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帝妃: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盛宠帝妃》 100-110(第32/33页)

喜上加喜,当年阮氏会这么做一定有其理由。

    赵庭芳若有所思。

    “你见到的案例少,我随着师父行医数年,倒是见过不少奇闻轶事。”

    “我只是猜测,姑且一言,你姑且一听。”

    “曾经我同师父去过一户人家,那家人先后生了兄弟二人,两人一样聪慧,能干,年少便有天才之名。”

    “只家族并不富贵,仅能供养一人继续读书求学,因此……”

    “因此那个弟弟,就把兄长推下了水。”

    “奈何兄长命大,只是磕碰了头,之后不仅失去了那段记忆,也一直缠绵病榻。”

    “此时那弟弟倒是表现出了兄友弟恭,他坚持要荣养兄长,无论如何也不能断了兄长的汤药,为此他每日读书之余还要给人代写书信,很快,他仁孝的美名就传扬出去,甚至吸引了富户的资助。”

    姜云冉神情慢慢严肃起来。

    赵庭芳嗤笑一声:“只是他没想到戏演得太过,以至于资助的富户请来了我师父,医治数日之后,他的兄长居然奇迹好转,清醒过来。”

    这时,一切都真相大白。

    姜云冉若有所思:“我父亲是阮忠良的兄长,按照大楚律法,他是家中第一继承者。”

    “除去他,阮忠良才能得到家族全力的托举,”姜云冉只觉得后背发凉,“可那时,两人都才只有五岁啊。”

    ————

    阮忠良五岁,那时先祖皇帝还在位。

    先帝、恭肃皇后、仁慧太后及皇贵太妃等,都同阮忠良一般年纪。

    相差不过两三岁之间。

    他们是同一年代的人,阮忠良五岁时,所有人也都只是孩童。

    即便阮忠良再聪慧,也不能五岁就开始算计兄长,谋夺家产。

    即便他有这个心思,自己也没办法办到,谁会听从一个五岁孩子的命令呢?

    姜云冉同赵庭芳四目相对。

    “有人帮他。”

    这个结论几乎是瞬间就能推理出来。

    可为什么?

    阮家还是阮忠良,又有什么值得推举的必要?

    时过境迁,父亲已经死去多年,阮家的父母也早就过世,如今唯一的知情者只剩下阮忠良。

    姜云冉垂下眼眸:“我总觉得这事不简单。”

    “当年推举阮忠良的人,肯定早早就同他合作,商议把我父亲赶出京中,再也不能回到阮氏继承家业,”姜云冉道,“从此,阮氏对外只宣称家中只有一子,再也无人提及另一个孩童。”

    “等阮忠良长大成人,继承家业,成为朝廷新贵……那么……他就可以为人所用了。”

    说到这里,两人都不约而同打了个寒颤。

    “母亲曾经说过,父亲是在清州长大的,”姜云冉道,“也就是说,当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父亲只能回到了清州老宅,作为旁支长大,后来他自己进入溧阳书院,结识了母亲。”

    父亲当年文采出众,风度翩翩,他年纪比母亲要小,却行事周全,温文有礼,更会照料旁人,同寻常冲动激进的少年人天差地别。

    或许就是因为年少时的遭遇,让他比寻常同龄人稳重。

    姜云冉不知道自己的大伯爷是什么样的人,但他能作为书院山长,又教导出那么多国之栋梁,想来眼光不会差。

    会同意宣若宁嫁给默默无闻的寻常少年,足以证明当年父亲的优秀。

    后来姜家出事,是父亲带着她一路逃离,隐姓埋名安顿下来。

    他从来没有做过抛弃妻女之事。

    若非死了,否则他会如同苍天大树一般,一直守护着她们。

    思及此,姜云冉叹了口气。

    斯人已逝,往事不可追,姜云冉从来不会为已经发生的事情纠结,如今之计,她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寻找证据,早日把阮忠良送去菜市口。

    事情议论完,赵庭芳又习惯性的给姜云冉把脉。

    姜云冉本来笑话她:“我如今身体康健,倒也不用日日看诊。”

    “来都来了……”

    赵庭芳本来也想同她打趣两句,可慢慢的表情却变了。

    “怎么?”

    姜云冉不由坐直身体,就看到赵庭芳的眼眸里绽放出喜悦来。

    “钱姐的确是妇科高手,”赵庭芳道,“你这一月用药下去,寒苦草的药性已经去了七七八八,再将养一月,等过了元月,就能大好了。”

    这是今日的另一件喜事。

    姜云冉眯着眼睛笑了:“那完了赵大人,这功劳是钱大人的了。”

    赵庭芳满面含笑,心情愉悦至极。

    “这有什么打紧的,你身体能康复,对于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朝阳大长公主的登闻鼓,给了长信宫又一波浪潮。

    公主年纪大了,不可能让她接受廷杖之刑,景华琰只象征性的罚了公主府两月俸禄,就草草做罢。

    等消息传入后宫,姜云冉都感叹朝阳大长公主的通透。

    她敲击登闻鼓,为的不是自己,也不是任何一个人,她为的是公道,是天下臣民的心。

    老王爷和德亲王等一众宗亲,贪墨数十载,为了掩盖事实,继续享乐,又做了多少泯灭人性的肮脏事,若是寻常官员,早就满门抄斩。

    因何只因出身,就要轻易绕过?

    难道知道一个人犯了重罪,还要让其逍遥法外吗?

    大长公主辈分高,战功卓绝,她一出面,所有的宗亲就都不敢吭声了。

    大长公主无儿无女,她孑然一身,也早就行将就木,她根本不怕旁人的陷害和诋毁,所做一切皆为公道。

    有她出面,惩治司务局贪墨一案便顺遂起来。

    一连五日,乾元宫都灯火通明,所有证据和案件早就已经查明清晰,就差最后的定罪了。

    这五日,就是在同各方交涉,最主要的就是各位宗亲,虽然有大长公主的压制,还是因姻亲牵扯而求情。

    好一番拉扯,最终定夺判罚。

    今日一早,景华琰便下发数道圣旨。

    其一就是德亲王府。

    德亲王父子两人数十年贪墨巨甚,剥削民脂民膏,其情难容,念其早年亦有政功,死罪可免。

    今褫夺德亲王世袭罔替封号,其全家降为庶人,抄没全部家产,返还江州原籍,十年不许入京。

    其余涉事官员,只要手里沾染人命,证据确凿,一律问斩。

    另抄没家产,夺其官身,家族发还原籍,两代不许科举。

    至此,司务局大案在历时四月之后,终于落下帷幕。

    元徽五年,帝取消司务局,改令造办处协同三局两监一房协同宫中采买,所有进出账簿一式三份,都察院及宗人府每季按京中物价核对,若有出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