
都称为忠孝之情了,若是不去,岂不是成了不忠不孝之人。
可若是去了……
“殿下,这建康怕是有去无回!”
臣下们极力阻止,但也知道,这一关难以蒙混过关了。
可若是摆明了造反,又没有好的名头,得位不正,是任何一个皇帝的死穴。
如今便是天下人都在看司徒景作出如何反应。
司徒景坐在高堂上,叹了一声,对众人道,“不是我不愿意去为父皇发丧,而是杀害父皇的凶手还没找到,才无颜面对父皇啊。”
自然有人与她唱合,“殿下所说的凶手是?”
司徒景抬了抬下颌,侍人便躬身递出一个托盘来。
站在堂下,代替司徒彦前来诘问的大臣,抬头一看,只见那托盘里,放着一个册子,册子上写着几个大字——《老子想尔注》。
“公主这是何意?”
“赵公恐怕不知,我在江南平乱,正发现,天师道的教首们,皆是按此书行事呢。”
“此书……臣不曾听过。”
“你不曾听过不要紧,但好巧不巧,此书的作者正是我们的大司马杨乘呢。”
“什么!”大臣大骇。
大堂内,其余属臣们也是第一次听说,顿时哗然起来。
司徒景轻轻一笑,只是这笑,并不达眼底,“还请赵公转告皇兄,天师道教义为杨乘所著,看样子他早与叛军串通了。
而道长谋害父皇之事,杨乘也难逃其咎!
还请皇兄将这大逆不道之人交出来!否则,景,便要清君侧了。”
第114章 114
清君侧!
建康方面也没料到, 事情的走向居然是这样。
司徒景从前在洛阳还只是骄奢淫逸、飞扬跋扈的代名词,如今离了洛阳,居然沉淀下来, 越发难以对付了。
杨乘再次成了舆论的中心。
《老子想尔注》因为太具蛊惑性,没有传播开来,但是经几个大臣鉴定后,确定了是大司马的文风与笔迹。
他们实在不明白,杨乘可谓天下名士之首,贵不可言, 为何想不开要与天师道那些人同流合污!
建康宫。
本来因为迁都,生活条件变差, 杨太后就够糟心的了, 如今又有了兄长这事, 饶是她保养的再好, 唇角也有些发红上火,恨声道, “这司徒景, 当初在洛阳就该早些想办法弄死!”
“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司徒彦不耐地抵了她一句。
说完又看向坐在不远处, 依然风平浪静的舅舅杨乘,他紧了紧拳, “舅舅, 你对此事怎么看?”
“若她真敢出兵,定成谋反即可。* ”
哪怕会被外界诟病, 但如今‘名声’对于杨乘来说, 有, 那不错,若没有, 那也没关系。
“可颍川军……舅舅也知道,中军才三万,要是、要是……”司徒彦做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杨乘掩眸,放下了茶杯,“那皇上觉得该如何?”
“我觉得,只要舅舅能解释清楚天师道的事,司徒景也就不敢再说其他了。”
杨乘摇头一笑。
这一笑是笑司徒彦天真。
清君侧不过是一个出兵的由头罢了,别人信了也就算了,偏司徒彦作为息息相关的人竟还没看清事情的本质。
无论天师道之事是真或假,司徒景要谋逆,已是板上钉钉,他居然还心存幻想。
况且……
“天师道之事,臣并不无辜,无意解释。”
杨太后拧眉,“兄长也太糊涂了,你已是大司马,与天师道那些妖道掺和能有什么好处。”
杨乘神色淡淡,并不说话。
便是这时候,他还这般置身事外,司徒彦内心厌恶,他挺了挺脊背道,目光有些闪烁,“那不如……舅舅就去一趟江南?”
杨太后色变,看向司徒彦,“你在说什么胡话!”
杨乘一笑。
司徒彦见到他笑,就下意识害怕,连忙补充道,“舅舅放心,我必不让司徒景伤害你,只不过委屈一阵。”
杨乘理了理宽袖,起身,“果真是看走眼了,原来司徒景才是你们家最有用的那个,而你,不过是个草包。”
司徒彦被骂,面上有些讪讪。
他倒是想呵斥他无礼,但是如今他的政令都要经过杨乘之手。
他是个软弱没用,但杨乘却不是个优柔寡断之人。
元康十一年,夏五月。
上位不到一个月的司徒彦,以‘惊惧过重,卧病在床’为由,退居了幕后。
朝堂大事,一律由大司马统领。
大司马下令——司徒景聚兵谋反、霍乱国纲,现召各郡,联合讨伐。
杨乘作为大中正官,门生遍布各地,徐州、豫州、青州等州牧皆有响应。
建康有臣子,试图制止大司马,但皆被中军所捕。
他竟早与中军统领沆瀣一气。
元康十一年,夏五月下旬。
司徒景起兵,清君侧。
同一时间,雍州与胡军的战况进入白热化,胡军回防‘并幽翼’,雍州主力毕长史与固将军联手,将胡军限制在三州。
胡军被困,风声鹤唳。
内战的爆发,雍州方面声援公主,指责杨乘权臣当道,危害国家。
元康十一年,夏六月。
六月流火,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健康宫里,处理朝政的不是别人,正是杨乘。
说是处理朝政,但上前看,可发现书案上,摆的却是《金刚经》的字帖。
殿门外,闯进来的不是别人,而是杨乘唯一的儿子,杨瑾之。
他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
“您难道想要做皇帝吗,父亲。”他这样问到。
杨乘头也不抬,“我不想做皇帝。”
“那为什么这样,囚禁表弟是何意?姑母现今如何了?”
杨乘叹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