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120-130(第18/19页)
完全以劫掠为生,抢再多也是入不敷出。
军中不养闲人,在降军身上投入了多少账本上记的清清楚楚。
所有投降的贼众都得经历劳改,劳改时间看表现分半年到三年不等,劳改期间官署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负隅顽抗屡教不改的家伙在战场上已经被杀鸡儆猴,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吃过苦挨过饿的寻常贼众,和以前三天饿九顿的日子相比,能吃饱穿暖安稳耕种只是没有私产这个条件完全可以接受。
能吃饱已经很不错了还要什么私产,说的跟以前有似的。
只要管理得当投入肯定有回报,这年头人命不值钱但人力非常值钱,劳改期间就能连本带利全收回来,还能顺带着收获几十万可以上战场的兵丁。
百姓快饿死的时候只奢望能填饱肚子,能吃饱穿暖又会希望能过上安稳的生活,过上安稳日子后又希望可以攒点家产,能攒家产之后又会希望攒的越多越好。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政策也要随之而变。
初来乍到先劳改,劳改个两三年转去屯田或者当兵,而他荀晔需要做的就是在屯田的军民对待遇有意见之前让天下改姓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降军入伙要登记造册,基本情况普查由颍川的官吏来办。颍川已经招降过不只一波贼匪,官吏对这个活儿已经很熟练,如果没正好和秋收撞在一起就更好了。
好多人啊!怎么会这么多人啊?!
青州到底怎么搞的?整个州的百姓都活不下去加入黄巾贼的大军了吗?
负责招安贼匪的官员在黄巾大军抵达颍川之前就知道他们小将军这次招降的数量不少,但是真正等到贼众抵达还是感到眼前一黑。
天天睁开眼睛就是登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没办法,登记的昏天黑地也得登记,不在最开始梳理清楚以后有什么事情更是哭都没地儿哭。
诸葛兄弟在泰山郡的时候就听说过苑陵侯荀明光之名,也知道颍川在他的治理下是天下少有的安稳之处,因此被强行护送到颍川后不像他们家叔父已经做好随时准备出去当官的准备,而是一天一点点的打探颍川的情况。
他们家没什么出名的人,苑陵侯大手一挥就把他们全家都弄来颍川肯定不是为了求才,当时那情况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对方是谁。
既然不是求才,难不成是将他们当成无处可归的流民?
兄弟俩私底下没少讨论,越想越觉得他们猜的对。
他们兄弟三个年纪都不大,叔父也不似父亲那样因名让太守征辟为官,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有才没用,别人又不知道他们有多大本事。
难怪传闻都说苑陵侯行事不拘小节,的确够不讲理的。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觉得苑陵侯不讲理,流民和投降的黄巾贼众应该不那么觉得。
外头兵荒马乱,不用时刻担心动乱的地方不好找,就算他们对苑陵侯颇有偏见也不得不承认这儿是个好地方。
前一刻还是身份尴尬的招降贼匪,下一刻就有乡邻来介绍适龄女子,这种好日子哪里找哦。
“这些黄巾出自青州,如果能在颍川成亲安家,以后就不会再惦记青州老家。”诸葛亮小声说道,“是个稳定民心的好法子。”
投降的黄巾贼数量太多,其中大部分都拖家带口。那些拖家带口的只要能活下来到哪儿安家都没关系,反正一大家子都整整齐齐。
贼寇没那么心善,老弱病残肯定要跟着家里人才能被接纳,由此可以反推没有家眷的肯定都是青壮年。
同样是投降,别人干完活回家享受天伦之乐,没有家人的青壮年却只能面对空荡荡的屋子,时间一长肯定要出问题。
那些孤零零的青壮年都是不确定因素,而如果能让他们在颍川成亲安家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他们肯定对苑陵侯更加忠心。
年纪轻轻就如此缜密,不愧是名扬天下的苑陵侯。
“二弟,你的年纪比苑陵侯更小。”诸葛瞻警惕的说道,“且颍川能人辈出,想出这法子的未必是苑陵侯本人。”
他还要给父亲守孝,短时间内不考虑成亲,不能被抓去登记。
诸葛亮:……
诸葛亮安抚的拍拍兄长的胳膊,太阳快要落山,剩下的话回家再说,正好还能问问叔父的看法。
他们兄弟俩没混过官场叔父混过,叔父应该比他们看的更深。
“你说苑陵侯把我们弄到颍川到底要干什么?”诸葛瞻叹气,“我感觉他把我们给忘了。”
护送他们过来的士兵完成任务后就离开了,他们现在住在城中招贤馆。“贤”是叔父,他们一大家子是顺带的。
招贤馆是贤才暂住的地方,入秋后各地官署都忙的不可开交,前来投奔的贤才往往不等入住招贤馆就被安排进官署开始干活。既然已经是官,自然不会再入招贤馆。
只有他们家叔父,进了招贤馆之后就没动过,要不是每天都有人来送饭菜他甚至都要以为他们全家都变成了透明人。
难道真的要等到苑陵侯回到颍川才能解惑?
唉,愁人。
……
苑陵侯本人也很愁。
他回颍川之前特意给小伙伴写信打探几位叔的心情,结果留守颍川的小伙伴们都语焉不详,弄得他心里七上八下越发不踏实。
不应该,这不是得胜回家该有的心情。
他荀明光出远门是有正事,不是毫无缘故的出门游玩,谋士叔们都是知道轻重的人,肯定能理解他当时为什么仓促离开颍川。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兖州百姓危在旦夕,晚去一天就可能成百上千的无辜百姓死于非命。
每条小鱼儿都在乎!一刻都等不得!
至于乔装打扮混入贼窝……
那什么,失败的乔装打扮无需多提,过去的事情就让它随风飘去,大家一起忘掉它。
荀小将军自说自话,嘀咕了好半天才把自己安慰好,自欺欺人的模样看的李二陛下不得不跑去房顶上躲清闲。
傻小子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他怕他存在感太高被强行拽住进行预演。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直到颍阴城近在咫尺,荀晔也坚定的觉得那么紧张根本不至于。
他是老大,他是一把手,只要理由合情合理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谁来问都不带怕的。
——朕穿越就是来当皇帝的!面刺寡人之过者,罚十个脑瓜崩!
万幸阿爹见到伯伯太激动没想起来他深入贼窝的事情,连阿爹都能忘掉,文若叔他们天天忙的连饭都没空吃应该也想不起来。
问题不大,进城。
荀晔让士兵回军营,只带上几个亲兵和张饶、徐和等人回官署。
最好所有人都忙着干活没空理他,等下班再后知后觉意识到他这个主心骨悄咪咪的从外地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