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文艺妇女: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八零文艺妇女》 50-60(第11/14页)

月,人民文学刊登了李稻花的《风雨飘摇中》。

    没有大张旗鼓,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拿到最新一期人民文学的读者,在翻看目录的时候,惊喜的发现,稻花老师居然在里面,那还等什么,第一篇当然要看稻花老师的小说。

    也有人想要把李稻花的小说放在最后,有足够的时间认真品读,这可是诺奖提名作家的小说啊,必然是优秀的,值得学习的。

    李稻花之前的小说,大多都是爽文,哪怕是悲剧结局,也是爽文开头。

    这部小说不一样,从刚开始,就充斥着压抑,哪怕李稻花在文中,对周围环境的描述,总是用热烈、明亮、艳丽这类的字眼。

    可这样明亮的环境,更加衬托的主人公杨闯生活的黑暗,包括他内心的逐渐黑暗和扭曲。

    而小说中,对滇省的描述,却是层层叠叠的树木,数不尽的蚊虫,和赤诚昂扬的同胞。

    边陲小镇中,一边劳作,一边唱山歌的普通人,每天风雨无阻在边境线上巡逻的解放军……

    因为信息闭塞,很多人并不知道滇省的情况,或者说,现在的人,更多的生活在一种,身边即世界的思想中。

    最大的信息来源就是报纸,报纸上报道哪里打仗,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那就是确定的时间。

    报纸上也很少会报道普通人的生活。

    为什么通俗文学,或者说是乡土文学曾经是占据市场很多年,正是因为,这是普通人身边的生活。

    或许不是一模一样,可总能从里面某个角色,看到一些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从而感同身受。

    杨雪看完《风雨飘摇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其实,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乐观,都向上,可这样的人确实是存在的。

    他的父母就希望他能离开家乡,家乡太穷太苦,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天高皇帝远。

    但那片土地上的人,确实也是值得歌颂的,稻花老师没有歌颂他们的苦难,而是歌颂他们的乐观,歌颂他们的贡献……

    和歌颂苦难不同,歌颂苦难,只是为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吃更多的苦,歌颂乐观和贡献,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有这样优秀的人存在。

    他们或许距离我们很远,只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那也值得被大家知道。

    杨雪本来只是想把描述滇省最多的部分圈出来,只是圈着圈着,不知不觉的,就把所有的都圈了出来。

    他觉得,每段描写滇省的部分,都值得看看,不舍得哪个部分被遗忘,就像他不舍得,自己的家乡被遗忘。

    “滇省这么美吗?”有读者看完,突然开始好奇滇省。

    在《风雨飘摇中》,滇省一些地方,李稻花在文中大夸特夸。

    要不是没有照片,李稻花恨不得直接把图甩大家脸上。

    八十年代,环境污染已经开始,随着改革开放,工业化程度加深,环境污染会更加剧烈。

    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腾飞,这是每个国家工业化都必须要经历的阵痛。

    我们国家还算好,因为工业化起步晚,各种工业设备相对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对环境的污染也没有最开始那么严重。

    一些老牌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先锋者,已经身体力行的为大家展示,工业污染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正因如此,经济腾飞带来的环境污染才能在大力恢复环境中,用极快的速度恢复起来。

    滇省确实偏僻,这样的偏僻也导致工业污染少,再加上人口少,优秀的自然资源就比其他地方多很多。

    “真想去彩云之南看看啊。”

    “醒醒吧,咱们这里距离滇省可不近,你连省内很多地方都没去过,还彩云之南。”

    “我就不能想想吗!”

    “金三角真的这么危险吗?不是说金三角吗?应该很有钱吧。”

    这样的理论,就像有人总觉得,旧金山就是建在一座金山上的城市,地上到处都是金子,人们不用工作,低头就能捡到金子花。

    真要是这样,阿美莉卡也不用远渡重洋,到其他国家捞钱了。

    “这里的人都该死!要不是他们贩毒,我们国家怎么会陷入战乱。”

    这还真是冤枉人了,他们才哪到哪,贩毒确实不对,但是这帽子他们还戴不动。

    “哎,其实,杨闯最后应该是改好了吧,他想自首,想忏悔,想回家,他要是能回家,看看他妈该多好啊。”

    “你没事吧?你没事吧?稻花老师写那么多,你就看到他妈了?”

    “稻花老师写的,牺牲的解放军同志也没机会再见到自己的父母孩子,你怎么不说呢?

    那个叫吴林的解放军,被那群人渣抓到,受尽折磨的时候,你眼睛瞎了?”

    “一码是一码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跟他在一起看书的小伙伴又跟他辩论了两句,听到他一直在维护杨闯,就觉得,他不对劲,默默去了其他地方。

    不跟三观不正的人做朋友,跟这些人做朋友,老天打雷的时候说不定都得误伤。

    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不管怎么样,远离没错。

    第59章 未来的风“稻花老师,您的《一方……

    “稻花老师,您的《一方屋檐》获奖啦!”

    电话里,王蒙的声音即使失真,也能听出里面的喜悦。

    “获奖?获什么奖?”

    “茅盾文学奖,今年是第一次评奖,我们之前把你的《一方屋檐》报了上去,只是没获奖之前,没告诉你。”

    第一届评奖,主要是从1977-1981年这中间发表的长篇小说中选。

    他们也想过报《华尔街奇遇记》,可惜《华尔街奇遇记》只有十万字左右,只能算中篇小说。

    李稻花听到心里一咯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得奖绝对是好消息,可李稻花害怕啊。

    人怕出名猪怕,尤其是在她放飞自我的节骨眼,她刚把大家的注意力给转移了,这一得奖,不就又把注意力给拉了回来。

    得奖领奖的时候,还要发表获奖感言,更何况,这是第一届,更重要,是要打个样的。

    她的这篇小说也有意思。

    《一方屋檐》刚发表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部小说,纯粹就是拍马屁,是为了配合国家的房改。

    它没有一点内涵,体现不了一点文人风骨,没有批判精神。

    果不其然,报纸公布茅盾文学奖消息之后,社会上立刻掀起轩然大波。

    李稻花的《一方屋檐》在这份获奖名单里,显得格格不入。

    其他的几部获奖小说,大多是带着批判色彩的,比如说《芙蓉镇》、《将军吟》、《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这些小说,通过描写十年对社会各界的伤害,进行深刻反思,发人深省。

    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