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帝妃: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盛宠帝妃》 120-130(第32/36页)

情。

    读书习字,做做针线,偶尔叫了赵庭芳过来说话谈天,问一问茉莉等人的近况。

    有时宫事忙不完,下午姜云冉也会处置,不会把差事耽搁到第二日。

    傍晚一般都是在听雪宫用膳。

    景华琰到了这时基本已经忙完,会回听雪宫,同她一起用膳。

    暮色四合,待晚上散步回来,景华琰处置政事,姜云冉则继续做她的事情。

    夜里自然就是琴瑟和鸣了。

    景华琰这人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大精神,一整天忙完了还不嫌累,晚上还要折腾。

    多是一两回,偶尔尽兴,就要闹到二更天,不把姜云冉折腾到哭着求他不罢休。

    天长日久的,姜云冉竟然已经很习惯了。

    这么折腾半宿,第二日依旧生龙活虎,一点都不显得疲累。

    日子就在一日日的重复里过去。

    平淡,寻常,却细水流长。

    一晃神,便到了二月末。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这一日下午,姜云冉刚从乾元宫回来,夏岚便禀报请见。

    姜云冉在书房召见她,请夏岚落座之后,她便笑道:“近来夏指挥使都未入宫,想来很是忙碌。”

    姜云冉做事就是这样干脆。

    既然把差事交给夏岚,就全凭她做主,不催促,也不过多过问,一旦查出线索,夏岚肯定会入宫禀报。

    就如此刻。

    跟着这样省事的上峰,夏岚也觉得轻松许多,她道:“娘娘谬赞,此番延迟,是因路途遥远,一来一回耽搁了不少时间。”

    姜云冉颔首,道:“说说吧。”

    夏岚把折子呈上来,才道:“邓恩的前半生还是很好查的。”

    邓恩出身河靖农户,是当地有名的耕读世家,其祖父年少时家贫,靠着邻里帮衬终于考中秀才,从此之后以教书为生。

    不过邓恩的父亲和叔叔没有读书的天赋,靠着他祖父的积累,买下几十亩田地,也算是河靖的富户。

    邓恩这一代,他是天资卓绝的佼佼者。

    天启三年科举,他与阮忠良是同窗,不过阮忠良学识更优,高中二甲传胪,而他只是二甲第四十八名,堪堪挤进二甲之列。

    高中之后,阮忠良因南安侯的关系,留在京中大理寺任职,而毫无背景的邓恩,则远去岭安,任清州知县。

    后来的事情众人皆知,便不用赘述,夏岚说到这里,才道:“此人生平看似简单,实则一切都很模糊。”

    天启早年距今已经二十载过去。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知县,自然无人在意,来去都没有痕迹。

    这也是丹凤卫会耽搁两月的因由。

    夏岚道:“根据吏部记录,因天启五年翻案之事,邓恩被牵扯其中,后经都察院详查,邓恩的确有懒政之嫌,因此先帝下旨,贬其为甘宁知县。”

    都是知县,却天差地别。

    别看清州在岭安道,但岭安道富庶,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邓恩高中之后能谋得清州知县的官职,肯定不是靠他自己。

    姜云冉眯了眯眼睛。

    “甘宁可是九黎下辖县镇?”

    夏岚道:“正是,娘娘好记性。”

    九黎位于西川道,毗邻礼泉,两城皆是边陲重镇,外皆有劲敌。

    早年时,礼泉纷争不断,是朝阳大长公主力挽狂澜,保家卫国,自那之后,礼泉就再无大规模战事,又有护国军守卫,今已成为商榷之要地,往来行商络绎不绝。

    九黎却不同。

    九黎以外便是丰庆草原,其中生活的西狄彪悍勇猛,眼红沃野千里的中原,近二十几载纷争不停。

    如今镇守在九黎的是沈家率领的定国军。

    大楚四卫军,一是皇室直接统帅的护国军,二是外戚沈氏统帅之定国军,三是守卫南疆的南安军,四是拱卫京师的忠义军。

    不过徐家早年并不显赫,忠义军也没有多少精锐,直到景华琰登基提拔,才重新壮大声势。

    可惜荣华难留,忠义军如今算是名存实亡,待乌城战事停歇之后,忠义军大抵就要改编。

    另外三军一直平稳,未有太大变故。

    姜云冉对如今政事可谓是烂熟于心,但十几年前的事情却并不清晰。

    夏岚心知肚明,讲解得格外仔细。

    “娘娘,邓恩被贬官至甘宁,是在天启五年年末,他当时上表感谢朝廷恩赐,允他赴任途中归乡省亲,根据记载,他是天启五年十二月初十出发,大约在年关底下抵达河靖。”

    “在家过了年之后,他上表要赴任,朝廷准允,他应该在天启六年上元节之后启程。”

    说到这里,夏岚蹙了蹙眉头。

    “然后,他就失踪了。”

    姜云冉愣了一下:“失踪?”

    她以为邓恩病逝任上,或着遭遇危难暴毙,却未想到他是失踪。

    如果是失踪,就感觉很有说法了。

    夏岚道:“一般官员赴任,身边会带着自己的师爷和仆从,一路都要走官驿。”

    “从河靖到甘宁途径两道,约莫有二十日路程,如果走官驿,行程会略微快一些,十四五日就能抵达,”夏岚说,“根据当年甘宁县衙上表的奏折,可以看出一直等了一个半月,也就是到二月末也未见到新任的县太爷赴任,县丞才觉得有异。”

    “当时的县丞还算果断,当即就派了快班捕快沿途搜寻,最终一无所获。”

    “包括师爷、两名仆从、一名车夫和马车,加上县太爷本人,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姜云冉若有所思:“最后有登记的官驿是哪里?”

    夏岚说:“是距离甘宁最近的汤林,从汤林出发,不过两日就能抵达甘宁,不过沿途除了高山便是深谷,这一段路途并不好走,两县之间便也少有往来,就是商队行走,也不会选择这一条路。”

    但邓恩是赴任,又没有携带辎重,因此还是选择路途最短的路径行车。

    姜云冉的手指在桌上轻点:“我记得汤林也属于九黎。”

    九黎地形狭长,不仅接壤大片丰庆草原,也与其他州府相交。

    因位置特殊,也算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皆有重兵把守。

    姜云冉道:“天启五年时,是谁驻守在九黎?”

    夏岚禀报:“九黎因同西狄多有摩擦,早年便有重兵把守,最早时有护国军兼守,后西狄吞并丰庆草原所有部族,野心勃勃,朝廷便另外调兵遣将,先后有定国公、南安伯、忠义伯等驻守。”

    姜云冉:“……”

    这可真是,百花齐放。

    终于摸到了线索,可这线索也太庞杂了。

    廖家、徐家乃至宗亲和沈氏都在九黎有过身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