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60-70(第6/27页)

    这主意谁想出来的?真是神了。

    孙坚和吕布一拍即合,有正儿八经的谋臣在城里打理内政,俩人带兵顺着山川河流开始清剿贼匪,杀的境内黄巾贼闻风丧胆,有时候不用大军出动就主动拖家带口到官署从良。

    他们愿意老老实实种地,只要能留他们一条小命儿,让他们干什么他们都没意见。

    然后,颍川各城的官署就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忙碌。

    郭嘉和戏焕累死累活的接手颍川的一切,郡县的情况还没梳理清楚就等来了七八万弃恶从善的黄巾余孽,一瞬间撞死在书房的心都有了。

    不行,再这么下去他们非得累死不可,写信!喊人!

    荀晔不管内政,或者说,就算他想管两位谋士叔也不放心让他管。

    不用管内政的好处就是能从早到晚都待在军营和战俘营,吕大将军和乌程侯四处剿匪,他留在城里招募新兵顺便练兵。

    按照后世军训的大体流程来练兵,立正稍息站军姿,扛着沙袋负重跑。选拔出来的精锐还可以去附近山里特训,从山上跳到山下再从山下跳到山上,只要熟练掌握跳山小技巧,以后遇到空气墙、咳咳、反正技多不压身,基本功练扎实点儿没坏处。

    上午去军营忙活,下午和工匠们一起琢磨改良造纸术和农具。

    他之前把改良技术想的太简单,以为只要让阿飘爹找出来详细的工艺流程就能很快试出最佳成果,但是事实却并不是如此。

    造纸的原材料多种多样,就算工艺流程很详细,原材料配比出现变化造出的纸张也会大不相同。

    同样是树皮,树和树也不一样;同样是杂草,草和草也不一样。

    其他时代的工艺只能做参考,具体怎么配比还得靠他们自个儿的工匠。

    造纸术和曲辕犁两个项目同时开始,最开始是造纸术先有成果,后来却是曲辕犁反超领先。

    毕竟曲辕犁的配件图纸是他一点一点描出来的,就算有误差也不会太大。匠人本身各有专攻,让世代制造农具的工匠上手琢磨,一边造一边修改很快就造出了可以用的曲辕犁。而造纸术遇到的困难就有点多,虽然那些工匠也都熟知蔡侯纸的造法,但是过程中就算温度差一点儿造出来的东西都能两模两样,跟做化学实验似的光对照组就得搞出来一堆。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荀晔被造纸术弄的头疼,很识相的将关注转向已经可以下地干活的曲辕犁。他力气大什么都能用,分辨不出不同犁之间的细微区别。农具还得是普通农人来用才知道是好是坏,秋收之后就是秋种,正好直接拿去田里试试。

    ……

    远在舒县的孙策得知外面传闻说他爹有个能带上战场的儿子怒不可遏,告完状后就收拾行囊北上找他爹要说法。

    他要看看到底是哪儿来的小妖精迷了他爹的眼,他这个亲儿子都不能跟着上战场,外面的野儿子凭什么?

    小霸王让小伙伴帮忙打掩护悄悄出远门,一路上风餐露宿卧雪眠霜、额、大热天的没有霜雪,反正就是艰苦又迅速的来到了颍川地界儿。

    他爹是豫州刺史,但是他知道他爹这个刺史当的很憋屈,不然也不会被欺负到家门口。

    孙策到颍川后换上破烂衣裳,又用泥巴糊脸遮挡住他的俊俏脸蛋儿,然后不费吹灰之力融入流民之中。

    人多才好打探消息,他大老远跑过来是为了兴师问罪,必须证据确凿才能让老爹心服口服。

    这些天颍川全郡大肆剿匪,往日里那些兴风作浪的黄巾贼要么被大军抓走不知所踪要么逃到其他地方,那些原本准备拖家带口离开颍川的百姓见状都开始纠结要不要往外跑。

    颍川官署人员简单,除了他爹那个刺史就没几个正儿八经的官,目前官署里干活儿的都是那位荀氏出身的苑陵侯帮忙召来的。包括和他爹一起剿匪的温侯吕奉先,那都是荀氏的人。

    他都打听过了,官署里的年轻小将只有那个疑似他爹野儿子的家伙,他爹忙着四处剿匪,那小子这次没一直跟着,而是留在城里啥事儿都不干。

    美名曰:看家。

    也不知道他看的是哪门子的家。

    孙家虎崽子对素未蒙面的兄弟十分不满,打探完消息后便偷偷去城外埋伏。

    据说那家伙这些天每天下午都去城外,只要他蹲的时间够久就一定能蹲到人。

    然后,他就看到了在地里推犁的野兄弟。

    孙策:???

    不是,他们爹这么狠的吗?用完就扔?赶走打过来的入侵者就把立下大功的野儿子下放到田里当老农?

    对不住了兄弟,看来还是亲生的待遇好。

    孙策怜悯的看着在田里劳作的野兄弟,感觉这个兄弟有点傻。

    看来还是对他们爹不太了解,不知道该怎么和老爹斗智斗勇。

    身为江东猛虎的儿子,该反抗的时候就得反抗,不能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将门虎子坚决不能大材小用到这个地步。

    荀晔给旁边众人示范好新曲辕犁怎么用,然后让力气在正常人范畴的农人上手试。

    不知道为什么,刚才示范的时候有种怪怪的感觉。明明阿飘爹没来,却总觉得有人在背后盯着他。

    新犁还没开始大规模生产,难道有人泄露了消息?

    参与研发工作的工匠都经过层层挑选,可以确定不会混入外面的探子。

    再说了,他们这才刚开始研究,连个成果都没有也没法招来其他人的注意,就算安插细作也是安插到官署或者军营,没事儿来农田干什么?

    穿着粗布短襦带着平顶帽的荀小将军不着痕迹的打量四周,然后毫不费力的从草丛里揪出来个、嘶、谁家这么丧天良竟然让一个还没他大的小孩儿出来当细作?

    孙策被拎出来也不害怕,看着模样和他爹没有半点相似之处的野兄弟,觉得这应该是他爹在豫州认的义子,于是开始长吁短叹痛骂亲爹不当人,“唉,咱爹真不是个东西。”

    荀晔:???

    他当了十七年的独生子,这小子谁?

    第63章 贾诩来种田

    *

    黄昏将近, 凉意渐浓。

    试验曲辕犁的工匠农人本来都在后面讨论,看到草丛里有生人连忙放下新犁扛起锄头围过来,然后就听到了流民打扮的少年郎开口骂爹。

    咱爹?这位是小将军被赶出家门的弟弟?

    不是吧, 荀家的仲豫先生在颍川颇有名声,仲豫先生妻子早逝,之后也没有续娶, 家里只有小将军一个孩子, 没听说什么时候有了另一个。

    这个少年郎看上去没比他们小将军小多少, 不合理啊。

    过来试验新东西的工匠农人都和荀氏关系匪浅, 有些直接就是荀氏的人, 对荀家的人丁情况非常清楚, 不是谁都能几句话糊弄过去。

    众人心中生疑没有撤走,继续防贼一样看人,还有几个扛着锄头去其他草丛里翻看,生怕草丛里藏着一堆刺客要趁他们不备行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