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90-100(第12/17页)

得一见的天纵之才,而如今和他一样难得一见的天纵之才还有一个孙郎。

    孙策包袱款款前往豫州找他爹,没多久又写信接家人到豫州团聚, 事情看似合理,但是对周瑜来说非常不合理。

    好友离开庐江时气势汹汹,就算后来知道了“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的传闻都是误会也应该是先回庐江, 而不是那么快就决定举家迁居。

    孙家的家事他不便多问, 写信时提了几句得到的也只有“荀将军机智”“荀将军威武”“荀将军天下第一”之类的无脑推崇。

    怎么说呢, 更不放心了。

    孙家的底蕴不如世家大族, 教导子弟也无甚条理, 都是野蛮生长全靠自身, 有出息全家高兴没出息家里也养得起。

    谁的好友谁了解,在周瑜眼中,他的小伙伴诚心实意满腔热枕,和人相处时没多少心眼, 就算吃亏也是毫不在意的一笑而过。

    为什么他呼朋唤友出城游猎有那么多人愿意同行?因为他傻乎乎的吃喝玩乐全包。

    倒不是说舍不得那些钱财请不起客,而是如此大方难免混进些不怀好意之人。

    他能怎么办?他只能在出门的时候多留心周围的人, 免得好友被诓骗了还不当一回事儿。

    说句不太谦虚的话, 别说和他同龄的好友不如他成熟稳重,便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好友之父乌程侯在稳重方面也可能比不过他。

    左思右想还是放心不下,那就找个借口去附近看看。

    庐江周氏乃江淮一带的名门望族,周瑜的高祖父周荣是章帝、和帝两朝尚书令,从祖周景官至太尉封安阳乡侯, 与名士陈蕃、李膺等关系紧密, 门生故吏也称得上一句遍布朝野。

    如今的周氏虽然不似当年显赫, 但族中依旧有不少长辈在京城和地方为官。

    好友和孙家伯父带兵去支援东郡,京城又遭到匈奴于夫罗进犯, 此时进京有些危险,但也不是不能去。

    朝廷再怎么动荡也还是朝廷,不是几千外族兵马就能撼动的,于夫罗肯定乱不了京城。

    他想不明白,孙家伯父见多识广,还是个一言不合就连杀两个上司的狠人,颍川那位荀小将军究竟是何方神圣,怎么会让那父子俩都心服口服?

    少年郎不着急赶路,一路从庐江慢悠悠穿过豫州抵达京城,亲眼看到颍川百姓安稳耕种生活官署屯田教化养寓兵于民,再想想别处看到的衰败凋零,是他他也愿意留在颍川。

    其实庐江也不差,中原的战乱没有波及到那里,贼匪也不像别处彪悍,只要地方官员别太黑心百姓就能安稳过日子。

    世荒民饥,这年头能让百姓安稳度日已是不易,颍川境内却不光能让百姓安稳度日官员各司其职,走进城里甚至繁华热闹的有种盛世气象。

    这是被黄巾贼和董贼接连屠戮的颍川郡?

    不愧是颍川荀氏,手段果然不同寻常。

    周瑜在颍川多留了几天,顺便将沿途几座城池转了个遍儿。

    他来的不巧,正好赶在袁术派兵攻打颍川然后被坑的血本无归的时候。

    百姓不关心外面发生了什么,他们对他们太守很有信心,如果太守大人和别人起冲突那肯定是别人的错,他们老老实实该干什么干什么就是对太守大人最大的支持。

    颍川多灾多难,难得来了个能让他们不用担心半夜被抓出去砍头的厉害主官说什么都不能拖后腿。

    甚至在温侯带兵抄家的时候百姓都没有害怕的意思,他过去打听还反而被看热闹的百姓挤兑了一顿。

    ——他们吕大将军忙于征战,仗没打完还得抽空回颍川处理这些糟心事儿真是太委屈了。

    ——被抄家的都是犯了错的,怎么不抄别家就抄他家?

    ——打听什么?难不成也里通外敌给太守大人找麻烦了?

    ——呔!贼人休走!

    周瑜:……

    虽然过程很曲折,但是也让他真切的感受到了荀氏那位小将军在颍川的威望有多高。

    就是杀气有点重。

    不过连吕奉先都能变成勤勤恳恳为国为民的好将军,还有什么是颍川百姓不敢说的?

    在颍川耽误几天,正好京城的危机也解除了。

    周瑜大致摸清颍川的情况收拾收拾进京探亲,然后又不巧的撞上王司徒当殿发难,还没来得及和从叔说话就先听他在书房骂了小半个时辰。

    ……也能理解。

    他这堂叔命运多舛,当年灵帝驾崩董卓入京,两位堂兄得知洛阳生乱放心不下进京探望,然而却在路上被那凶残暴虐的董卓老贼派兵截杀。

    堂叔已是知天命之年却连丧两子,心中悲愤可想而知,庐江老家听闻噩耗连忙又让几个长辈进京帮忙处理事情,生怕他想不开直接找董卓拼命。

    荀氏乃诛杀董卓的大功臣,对堂叔而言就是替子报仇的恩人,王司徒仗势欺人本就不占理,这次又无端生事欺负年轻的荀氏子弟,堂叔看不过去多正常。

    也就是荀小将军直接当殿怼了回去,不然他叔估计也忍不到回家才破口大骂。

    策哥说的不错,荀小将军果然威风。

    周瑜在来的路上已经听了很多那小将军回道颍川后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除乡间恶霸、灭山中贼匪的事迹,很清楚那位小将军不是能随便欺负的人,但是也没想到他能在朝会上直接和王司徒硬刚。

    如此胆气,不愧是董卓最嚣张时都敢埋伏到吕布身边的荀小将军。

    正好堂叔和小将军麾下那位典农校尉有些交情,若是能帮忙引荐一番,过些日子同去颍川也能给小伙伴一个惊喜。

    ……

    不管荀晔有多懵,周郎都主动找上门了也能立刻反应过来扛起锄头就开挖。

    就说孙策已经来了周瑜肯定不会远,这不,神不知鬼不觉就冒出来了。

    策弟立大功。

    荀小将军高高兴兴的接待远道而来的小白菜,人才不嫌多,中坚力量有祖辈父辈,和他年龄相仿的有生力量也不能掉以轻心。

    如今拥兵自重的各路诸侯年纪都不小,但天下终究还是他们年轻人的天下,新鲜小白菜快快到碗里来。

    一个诚心相邀,一个有心相投,当天下午荀小将军就跟周瑜一起进城拜见没怎么接触过的周家堂叔。

    他们现在没有升堂拜母的条件,过两天他爹到洛阳可以来个升堂拜父。叔父也是父,两边没区别。

    周瑜、周瑜受宠若惊。

    这小将军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样,他以为的荀小将军冷傲严峻寸步不让,实际上的荀小将军……感觉和他那单纯热情无甚防备之心的好友有点像。

    外面有人说说荀氏派小将军回颍川老家是为了胁迫朝廷,顺便让小将军在天子脚下拥兵自重圈地为王。

    这像是能露出獠牙威胁朝廷的人?

    不确定,再看看。

    周瑜谨慎的找熟悉京城情况的堂叔请教,事情有些出乎意料,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