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摆烂,摆烂,摆烂!!!》 120-130(第15/28页)
上摇头道:“有心算无心,怎么可能防得住?屈大夫不必自责。”
圣上只是觉得整件事情都透着古怪。
差了一点。
就好像即将爆炸的那个油桶,还缺少一颗点燃它的火星一样。
他总感觉差了一点东西。
是什么引爆了淮安侯夫人的情绪,让她决定亲手送淮安侯下地狱?
圣上摸着下颌,心想:从悲愤到心如死灰,再到愤起杀人,中间似乎缺少了一条引线。
……
淮安侯府,几个时辰之前。
“……夫人,二娘子得了小金榜试头名的消息,就是侯爷故意透露给你的啊。”
“他一心想扶正李姨娘,连投给太常寺的文书,都已经制备好了……”
淮安侯夫人愣愣地看着自己仅剩的这个亲信,不可置信:“不是李氏做的吗?”
亲信叹一口气:“李氏不过是个姨娘,她在咱们府上有多少根基?能不动声色地引您入彀,您觉得这个人会是李姨娘吗?”
……
崇勋殿,御书房。
宰相们还在讨论淮安侯爵位的最终归属。
唐红主张归还于已故淮安侯之女。
闻俊杰说:“董小娘子本是前任淮安侯的独女,由她来继承爵位,合情合理。”
裴东亭皱眉道:“可她才多大?连十岁都没有,根本不可能上朝办事,承担起这个爵位的分量!”
闻俊杰马上说:“东亭的顾虑,也很有道理……”
周文成提议:“或许还是应该在董氏的族人里选择一个老成持重的,承继爵位。”
闻俊杰想了想,点头说:“这是中庸之道,合情合理。”
丁玄度实在是没忍住:“闻相公,你没有自己的想法吗?”
“唉,”闻俊杰叹一口气,面露落寞:“我老了,不中用了,略微说几句,就开始讨嫌了,我不说了还不行吗?”
丁玄度:“……”
其余人:“……”
丁玄度暗吸口气,强忍着没有说话。
这时候,从旁边忽的传出来一道沉稳有力的声音:“现任淮安侯的第二女董满,如何?”
是屈大夫。
裴东亭皱起眉来:“她非嫡非长,怎么能承继爵位?”
却听屈大夫说:“不是让她承继爵位,而是让她代为监管——她刚刚通过了小金榜试,且还是头名,是现任淮安侯所有子嗣当中唯一有资格上朝当差的人。”
“先由现任淮安侯之女董满暂代职守,以安董氏人心,待到已故淮安侯之女董康乐及笄之后,再将爵位归还本系。”
他环视周遭:“姐妹相守,是为骨肉孝悌,固然不失为一段佳话,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一时惊愕,默然之后,共同通过了这个决议。
唐红由衷地道:“屈大夫当真是定海神针!”
如此议定之后,又不约而同地去看圣上,等待他的最终首肯。
没有人觉得圣上会拒绝这个提议。
毕竟这实在是很周全,也兼顾各方了,不是吗?
圣上以手支颐,眸色幽幽,了然地、玩味地笑了起来:“难怪要把承恩公也拉进去呢。”
因为不想公审小金榜舞弊案。
偏偏这位舅父,还是他一手抬举起来的……
圣上笑着揉了揉太阳穴,神情漠然,眼睑抬起一点,几瞬之后,复又落下。
他转目去看首相唐红,淡淡道:“就这么办吧。”
第126章 第 126 章 圣上笑眯眯地同德妃道……
瑶光殿。
洗三的仪式多半大差不差。
成年人经历得多了, 没什么感觉,阮仁燧和大公主倒是觉得很新鲜。
大公主还问贤妃呢:“洗三,就是庆贺出生第三天吗?”
贤妃说:“是呀, 出生后第三日沐浴祝吉,就是洗三。”
大公主稍觉疑惑:“我怎么不记得我洗过?”
阮仁燧没忍住笑出声来。
朱皇后也笑了:“你那时候还小呢。”
又招呼这两个孩子,再加上阿好:“过来吃蛋糕吧。”
阿好没吃过奶油, 用勺子盛了一点送入嘴中,紧接着就享受地眯起了眼睛:“真好吃!”
阮仁燧跟大公主也喜欢吃这一口, 三个小孩儿聚在一起,小猫似的, 咕噜着享用起来。
用过午膳之后, 韩王妃笑着谈起了近来神都城内的读书热:“宗室的那份名次表往外一摆,延寿跟希龄都急啦, 点灯熬油地在写东西,盘算着明年把名字再往上升一升呢!”
韩王世子跟成安县主都位列前十,只是没能进入前五,半大孩子格外要强,不免就起了追逐之心。
武安大长公主不知想到什么, 忽的微微一笑:“英国公府近来正热闹呢, 英国公领头, 把年轻的姬妾们放出府去了, 不止如此, 还立了家规, 限制家中子弟妾侍的数量……”
殿内几人听得忍俊不禁。
朱皇后惦记着同为开国公府的世交, 倒是给英国公说了句好话:“管中窥豹,由此可见英国公改制的决心了。”
太后娘娘听得有趣儿,就叫了筹办这事儿的几个孩子到近前来说话:“宗室那边的名次表已经出来了, 那外戚那边的呢?”
论齿序,大公主是长姐。
论身份,她是皇室的公主。
这时候,当然得由她开口回话:“皇祖母,已经做出来了,要是没什么问题的话,核对一下,就能公布出去了。”
太后娘娘瞧着她,问:“第一名是谁?”
大公主眼睛亮亮地看了朱皇后一眼,与有荣焉:“是朱娘娘!”
太后娘娘了然地点点头,又问:“后边呢?”
大公主就挨着往下数:“第二名是朱娘娘的弟弟朱正柳,再后边是德娘娘的弟弟夏侯怡,承恩公府的刘五娘子……”
太后娘娘一抬手,打断了她的话,问了句:“德妃弟弟分数的由来是什么?”
大公主如实讲了。
太后娘娘少见地有点讶异。
她问德妃:“你弟弟是打算去十六卫?”
“是,”德妃起身回话,如实道:“他在骑射上更有天赋。”
太后娘娘有些赞善地看了她一眼。
也是出于这点赞赏,她多说了几句话:“即便不走文官路径,也不要让他荒废了学业,读书的意义不在于仕途,而在于明心知礼。”
德妃深以为然,很诚恳地将自己先前所思所想讲了。
当着众人的面,她也不在乎自揭其短:“阿耶故去之后,家中子弟无人督促约束,又因为宫内有妾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