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150-160(第2/27页)

干!

    眼神飘忽.jpg

    真的,在这种事情下皇帝和平民百姓的立场可以一致,世家做大就是两头通吃,他们被吃的倒霉蛋还不能反抗了吗?

    他不是说太傅不好,他说的是世家群体,和太傅本人没有关系。

    “太傅,朕觉得小将军的政令没什么问题。”小皇帝缩缩脑袋,“侍郎说的也很好,如果那些世代簪缨的世家子弟在考试上连没有家学的庶族子弟都考不过,您放心让他们去主政一方吗?”

    这话虽然有一竿子全打死的风险,但是比起不小心误伤的人才,筛下去的滥竽充数的家伙更多。

    小将军神通广大,他这个摆件天子也与有荣焉。

    骄傲、膨胀、与太阳肩并肩。

    杨彪捏捏眉心,他要反对的不是科考取士,而是这法子不该由荀氏那小子掌控。

    如果此法由朝廷开先河,就是天下世家大族全部反对他也能抗住压力坚持推行,此等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该为私心所困,反对的都是心里有鬼的家伙。

    他也不是对荀家那小子有意见,年轻人脑袋瓜活络还心系百姓很是难得,大汉有此等贤良是大汉的福分。

    可是现在,每件事都很好,每件事以那小子的身份都不合适。

    那小子要是流落于民间的大汉天子他肯定没有二话,问题是他不是。

    而真天子还在他眼前天天叭叭“太傅小将军太厉害了吧”“太傅小将军又立功了”“太傅您看小将军的新法子好不好”“太傅……”

    太傅太傅太傅,小将军小将军小将军,简直没完没了。

    这合适吗?

    哪哪儿都不合适,哪哪儿都倒反天罡。

    偏偏天子死心塌地除了荀氏谁都不认,就差上赶着把皇位送出去了。

    杨太傅皱起眉头,他觉得他的教育没有出问题,既然问题没有出在他身上,那就是朝堂环境的问题。

    如果不是朝堂乌烟瘴气令人生厌,陛下也不会成天想着外面的好。

    王允!你该当何罪!

    太傅大人杀气腾腾。

    小皇帝敏锐的跳起来,“太傅冷静!生气伤身!”

    荀悦端起茶杯抿一口,只当什么都没看到。

    他说什么来着,陛下就是这么不同寻常。

    ……

    大汉朝廷风雨飘摇,北方各州却好似枯木逢春,即便老天依旧没能眷顾他们天灾依旧按时造访,艰难求生的百姓也不再像无头苍蝇似的躁动中等待死亡。

    他们有希望,他们有奔头,他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冀州的士人已经提前半年赶赴青州,能用的人才都走了我们怎么办?全靠那些眼高于顶的世家子?”张燕骂骂咧咧,“张文远,你和那边关系好你去借俩先生来在冀州也搞个考试,免得冀州的士子还得大老远跑去青州。”

    “借俩先生?你知道青州那边主持考试的是谁吗就说借?”张辽看傻子一样看过去,掰着手指头给张燕算,“郑玄郑先生,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的海内硕儒。卢中郎在世的话还能请他来当门面,现在就算了,老人家经不起颠簸,就算人家会答应过来帮忙你敢开这个口吗?”

    小张将军想起袁绍强征卢植到邺城的旧事就止不住摇头,袁本初已经用生命给他们试了此路不通,不想被群起而攻之最好放弃这个危险的念头,免得最后交好不成反结仇。

    袁绍当初非让卢中郎到邺城来也是打着招揽冀州士子的主意,如果老爷子身体结实能长途奔波也就算了,没准儿还能让他达成目的。

    事实证明,六七十岁的老人家真的不适合长途奔波。

    张燕要气死了,“我杀袁绍!”

    张辽拍拍他的肩膀,“淡定,袁绍已经死了。”

    “他死了有什么用?能让卢中郎死而复生吗?”张燕撸起袖子想干架,“不行,我得去趟并州问问荀并州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去当面讲道理,不能不在冀州当州牧就对冀州不管不问,冀州百姓的命不是命吗?

    “苍天啊,你终于想通了。”张辽夸张的捂着心口,“快去快去,军中我先帮你看着,不用着急回来,一定聊痛快了再决定是效忠还是效忠还是效忠。”

    张燕脚步一顿,咬牙切齿,“我去青州,去找小荀州牧。”

    张辽更开心了,“兄弟来,一家人别客气,以后你的兵就是我的兵。”

    去并州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可能谈崩,去青州绝无谈崩的可能,别以为他们家明光年纪小就好糊弄,上头那么多人最不好糊弄的就是那小子。

    去吧去吧,去趟青州再回来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公孙瓒都得往后排的那种哈哈哈哈哈哈哈。

    张燕:……

    还让不让人活了?

    他是去上门讲道理,带着拳头讲道理,不是上门投效!不是!

    张辽催着他赶紧出门,“差不多差不多,不是上门投效到地方聊一聊也会变成上门投效,不要看不上我们小荀州牧的能力,到地方肯定能给你个大惊喜。”

    张燕死死抓住门槛,“换!再换!老子去豫州总行了吧?”

    张辽怜悯的看着“抵死不从”的贼头子,问道,“你知道现在坐镇豫州的是谁对吧?”

    “荀彧荀治中,有什么问题吗?”张燕凶巴巴的反问,“我知道那是谁,不用你提醒。”

    张辽好心的拍拍他的肩膀,“看在咱俩都姓张的份儿上,再给你透露点小秘密,小荀州牧私下里曾说过,荀治中有‘颍川人贩子’之称。”

    张燕愣了一下,“什么?”

    “意思就是,只要他想,什么人都能为他所用。”小张将军摆出“请”的姿势,“不过建议你还是直接去青州,没有别的原因,单纯就是待遇好。”

    待遇好,待遇特别好,待遇这方面他能拿他的脑袋瓜做担保。

    他张文远活了二十多年也算见多识广,从最开始在并州当兵到后来去京城当兵再回到并州再到现在,大汉北方几州被他转过来了一遍儿,单看士兵待遇没哪儿能比得上荀氏。

    而荀氏内部再做比较,咳咳,越年轻越有前途。

    不是说在并州待遇不好,而是跟在小荀州牧身边前途更加光明。

    荀并州年事已高,到并州后忙于收复失地恢复民生,外族不主动挑衅的话他们甚至不愿意分出精力去开疆拓土。

    并州战乱多年,百姓休养生息还不够开什么疆拓什么土?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对需要军功的将领来说就没那么友好了。

    打仗不利于百姓休养生息,不打仗又不利于武将发展。毕竟守城的话运气好能一辈子没有外地入侵,而他们武将只有战场上才能显出真本事。

    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并州的羌胡在铁拳威慑加蜜糖腐蚀下已经掀不起风浪,但大汉不只并州一个州,没消停下来的地方多的是,他张文远就是会主动找活儿的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