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170-180(第7/26页)

颍川,然后就被安排来给新搬来的朝廷看家。

    那什么,他知道看管天子和朝臣的活儿很重要,但是荀治中不会一直让他留在城里当护卫的对吧?

    张饶刚到颍川的时候不太理解为什么大老远把他调到这里干什么人都能干的活儿,但是现在,朝廷在荀治中的兴师问罪之下人员锐减,他好像反应过来他真正的任务是什么了。

    雷声大雨点小只是暂时,把朝廷迁到颍川是开始不是结束,朝廷的好日子都在后头呢。

    不过这事儿说起来也不能怪他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谁知道朝廷里竟然会有那么多蛀虫。

    现在的朝廷和以前掌管全天下的时候不一样,以前大汉十三州都归朝廷管,人多事杂出点败类能理解,现在朝廷就剩下那么点儿人,五百多个官儿排查完毕只剩下不到三十个,这正常吗?

    他们排查的又没有很严格,小贪小错都略过,能记到罪名簿上的都是按照汉律理应处死的大错,就这都能十不存一,大汉不亡谁亡?

    也就他当初粮草供应不上,要是粮草供应得上他能一路杀穿兖州杀到京城。

    上头的朝廷没有识人之明,就不说跟他们荀将军比了,他张大帅一个贼头子手底下都出不了那么多蛀虫。

    他承认也可能是他太穷蛀虫看不上他,但是说一千道一万,朝廷出那么多蛀虫真的没毛病吗?答案是:有毛病,还很大。

    如果直接把朝廷干掉,天下人可能会觉得虽然老天已经给出了亡国凶兆但是天意难测未必是准的。

    谁活不下去的时候没骂过天,谁遇到凶兆的时候不会把所谓的凶兆当成骗子狠狠踩几脚,只有吉兆才可信,凶兆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现在就不一样了,整个朝廷都乌漆嘛黑,司隶的灾情严重的百姓都要活不下去了那些当官的还在想法子捞钱,如此不把百姓当回事儿的朝廷不要也罢。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有一天朝廷没了,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是推翻朝廷的浪花,他们只是其中力气比较大的几朵,是顺应天下大势,和“造反”“罪孽”之类的词儿都不沾边儿。

    什么揭竿而起改朝换代?分明是朝廷不得民心自取灭亡,他们家主公恰好太得民心,被全天下的百姓推为新君是众望所归。

    多顺理成章!多理所当然!多被逼无奈!多么的因为不想让身边人失望而不得不登基!

    张大帅茅塞顿开,当即觉得之前想不通的地方全都能解释通了。

    荀氏是世家大族,全家都是体面的文化人,有些事情不能说的太明白。

    他不一样,他和他手底下的弟兄都是粗人,他们连黄巾贼都能当,天底下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情。

    也就是说,文化人体体面面清清白白,不体面的事情留给他们这些出身不光彩的家伙做。

    至于为什么没有和他明说,那肯定是在考验他的眼力界儿。

    身为一个合格的狗腿子,察言观色的本事必须有。毕竟每天都吃的饱饱的,吃那么饱不干活儿总觉得对不起他们消耗的大批粮草。

    总之就是,他张大帅将是荀将军登基称帝的第一位推手,是新朝成立后最大的从龙功臣,是史书浓墨重彩必须提到的重要角色,是后世代代相传的传奇任务,是所有人羡慕嫉妒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风光的开国万户侯!

    天呐,他老张家的祖宗在地底下给他走了多少门路,这前途也太光明了!

    张饶对他光辉璀璨的未来充满期待,但是在光辉璀璨的未来之前还有一段黑暗无光的日子需要他再支撑一下。

    主要是,他得找到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理由,不能上去就“主公!末将请您登基!”,这样可能会弄巧成拙让他们将军依依不舍的把他拖出去砍了。

    到时候后世可能依旧留有他的大名,但是可能会变成“XX帝挥泪斩张饶”。

    算了算了,还是活着当他的开国万户侯比较好。

    他俗,他抠,他就想守着吃不完的美味佳肴活到八九十然后无疾而终。

    让他看看谁最合适和他打配合。

    就你了,管亥!

    ……

    小皇帝溜达着出门玩儿,太阳快要下山,迎面而来的风带了丝丝凉意,比中午时的酷热舒服多了。

    别院戒备森严,不过大部分兵丁都守在外面,巡逻也不会打扰到里面的人。

    在京城的时候除了皇宫哪儿都去不得,甚至在宫里想转转也会被揪住说什么不安全不合适不如在屋里待着。

    到颍川就不一样了,他不光能在别院随便转,甚至还能带上仆从去城里转,荀侍郎甚至还会给他发零花钱。

    呜呜呜呜呜呜呜,他要是有这么个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爹他做梦都能笑醒。

    申请下辈子给荀侍郎当二儿子,希望掌管生死轮回的神仙不要不识好歹,不然他死后化作厉鬼也要到他床头喊冤。

    人的倒霉是有限度的,他已经倒霉过一辈子了不能下辈子还倒霉。

    傍晚出来遛弯儿很适合放松心情,小皇帝溜达到门口,看到墙角蹲着两大坨人好奇的凑过去,“你们在聊什么?”

    张饶不耐烦的甩甩手,话不过脑子直接脱口而出,“在商量是学狐狸叫还是往鱼肚子里塞小纸条还是给路边放条大白蛇。”

    小皇帝:!!!

    第173章 帝星降临牛

    *

    张饶没什么文化, 要不是这两年被强压着读书认字,他甚至不知道“鱼腹藏书,野狐夜嚎”的故事。

    正经人读书认字先学的什么他不清楚, 他只知道他们家主公让军中将士们学的是《太史公书》里那篇《陈涉世家》。

    那篇文章不是《太史公书》的第一篇,写的也不是帝王将相生下来就高高在上,而是秦朝末年时的义军首领陈胜和吴广的事迹。

    全文详细记述了两位义军首领造反的全过程, 后面还掺杂着天下各路义军的胜败兴替, 把陈胜吴广失败的原因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有人学完之后都能知道造反不是扯个旗子就完事儿。

    义军首领要能对麾下军队如臂使指, 要用人得当以身作则, 要及时稳定军心避免内部离心离德, 要……

    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他学完之后就立刻放弃了当首领。

    人贵有自知之明,他有多大能耐他自己最清楚,当初要是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他还能连手底下的弟兄都养不起?

    那一条条一道道的说的容易, 做起来一个比一个难,别说他们这些落草为寇的反贼做不到, 就是正儿八经上过学的世家子也不行。

    有多少人能对麾下军队如臂使指?有多少人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有多少人能正直坦荡以身作则?有多少人能保证内部不会离心离德?

    太难了太难了, 这种看上去就不同寻常的事情就该留给他们家主公来干,其他人还是老老实实听指挥更好。

    他有自知之明,他选择听指挥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