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20-30(第4/23页)

,“你知道羌胡劫掠村寨是什么样子吗?等等,这个有点远。你知道董卓进京后有多少大臣在早朝时被他拖出去活活打死吗?知道有多少大臣不满他的所作所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触柱而亡吗?”

    不要觉得早朝多严肃,老东西仗着兵多将广为所欲为,那些大臣在他面前跟鹌鹑似的,就算小皇帝当众被那老东西掐死估计都没人敢救。

    看看被毒死的弘农王,天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没保住性命。

    董卓老贼恶贯满盈,杀他是为民除害,没什么好怕的。

    要是害怕血腥场面就闭上眼睛,不对,这小子不是要和张文远去对付一个耍嘴皮子的家伙吗?那有什么好紧张的?

    荀晔点点脑袋,“和聪明人打交道容易被带进沟里,还是要紧张的。”

    不过还是要谢谢吕将军的安慰,那么大个人了不能怕这怕那,下次再有机会一定和将军并肩作战。

    他荀明光也是天生力大无穷,策马也能左右开弓,四舍五入他就是少年董卓少年吕布少年李二凤,将来肯定也能杀的羌胡满地乱爬。

    这次就算了,他再做做心理准备。

    吕布耸耸肩,拿起方天画戟继续擦,“的确,聪明人不好相处,京城水深,稍有不慎就淹死在里面。”

    荀晔眨眨眼,顺着吕奉先的话往下说,“待此间事了,将军还要留在京城吗?”

    “留在京城干什么?把最后两万并州军也糟蹋了?”吕大将军愤愤道,“早知道进京会是这般境况,当初就该继续留在并州打胡人。”

    并州羌胡横行,朝廷平时不管他们死活也就算了,京城出点事还把他们仅有的一点精兵都调走,什么事情都要从地方调兵还要京师禁军干什么?

    并州本地的兵马被丁原带到京城,之后接管并州的的董卓压根没去过并州,看京城局势不对紧接着也调转马头进京,他都不敢想兵力空虚的并州现在是什么情况。

    胡人可不管什么仁义道德,逮着机会就会咬上一口,肯定不会放过州郡空虚的大好时机。

    虽然老家那儿已经没有亲人了,但是从小生活的地方彻底被羌胡占据也够糟心的。

    荀晔试探道,“将军想回并州?”

    “没想好,再说吧。”吕布漫不经心的回道,“回去也不是什么好出路,那些胡人比京城的软刀子凶残多了。”

    之后要怎么办等他杀了董卓收回兵马再说,现在商量这个还太早。

    并州苦寒,他老家五原郡更是极边,中原腹地出身的世家子还能跟他跑去偏远边地和胡人干仗?

    荀晔摸摸鼻子,准备解决完董卓再好好和吕大将军规划将来。

    他不是什么正经世家子,不对,这和他是不是世家子没有关系,腿长在他自己身上,只要想去他哪儿都去得。

    毕竟他最开始就是拿京城当中转站,即便吕布不说他也要想办法把人哄回并州。

    并州好并州妙,边边角角最适合苟,吕大老虎只需要安心打仗,动脑子的活儿他另有安排。

    正说着,外面忽然有仆从说黄门侍郎荀攸来访。

    荀晔愣了一下,连忙起身出去,“兄长应该是来找我的。”

    吕布摆摆手,“去吧去吧,自己家别客气。”

    他和荀司空都只是点头之交,和荀侍郎更是没有半点交情,怎么想也不会是来找他。

    除非明天计划有变。

    吕布手上动作一顿,这时候亲自到他府上找人,该不会计划真的有变吧?

    荀晔将忽然找过来的堂兄带去他住的小院儿,准备好茶点落座之后才问道,“兄长怎么亲自来了?”

    将军府周边住的都是董卓亲信,之前有什么事都是派人来传消息然后他出去,他名不见经传去哪儿都不起眼,攸哥好歹是个名士被人看到就不好了。

    “董卓急着迁都,为兄来寻幼弟合情合理。”荀攸说道,“明光,明日早朝你可愿随叔祖进宫?”

    “随叔祖进宫?”荀晔不太明白,“可是宫中有变故?”

    “并无。”荀攸抬眸,眼里是少见的郑重,“宫中没有变故,让你随叔祖进宫是为了将来。”

    京城风起云涌,京城之外也不曾消停。关东联军陆续出兵,虽说胜少败多,但也牵制住了董卓手下大部分兵力。

    前几日董卓令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和越骑校尉王瑰携诏书去河内、酸枣、鲁阳劝降,结果袁绍下令杀死胡母班、吴修、王瑰,袁术也将阴修捉拿处死,只有韩融因名望德行幸免于难。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袁氏兄弟独断专行不讲道理,盟军内部必然不会太平。

    冀州牧韩馥坐镇邺城为河内的袁绍、王匡提供粮草,只是袁绍野心勃勃,且之前已经和他有过冲突,二者真要相争他冀州牧的位置坐不稳。

    韩文节为人厚道,族人乡亲都已在邺城安顿好,没有意外的话他们会一直在那里避难。

    即便冀州易主,有几位叔父上下打点,族人乡亲的安危也可以保证,但是袁本初的为人……总归不太稳当。

    关东联盟的诸侯都有私心,董卓死后联盟各路兵马极有可能陷入内乱,到时哪儿都躲不开战乱。

    董卓祸国殃民罪不可赦,他死后被他提拔上来的官员极有可能被黜落,不过奉诏除贼救天子于水火之中是天大的功劳,谋划诛杀董卓可以功过相抵。

    荀氏在两次党锢之祸中损失惨重,家中已多年无人官至一方主官,叔祖被董卓提拔为司空完全是意外。

    族中长辈位极人臣是好事,奈何提拔他的是狼子野心臭名昭著的窃国贼。

    问题就出在这里。

    忠义难两全,董卓再怎么作恶多端也是提拔了叔祖的人,若留在朝堂难保会有人以此攻讦,所以叔祖功成之后只能退隐。

    即便不退隐,叔祖那么大年纪也不能再折腾。

    稳妥起见,他们必须趁除掉董卓的机会给家族多谋几条出路。

    荀晔听的认真,等荀攸说完才问道,“兄长的意思是,以诛灭董卓之功出任一方主官?”

    荀攸点头,“冀州能保持安稳再好不过,如果将来冀州生乱,至少让族人还有别的地方可去。”

    叔祖年迈无法远行,之后会在洛阳周边寻一灵山隐居,只要朝廷还在,筹谋除董的功劳足以保他老人家平安。

    中原越来越乱,冀州远离中原又没有脱离中原,不知将来会如何发展,倒是蜀地山高路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这边事情结束他会去蜀地看看。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年纪尚小的从弟未有着落。

    别说一直跟着吕布,筹谋诛杀董卓时以吕奉先为主那是依仗吕奉先的武力,那人勇武却无甚智谋,总不能一直跟在他身边当一小小主簿。

    还有先前的安排,吕布进宫诛杀董卓,高顺将董卓亲信诱至相国府聚而杀之,张辽联络各营并州兵稳住局面,明光呢?为何要去看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尉?

    平时谋划出力再多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