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八零文艺妇女》 30-40(第5/15页)
小说是让大家赶快买房子啊。
他家就一直在等着分房子,他进单位十年了,他们是个大厂,他又不是技术工种,再加上他为人老实,不会走后门,这么多年,一直都没轮到他分房子。
家里人不是没埋怨过,也不是没张罗着走后门,就是他自己抹不开面子。
“稻花?稻花!”稻花这个笔名,在这一年可是相当的火,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听到她的名字。
她的小说,马长安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看过不少,都是拍案叫绝,尤其是其中的可操作性,简直绝了。
可惜他们厂长是个老古董,死活不愿意改革,说那是骗人的事,他们这样的厂子改革就完了,改革是小厂子要做的事。
这让不少厂里的员工都气愤不已,多少小工厂,靠着改革,越办越红火,还拿到了海外订单,他们厂呢,还是半死不活的。
去年厂里又没有建新房子,也就不会给大家分房子,大家还要继续等。
本来觉得,《一方屋檐》就是在瞎胡扯的马长安,在看到作者是李稻花的时候,突然觉得合理很多呢。
仔细想想,曾方的厂子不就跟他们厂差不多,不思进取,暮气沉沉。
曾方所在的厂子最后倒闭了,马长安觉得,他们厂要是不改革,迟早也要倒闭。
呀,那要是倒闭了,他不就更不可能分到房子了……马长安忧心忡忡。
如果今年,厂里还不建房子,不给大家分房子,那,就去买房吧……
马长安有些犹豫地想,他管不住工厂改不改革,自己家还是能管住的。
家里跟工厂是差不多的,也要用心经营才能过得更好。
“放屁,纯粹是放屁,我一直都觉得,这个李稻花是欺世盗名之辈,她之前写的小说都是这什么玩意啊?
什么改革文学,我看就是糊弄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董郁只是晕倒了,不是死了,治好病,他重新投入到战斗中,现在他跟李稻花是真正的你死我亡,不可能和解。
董郁有房子,是单位分的,所以他不担心房子问题,对于房改自然也不关注。
但是他学聪明了,枪打出头鸟,他就是上次出头太快导致被李稻花集火,这次,他要悄悄地批判,打枪的不要。
他料想,李稻花这次是自己作死,都不用他号召人,自然有无数的人出来反驳她。
很快,第一批看到《一方屋檐》,并且写好稿子的人开始质疑李稻花。
他们认为,李稻花是自己挣到了钱,买了房子,于是想要拖更多的人下水。
理解李稻花的人很少,质疑李稻花的人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一两篇抨击李稻花的文章。
“他们总是这样,抓不到重点,抨击我这个有什么用啊,过几天就打你们脸。”
第34章 请诸君赴死就他们会写读后感啊,……
就他们会写读后感啊,李稻花也会,她还会摆事实,讲道理,她是个文化人,文化人当然要讲道理。
根据题目求结果很难,但是根据结果逆推就容易多了。
李稻花就属于用结果逆推,更别说,在信息大爆炸时期,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专家”分析这些问题。
其实,物价上涨,工资上涨的情况,已经出现,只不过上涨幅度还不是特别明显,许多人没有留意到。
真正的大幅度上涨,是在物价闯关期间,先是物价上涨,之后就是带动工资上涨。
之前看起来每个月很多的十几块房贷,在工资上涨之后,占每月工资比例会越来越小。
再加上刚刚房改,各种有利政策,是买房的最佳时机。
等到以后,工资跑不赢通胀,跑不赢房价的时候,除非刚需不得已,不然谁买谁是大冤种,真工作一辈子只落套房子。
至于说她买房子,大哥,懂不懂经济啊!
要是有经济专家给你分析一大通,让你去买哪个股票哪个基金,结果他不去买,别信,但是专家自己都去买了,那还犹豫什么,跟上!
稻花老师亲自站台自己的观点,还等什么。
一小部分头脑灵活的人,在看到有人批判李稻花是自己买了房子,骗别人也买的时候,即使没听说政策,也看不懂,却看懂了李稻花。
这些人的批判,反而成了他们买房的动力。
至于说坑人,笑发财,稻花老师这么个有钱人,她又不卖房子,坑他们什么。
众所周知,稻花老师是最擅长带着大家发财的,有东西她是真教啊。
尤其是靠着改革三部曲,自己做个体户挣到钱的人,他们是最能感觉到变化的人。
挣到钱之后,他们也会迷茫,不知道该怎么花钱,能买的东西也就那几样,这么多钱,放在手里不安心,放在银行更不安心。
现在,李稻花重新给他们指了条路,买房子,他们是个体户,根本不可能会有单位给他们分房子,所以买房子,成了他们最后的选择。
如果家在农村,那就买材料盖房子,只是这材料实在不好批,来回折腾。
李稻花把能从报纸上收集到的各种政策消息,国际关系,尤其是其中关于经济的部分,全部都搜集到同一篇文稿中。
北平日报刊登这篇文稿之后,很快,人民日报、中国财贸报(经济日报前身)纷纷转载。
尤其是中国财贸报,不仅转载,关于这篇文稿,还给出非常高的评价,认为李稻花在经济方面的头脑,完全不输专业人员。
“这篇小说就很好嘛,你看看,把老百姓的视线一下子就集中到了房改问题上,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这里的不错成果,不是《一方屋檐》销量多好,而是《一方屋檐》确确实实带动了商品房的销售。
“我觉得,可以多来一些这样的文章。”
王蒙暗暗叫苦,最近确实来了不少关于房改的文章,但是都是唱衰的,他根本就不敢刊登。
李稻花的《一方屋檐》里,买房的曾家人虽然有痛苦的还房贷日子,但是很快,随着工资上涨,加上家人搞个体生意,房贷的钱对他们来说逐渐不成问题。
有房子,有钱,日子越来越好。
相反,没房的孟家人,到了后期,房东要卖房子,他们这些租户又开始闹,闹着要求房东卖房子的钱也要分给他们。
因为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很多年,有感情了,这房子就像是他们自己的一样,不是房东想卖就能卖的。
最后双方对峙公堂,他们被勒令限期搬出房东的房子。
买卖确实不破租赁,但是他们租房子都是一年一租,加上房东是以他们强占房子的罪名告的他们,最后才被要求搬出房子。
直到这时候,孟家才想起来,自己买房子,可惜,错过了最好的时间,这时候的房价虽然称不上多贵,也不算便宜,全家的生活一直都是捉襟见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