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摆烂,摆烂,摆烂!!!》 150-160(第4/29页)
了。
再往里走,是买炸货的铺子。
炸藕合、炸丸子、炸茄盒、炸鸡腿、炸鱼、炸虾、炸韭菜、炸辣椒、炸蘑菇……
曹奇武探头去瞧了一眼,由衷地道:“种类好多啊。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不炸的……”
相较于一开始的葱油饼,炸货铺子就算是更高档一些的了。
阮仁燧从侍从手里接过本子,大略上抄了抄炸货铺子标注的价格乃至于上品种类。
小时女官顺手买了炸茄盒和炸蘑菇,捧在手里,一边吃,一边同他们俩说:“其实,能到东市来买东西的,都不算是世俗意义上的平头百姓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老话?”
她把最后一口炸茄盒咽下,说:“宁肯在神都城里哭,也绝不在神都城外笑!”
阮仁燧跟曹奇武同时摇头:“……不知道。”
小时女官告诉他们:“咱们方才吃的葱油饼,可都是白面烙的,还加了油脂和香葱,寻常人怎么可能吃得起?”
“不能把神都城里百姓的日常,当成全天下百姓的日常。”
“事实上,投生在神都城里,亦或者能够在神都城里扎根,就已经胜过全天下九成的人了……”
两个小孩儿听得若有所思。
小时女官又用竹签子插了炸蘑菇来吃。
那包裹蘑菇的酥皮又薄又脆,带一点盐的咸味,一口咬下去,“咔嚓”一声脆响!
那蘑菇似乎是提前被腌制过,菌菇特有的清鲜涌入口中,香脆与醇美并重,实在是很好吃!
她咀嚼几口,咽下去之后,给两个小朋友拓宽了一些视野:“生活水准再低一些的人,很偶尔的情况下,会买一次油条。”
“可是小时姐姐……”
曹奇武迟疑着说:“油条的价格,好像跟葱油饼差不多吧?”
小时女官笑着给他解惑:“那油条不是买来吃的,是买回去切碎了,当成油脂来用的,炒菜也成,蒸包子也成,比纯粹的油脂要实惠。”
曹奇武了然道:“噢噢!”
阮仁燧也说:“噢噢!”
进了八月,水果较之盛夏,也已经换了一茬儿。
红彤彤、炸开口的石榴,红黄相间的枣子,乃至于常见的葡萄、梨子、苹果……
阮仁燧甚至于还见到了刚上市的红橘。
一颗颗,一粒粒,红得像是夕阳,被老板小心又珍重地单独摆放在纸包里。
这是头一批上市的红橘,正是最金贵的时候。
按颗卖。
阮仁燧拿起两个,分别扔给曹奇武和小时女官,捎带着开始跟老板做市场调研。
平时都是在哪儿进货的?
什么果子卖得最快?
买红橘的人多吗?
还没问完呢,就有人推着独轮车打这边儿经过,瞧见老板在外头,就问了句:“桂姐,刚捞出来的白鲢鱼,你要不要?”
桂姐就请几位客人暂待,过去掀开独轮车上的柳条筐一瞧,惋惜不已:“这么新鲜的白鲢,你好歹找个水桶来装啊……”
那卖鱼人“嗐”了一声:“又不是常年的营生,倒要搭进去一只水桶?”
桂姐问他:“哪儿来的?”
卖鱼人说:“村子里的水坝干了,老少爷们儿都在那儿捞呢,这是我家的份儿……”
桂姐就明白了,笑嘻嘻地叫他便宜点:“晚点肯定还有别人来卖,我等得了,你的鱼可等不了!”
卖鱼人无奈地叹了口气:“好歹给点辛苦钱嘛……”
阮仁燧跟曹奇武也探头去瞧了一眼。
柳条筐里边竖着十几条鱼,腮帮子都被柳条穿起,挂在了筐边上,那嘴巴尤且一鼓一鼓的。
最大的一条约莫有十来斤,小的也有两三斤的样子。
阮仁燧看着曹奇武,曹奇武也看着阮仁燧。
空气中似乎隐约地传来了振翅声,好像是有一只无形的鸟,不知道从哪儿飞来,到他们俩头顶上轻轻一啄——
什么调查报告啊,什么课后作业啊,就统统飞到九霄云外去啦!
阮仁燧问那卖鱼人:“你们村的水坝在哪儿?”
卖鱼人叫他问得一愣:“这……”
曹奇武急了,催促他道:“到底在哪儿呀?!”
小时女官摇头失笑:“他们村都已经把能打的打上来,分给各家各户了,你们就算是去了,也找不到什么啦。”
她从袖子里取出来一块碎银子,捻在指间,在卖鱼人面前一晃:“你们村附近,还有快要干了的水坝吗?”
……
大公主跟自己的几个小伙伴,还在一门心思地搜索麦客的相关资讯。
很快她就发现,在不动用关系的前提下去调查一个群体,亦或者说一种社会现象,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这都是八月了呀!
早就过了收麦子的时节了。
几个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讨论该怎么寻找线索。
汪明娘显然是有备而来:“我们家在城外有几十亩地,是我阿娘的陪嫁,有专人在打理!”
她说:“我问过我阿娘了,每年收麦子的时候,那边儿都会招揽麦客,或许我们可以到管着种地的庄头那儿去问问……”
庞君仪举手附和:“我家也有,也可以去问问!”
宋琢玉则说:“我干娘在神都城里跑得很熟,三教九流的人都认识一些。”
“麦客们根据籍贯和来历,分成了不同的群体,也会有主事,亦或者说跟田主谈条件的头儿,以及替他们招揽生意的中人,也可以去找他们谈一谈……”
大公主倒是想到了另一条途径:“你们说,历年割麦时节的报纸,亦或者说书籍,是不是会有讲述麦客的内容呢?”
“这可不算是抄,”她用了一个从德娘娘那儿听来的,十分高大上的专业名词:“这叫参考文献!”
宋琢玉眼底极快地闪过了一抹讶异。
人的谈吐亦或者视角,有时候是不受控制,就会去出卖这个人的出身的……
她心有所悟,只是没有点破,主动提议:“既然这样,那今天我们就分头行动,晚上的时候在书院门口集合,一起整理得到的信息,怎么样?”
大公主、庞君仪、汪明娘齐齐地应了声:“好!”
……
阮仁燧跟曹奇武将研究报告忘得一干二净,叫小时女官领着他们俩出了城,各自出了五两银子,大手笔包下了一片将干未干的河坝。
我们的口号是——摸鱼,摸鱼,摸鱼!
两个小孩儿动作麻利地卷起了裤腿儿。
曹奇武还想把鞋脱掉来着,只是被阮仁燧给拦住了。
他毕竟是个成年人嘛,更有经验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