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八零文艺妇女》 110-120(第3/14页)
打电话咨询。
杂志社有独立的公用电话,广告发出去之后,也没有太多人打电话。
这其实很正常,立刻就有很多人打电话才不正常。
首先他们是私营的杂志社,跟公办的比缺少优势,其次,因为是杂志社,对员工的文化要求比较高,至少要是高中大专学历。
这年头的高中学历,比后来的大学学历还要少,再加上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符合条件的就更少。
直到后来广告范围扩大,打电话的人才多了些。
因为交通不便,为了不让这些求职者浪费时间,打电话也算是一场线上面试。
会简单询问他们的学历,对一些期刊的见解,是否从事过相关工作,也会介绍他们公司目前的情况。
经过几个月的筛选,最后选出来十个人,这些人大多数是采编部的成员,经营和行政部门就两个人。
李稻花自己就跟杂志社打过很多交道,又从别的杂志社借人,跟她一起带人。
他们杂志社跟其他的很多杂志都不属于竞品,从大范围来说是竞品,但是细分不属于。
他们的杂志就是李稻花说的,开眼看世界,主要就是转载国外的各种新闻,以后还要自己去主动发掘新闻,总结新闻。
为此,李稻花还让伊恩在阿美莉卡帮她找了几个员工,专门翻译新闻,现在只翻译电视新闻,这时候上电视的新闻通常比较大。
在国外找翻译人才比在国内容易的多,国内精通英语的人才个个都是宝贝,很多地方都需要,李稻花在这个节点根本招不到人。
国外不一样,除了润人,还有不少华侨,这些都是天然的翻译人员。
国外翻译好的新闻,传回国内,国内再重新整理编辑,同时输送自己的观点。
在这方面,李稻花对于采编部人员的三观要求,大于学历要求。
她希望,展示真实的国外,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都需要展示。
她也不是那种偏激的人,不会只报道国外的不好,这时候的国外还是有好的地方的。
也有体现优良品质的地方,比如说这时候的消防员还没有彻底摆烂,比如说这时候他们也在禁毒……
杂志社正式组建完成的那天,李稻花请所有人吃了顿饭,第二天,杂志社就要开始运营。
他们杂志社开通了专线,就是为了方便沟通,这条专线的开通也没少花钱。
刚开始的几篇文章是李稻花写的,她不用等翻译人员翻译新闻,她要写的是她的真实经历,还有她在阿美莉卡吃饭的时候,那家唐人街老板的故事。
那家饭店是祖传的,老板今年五十多岁,他是1932年出生的,听他父亲说,他出生没多久,他们全家就到阿美莉卡打工了。
他父亲也是亲戚介绍来的。
“我爸说,刚来的时候,很苦的,经常要跟当地人打架,当地人看不起我们,我们老实做生意,不仅要交保护费,还经常受欺负。”
提起这些事,老板并没有什么愤恨的表情,他有记忆的时候,他家已经站稳脚跟了,唐人街这块地方的人,在某些方面还是很团结的。
老板还提到了抗战期间,他家也捐款了,那时候,国内有人专门到唐人街去演讲,讲国内的情况,捐款的人不少。
虽然大家也都只是在这里讨生活,“但是我爸说,那是我们的根,家里还有不少人呢。”
后来就是国内抗战胜利,又打了几场仗,真正站稳脚跟。
“我爸还说,等以后,一定要回去看看。”
老板还说,李稻花获得诺奖的事,唐人街很多人都知道的,也觉得与有荣焉,尤其是李稻花的发言,有骨气。
“没想到,你个女娃,还挺硬气,国内现在都这么硬气吗。”
李稻花当时只是笑笑没说话,不知道现在看到柳美的发言,老板是什么感想。
老板也有自己的小烦恼,他的这个饭店算是祖传,到他手里也
算是运营良好,只是他的孩子不愿意接手饭店。
觉得在唐人街里开饭店没出息,他孩子想出去闯闯,他家里的存款,有一部分就这么被闯没了。
“在这里是比国内挣钱啦,但是花钱的地方也比国内多很多,除了东西贵,还有各种各样的税,晚上太乱,基本上也没什么人吃饭……”
华侨的生活也很具有代表性,以后她还会去采访一些真实的润人故事,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正规途径到阿美莉卡工作的。
她把这个故事整理出来,起名,海外华侨的故事,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而杂志的名字,她选择的是《九洲》。
国内开眼看世界的的第一本书《海国图志》,是以《四洲志》为底本。
所以她选择杂志名字为九洲,也算是结合了古今中外。
第113章 大对账李稻花办杂志,经过她的招……
李稻花办杂志,经过她的招聘广告,很快就很多人知道了。
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李稻花的杂志是什么类型的。
因为她自己是搞文学的,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认为,李稻花办的杂志应该也是纯文学类的,可以对标《收获》、《十月》之类的期刊。
其他报刊也想知道她到底是要办什么样的期刊啊,谁知道经过打听,纯国际新闻。
这个赛道,国内还比较少,也不能说没有,有,只是有这个赛道的杂志,它也不是纯国际赛道。
也是文学类,只是国际软广,广告不是哪个品牌,是国家。
赛道少的原因,不是大家伙没想到,而是做不来。
做这个杂志,需要国内外的关系都硬,不然的话,谁知道你做这个杂志到底是什么目的。
就连知名鸡汤文学,绝代双骄,读某和意某,也只敢暗戳戳的推广国外,当然,他们暗戳戳的,是为了输出一些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李稻花在杂志社里,给编辑们培训的时候,除了怎么修改翻译过来的新闻,还会推荐编辑们观看绝代双骄目前已经出现的一枝独秀。
“里面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文章,当然,我的意思不是抄袭,而是……比如说,某篇文章称赞某个国家具有工匠精神,某某某人,做了二十年米饭,被称为米饭仙人,你们怎么看?”
“说明这个人坚持不懈,同时,他们国家的人也很尊敬这个人。”
虽然不理解李稻花为什么要说这么个例子,但是这是领导啊,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怎么能让领导的话掉在地上。
一个年轻的编辑开动大脑之后,给出自己的答案,其实说的时候,他自己也懵懵的。
“你今年几岁?家是哪的?”
“领导我今年二十一,家是津省的。”
“那你爸妈今年应该四十左右吧,就按他们二十岁开始自己做饭,那么他们每天做饭也二十年了,做饭仙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