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180-186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180-186(第3/13页)

环。

    嗯,这活儿的总负责人是吕布。

    吕大将军不擅长政斗,或者说,他根本就没长那根筋。

    所以荀晔给他的命令是有试图走后门的不用拦,送什么就收什么,所有的东西都登记充公,排查的时候该怎么查还怎么查。

    他不需要和地方豪强打交道,只需要站在那里,在宵小作乱的时候显出他煞神的模样就足够。

    后世有铁面无私包青天,只要这活儿干的好,他们大夏就会有刚正不阿吕青天的故事代代相传。

    没有人能扛得住美名代代相传的诱惑,在牛牛陛下画出的大饼面前,吕大将军收到任务后立刻放弃和其他人争抢征讨刘表的活儿,他现在觉得这个摸底排查的活儿更合适他。

    累点没什么,得罪人也没什么,他吕奉先从小兵儿奋斗到现在不怕累也不怕得罪人。

    换句话说,他这些年得罪的人还少吗?

    既然已经得罪了那么多人,不在乎多得罪点儿,反正能让他得罪的家伙最后要么流放要么命丧刑场,得罪和不得罪没区别。

    他的赤兔是天底下最好的坐骑不怕整天来回奔波,这活儿交给他绝对没问题。

    各地的大摸底进行的如火如荼,官府也贴出告示表明只要是登记在册的大夏子民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分到土地恢复正常男耕女织的安稳生活。

    告示上写着分地的细节,官署也会派人到流民聚集地以及治下村寨宣读政令,如此一层层的宣传下去,绝大部分流民佃农都能知道官府要给他们分田的消息。

    再高的墙也挡不住想要出逃的人,即便有世家豪族想要阻挠,官署依旧每天都能迎来大量主动入籍的黑户。

    天下战乱已久需要休养生息,新帝登基后下令减免税收,只要不再打仗,他们不用依附世家豪强也能活下去。

    佃农的日子不好过,交给地主的地租甚至比朝廷的粮税还高,要不是外面朝不保夕没有人愿意给人当佃农。

    现在官府能给他们分地,收的地租也不算高,告示上还说家里有六岁以上的适龄儿童甚至可以送去最近县府书院读书,最最重要的是头两年都不收束脩。

    孩童学的是基本的认字以及做人的道理,不求他们能学的多高深,至少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向上的种子。

    如果村寨离县城太远,适龄孩童达到一定数量的话官府便会尽量往村寨派教书先生。

    要是离的太远还没有足够多的适龄孩童又实在想让孩子上学,那就只能他们搬家到离城池近的地方,官府没有那么多精力面面俱到。

    只要孩子学的好,到了年纪就能参加考试进入官场,想当官得自己努力,不能指望官府追着喂饭。

    读书考试进入官场的大饼画出来,那些本来还犹豫不决的佃农流民立刻拖家带口的去官署登记入籍,耽误什么也不能耽误孩子的未来,万一他们家孩子有当官的可能呢?

    本来大部分百姓在看到官府要求适龄孩童入学时都不屑于顾,他们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全家人加起来都不认识一个字也活的好好的,六七岁的小娃都能帮着干农活了干什么废这个劲去学习?

    不收束脩也不行,家里少了个小劳力呢。

    直到后面那个学的好可以当官出来,至少一半的人心思都活络了。

    当然,世上也不缺守着旧规矩不肯变通的人,不过官府管不了那么多,他们管百姓不冻死饿死已经很操心,再让他们管谁家家长不想让孩子上学不想让孩子当官还让他们活吗?

    不学就不学,不当就不当,那么多人求着想上学想当官,书院不缺学生。

    科举取士在青州已经试行过,如今再以朝廷的名义推行至天下,再迟钝的世家大族也该反应过来了。

    但是没有人敢有意见。

    朝廷摸底排查丝毫不给他们这些世家大族面子,在科举取士上应该也不会给他们留面子。

    就算心里想的是“随随便便什么身份的人都能考试选官,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岂不成了笑话”,脸上也得笑着表示“他们世家子有家学传承,自信不会比寒门子弟差”。

    有意见?有意见忍着。

    不然能咋?他们有意见也不耽误新帝提拔寒门子弟,叫嚷着发表意见只会连累自家,要是骂的太厉害还可能会被发配到山沟沟里劳动改造,何必呢?

    底线又不是什么不能动的东西,都火烧眉毛了往后退退能死吗?不往后退才会死啊!

    第182章 有美人马氏

    *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意挤总能再挤出来点儿。

    世族豪强的底线同理。

    不肯退让的下场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鸡已经被杀了,他们这些猴也成功的被吓到了。

    天下初定, 朝廷正是用人的时候,世家子虽然不是都精通君子六艺,但是读书认字的基本功都有, 不是砍头的大罪陛下都会网开一面留他们一命。

    手下留情, 但是又没有完全留情。

    世家子大多娇生惯养, 也都是在繁华富庶的地方长大, 让他们翻山越岭去人迹罕至的村寨学习耕种顺便给村寨里的幼童启蒙比直接要了他们的命还可怕。

    胡乱教是不可行的, 村民什么都不懂地方官却懂, 他们出身高贵的世家子弟和基层出身的官员本身就不太对付,发现他们暗戳戳搞事情就不单单是发配到偏远边地劳动改造了。

    新帝凶残,谁不听话就把谁挂在城墙上风干。

    唉,都说世家大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怎么这时候没人联合起来反抗呢??出头椽儿先朽烂?,刀砍地头蛇的道理他们都懂, 但也不能一直退让是不是?

    行吧, 别家不出这个头他们也不出,天塌下来有那么多世家豪强和他们一起扛,反正不是一家吃亏。

    陛下要提拔寒门的泥腿子不假,但他们世家大族垄断经学数百年,哪儿那么容易让寒门子弟追上?

    与其冒着挂城墙上风干的风险和新帝对着干, 不如督促自家后辈争点气。

    他们有几百年的家学传承, 从小不操心吃穿只需要学习, 长大后考试再比不过穷乡僻壤里冒出来的寒门泥腿子丢不丢人?

    陛下打压世族抬举寒门已是定数,但是被打压的是世族这个整体, 而不是某一个家族。

    祸福相依,陛下刚登基正是缺人的时候,寒门没那么快填补空缺,在陛下培养出大量寒门子弟之前,这段时间就是他们的机遇。

    他们世世代代为朝廷提供能臣良将,陛下要提拔寒门子弟已经在挤占他们的空间,他们要是再上赶着放弃那些本该属于他们的位置那才叫自寻死路。

    世家大族迅速调理好心态,除去那些因为欺压百姓太过被抄家的黑恶势力,剩下的度过最开始的胆战心惊便立刻开始琢磨如何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发展。

    其他地方的世家大族都调理好了,远在荆州的刘表调理不好。

    他不信北方那么多世家大族联合起来打不过一个荀氏,就算荀晔已经受禅称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