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文艺妇女: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八零文艺妇女》 50-60(第3/14页)

了上来。

    反正大家都没办法采访到riceflower,那就从这方面入手来蹭热度吧。

    大家公认的,riceflower的巅峰之作是《亿万富翁》,之后的《重回十八岁》

    和《行尸危机》只能算是成功的小说。

    《亿万富翁》中对于经济的剖析和巧妙运用,让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还是很多人的经济启蒙读物。

    要知道,经济是一门枯燥的学术,不仅仅在于课本枯燥,还在于,很多人就算是学了,也很难熟练掌握,成功运用。

    而《亿万富翁》成功解决了一部分问题,随着《亿万富翁》的爆火,还带动了一些经济学作品的销售。

    因此,其他报纸在报道的时候,还带上了riceflower的作品,认为她如果获得提名,甚至是获奖的话,绝对是靠着《亿万富翁》获奖的。

    媒体的宣传,让更多人注意到这个这两年才横空出世的新人作家,不止是阿美莉卡,其他国家也开始出版《亿万富翁》。

    借着这股东风,《亿万富翁》再次翻红,其他语种的版权费又给李稻花带来一笔收入。

    收到伊恩打款的时候,李稻花都震惊了,以为《行尸危机》销售情况这么好,阿美莉卡这么爱这部连载小说。

    后来才知道,这是之前《亿万富翁》带来的,现在已经有超过十个国家翻译了这本小说并且成功出版,销量看起来还不错。

    等到他们把多国翻译的消息打出去,甚至是诺奖提名的消息放出去,后续会有很多国家翻译出版的。

    这就属于良性循环。

    李稻花回想以前,确实是这样的,不说别的国家,就说国内,就又能赚一笔。

    上赔率榜的消息还没传回国内,这会儿国内外的交流还是很不发达的,很多消息都是多手消息,到国内的时候,都不知道转几手了。

    她可以提前提醒梁宁准备好,《华尔街奇遇记》的版权还在北平文学手里。

    这两年他们主要卖的是三部曲,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每年新售出数量不算多,他们每年委托印刷的数量都是有数的。

    梁宁接到电话的时候,听说建议加印刷《华尔街奇遇记》,激动地说:“稻花老师!你是不是也听说了,你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了!

    社里现在正在催印刷社呢,你可是咱们国家最年轻的诺奖提名人呢!”

    “李自然告诉你们的?”李稻花略微一想就知道了,丹尼斯毕业之后回阿美莉卡帮伊恩,李自然则是被分配到了北平文字。

    这对于李自然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分配,正常情况下,他们这些大学生毕业之后是要被分配回户籍地的。

    李自然他家是贵省的,回去建设家乡当然好,只是家乡贫困也是真的,他考上大学之后,全家人都盼望着他能走出大山,甚至是把全家都带出大山。

    李自然现在真的做到了。

    李稻花没告诉梁宁,这只是伊恩的一种营销手段,她其实对诺奖并不感冒,甚至后来诺奖闹的笑话越来越多,这个奖的含金量也越来越低,甚至连带着以前获得的人也成了笑话。

    这种营销,一旦开始,那就不是李稻花能阻止的,汹涌的人潮会裹挟着她一起往前。

    在北平文学准备充足之后,从港岛也传回消息,就是李稻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消息。

    港岛现在还没回归,那也不妨碍他们一起庆祝,事实上,诺奖作为西方的一种文化控制手段,在很长时间里,都被亚洲追捧。

    这种提名,已经不拘泥于某个国家,甚至扩大到整个亚洲。

    在这个年代,只要是有亚洲作者获得提名,都会让人欣喜万分,由衷地感到自豪。

    现在,李稻花获得了提名,而且据说获奖的可能性还很大,这怎么能不让人激动。

    尤其是,放眼整个提名名单,李稻花都属于最年轻的,不止年轻,还是里面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

    国内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开始发挥作用。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开始宣传李稻花,还全都是夸奖,从李稻花的第一部作品一直夸奖到最近的作品。

    从李稻花的作品,到李稻花的为人处世,总之,一句话,李稻花能获得提名,那就是实至名归。

    甚至是她直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没可能。

    第53章 笑着活下去可是,一年前,还有报……

    可是,一年前,还有报纸刊登的文章里,批评李稻花好高骛远,批评她对诺奖的认知太过狭隘。

    批判她写的小说没有内涵,没有深度,德不配位。

    现在诺奖提名的消息传回来之后,风评瞬间扭转。

    反而是之前一直夸奖李稻花,或者是推荐李稻花小说的报纸只是简单的提到诺奖提名的事,有的报纸还会呼吁大家理性看待。

    “能够获奖当然好,没有获奖也不能否认作品的优秀,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作者和作品。”

    北平文学加班加点印刷的新书也成功派上用场。

    提名诺奖之后,不止是成年人,很多学校也推荐学生们多看李稻花的小说,尤其是李稻花的《华尔街奇遇记》。

    国内作品名字没有更改,主要是《亿万富翁》这个名字实在是不符合国内当前的审美标准,还不如奇遇记呢。

    《亿万富翁》显得太物质,太金钱,太资本。

    “稻花是我们国家非常有名的作家,她从小就沉迷于文学创作,长大后写了很多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现在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这个奖项,是每年从全世界的优秀作品中挑选最优秀的,稻花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代表着西方发达国家也认可了我们国家的优秀作品。”

    一所镇级初中里,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今天上的是写作课,他们写作的内容是《一个农村妇女的自白书》读后感。

    其实学校最想让写的是《华尔街奇遇记》读后感,但是没办法,镇子上的初中生看过这本书的不多。

    学生们买不起,镇子里又没有图书馆,只有县里有图书馆,学生根本没机会看这本书。

    学校倒是有个小图书馆,里面图书不多,只是这个图书馆是做样子的,平时都不开门,只有在领导要来检查的时候才会开门。

    找几个乖巧的学生进去做做样子,按照交代的话应付了事。

    他们倒是想让学生们看课外书,可学校实在是没钱,上面也拨不下款。

    图书馆真要天天开门,里面的书支撑不了多久就得被学生们翻烂,没钱补充,到时候更拨不下款,说不定还会直接被要求裁撤图书馆。

    相比之下,《一个农村妇女的自白书》就容易很多,老师们根据报纸或者是李稻花作品集里的内容,直接摘抄到黑板上。

    带着学生们看一遍,或者是学习一遍,直接就能写读后感。

    这不是某一个班的作文课内容,是这个星期整个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