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80-90(第14/19页)

为与羌人抗衡的主要战斗力。

    凉州官军和凉州叛军,这两股势力时常交换身份,可能今天我是官军他是叛军,到明天又变成我是叛军他是官军,身份变化的相当灵活。

    前几年马腾韩遂等人推举自称“合众将军”的王国为主帅然后寇掠三辅,灵帝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领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精兵御敌。

    王国兵败后被马腾韩遂等人废掉,之后凉州各路军阀相互争权,关中地区也难得消停下来。再之后就是董卓进京,关东诸军聚到一起组建讨董联盟,董卓以先富带后富遇到老乡拉一把为由邀请马腾韩遂等人同来京城和关东诸军对战。

    马腾和韩遂的确停下了内斗准备进京投靠董卓,但是还没等他们抵达京城董卓就死了,抱大腿飞升的希望就此破灭。

    既然没法靠董卓升官加爵,马腾等人便回去继续内斗,内斗的同时顺便镇压作乱不休的羌氐部落。

    虽然他们经常被称为乱军还时常被朝廷派兵镇压,但是他们身上的官职都是有正经册封诏书的,比于夫罗那个自立的单于还要名正言顺。

    不过现在名正言顺也没什么用了,因为进犯京师的叛军没法用朝廷册封的身份。

    于夫罗直接从冀州南下,马腾和韩遂率军直奔关中。

    并州兵和凉州兵都以凶悍著称,驻扎在关中的兵力被牵制住没法支援洛阳,京城的禁军又实在靠不住,朝中众臣慌里慌张,连商量都没怎么商量直接一拍即合决定找靠谱的军队来救驾。

    匈奴人野性难驯,伤到他们不要紧,伤到天子事情就大发了。

    小皇帝很生气,满朝文武分明都不在意他的死活,紧要关头凭什么拿他当借口求援?

    他堂堂大汉天子都能挺身而出守京城,朝中官员和禁军将士就不能支楞起来把进犯京师的逆贼打跑吗?

    可惜天子说话不管用,别说禁军不听他指挥,就算他能指挥得动,京中禁军对上于夫罗麾下那些匈奴骑兵也只有挨打的份儿。

    前几年那些骁勇善战的禁军将士要么折在没都之中要么被带去地方成了地方诸侯的亲兵,尚书台的主政大臣很清楚如今京城禁军的实力,平时巡个街抓个贼还行,派他们上战场就是让他们送死。

    大敌当前,长期以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只剩下后半句的朝会难得开的时间长了点儿,但是也没长太久。

    派天使到颍川求援的计划得到全员支持,上午朝会定下应敌之策,下午天使便带着诏书到了颍川,要是颍川响应的及时,他们当晚就能带兵回到洛阳城。

    面带焦急的天子使臣宣读完诏书便期待的看向曾经救天子于水火之中的少年将军,虽然有些不太好,但是他真心希望小将军能立刻带兵去打跑那些粗蛮无礼的匈奴兵。

    听闻小将军练兵有方,连桀骜不驯的温侯吕布都心服口服。

    匈奴凶悍又怎样?并州的匈奴大本营都老实的跟啥一样,区区匈奴于夫罗肯定不是小将军的对手。

    荀晔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当着天使的面派人去京城让天子不要着急,他点好兵马就出发救驾,然后让人带远道而来的天使下去休息。

    外人走了,接下来就是召集尚在城中的军师谋士聪明人过来开会。

    说实话,他活了两辈子都没见过这么抽象的情况。

    天使送来的不止朝廷的调遣诏书,还有天子的亲笔信。

    诏书应该是尚书台所拟,求援也求的高高在上,不过想想尚书台中做主的是谁,把求援的诏书写成这样也能理解。

    天子的亲笔信不像诏书那么正式,但是字里行间充满火气,仿佛打开信件的同时就飞出来只愤怒的小鸟叽叽喳喳。

    看出来他们陛下很生气了。

    不是气于夫罗胆大包天进犯京城,而是气朝臣没有血性京师禁军太菜连区区于夫罗都搞不定。

    ——大汉朝廷!要不要!这么!挫!

    ——这日子没法过了!

    ——爆哭.jpg

    荀晔牙疼的收好信,也不知道小皇帝上辈子造了多大的孽,怎么这辈子这么多灾多难?

    不多时,荀彧、戏志才、毛玠、刘晔等人齐聚议事厅。

    郭嘉和钟繇不在颍川,东郡战事正酣,俩人一个指挥一个管后勤,为了方便行动已经在东武阳和曹操共享官署。

    曹老板开不开心不知道,反正东郡的黑山贼被揍的很不开心。

    连着将近一个月的战事,试图劫掠东郡的黑山贼败多胜少,仅有的几场胜利还是最开始时趁曹操不注意得来的。

    曹太守和来自豫州的援兵英勇作战,上头的作为百姓都看在眼里,此番不光解除了东郡的危机,连带着吕布的名声都跟着好了不少。

    东郡的战事还没结束京城又出了乱子,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概小皇帝上辈子真的炸了银河系吧。

    荀小将军长叹一声,忧心忡忡的将诏书拿给在场几位看,“于夫罗和凉州乱军勾结在一起,盖老将军和皇甫老将军要守卫关中腾不出手解京城之难,我准备亲自率兵进京。”

    荀彧颔首,而后将视线转向其他人,“兴风作浪必有目的,诸位觉得于夫罗此时发难意欲何为?”

    戏焕皱眉,“并州的匈奴各部今冬并未作乱,于夫罗本人善战,然麾下仅有数千骑兵,莫说攻不入京城,就算能强占京师也守不住,没道理这时候作乱。”

    镇守关中的京兆尹盖勋和左将军皇甫嵩都是凉州人,他们很清楚凉州兵在战场上的优势和短处,也不止一次镇压过凉州叛乱,马腾和韩遂能缠住他们几天甚至几个月,但是绝无冲破关中屏障的可能。

    于夫罗刚从袁绍处叛走粮草无以为继,别说进攻京城,就是随便打个县城都未必守得住。

    京城之危迫在眉睫,但只要紧闭城门不管不问,先撑不住的肯定是于夫罗。

    但是于夫罗又不是傻子,不可能明知道前路不通还非要走。

    京师朝堂更都是人精,如果紧闭城门就能解决问题他们也不会自曝颓势对外求援。

    有猫腻,诏书绝对没把事情说清楚。

    几位谋臣交换了眼神,都意识到京城之危可能是噱头,真正的危机还藏在暗处不曾显露。

    荀晔听着听着也琢磨出了不对劲,“于夫罗离开袁绍之后没有安身之地,完全可以和之前一样和山贼联合积攒实力。并州的贼匪不敢露头,冀州忙于应对公孙瓒可没空清剿境内贼匪。”

    袁绍眼光高,贼匪作乱在他眼里都是小打小闹,州牧的态度那么明显,上行下效地方官员也不会对贼患有多重视。

    于夫罗在袁绍手底下干了那么长时间,应该很清楚冀州的情况,找个山头当安身之处对他来说不算难。

    问题来了,京城到底有什么大坑在等他?

    荀小将军看向他聪明绝顶的谋士叔,发出来自灵魂的问话,“这事儿当真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和袁术没有关系?”

    之前说袁术和刘表在装模作样是玩笑话,但是现在,他真的怀疑于夫罗背后有袁术撑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