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汴京市井日常》 60-70(第18/24页)
骥闻言一愣,看着魏观渐远的挺拔背影,连忙追上去,不住告饶,甚至指天发誓,说自己一定都听表兄的,再惹事,把他腿打断都成。
说来真是奇怪,明明冯家夫妇都对他千娇百宠,回去以后更是土霸王一样的存在,纵然是真的欺男霸女、杀人放火,以冯家夫妇对这命根子的容忍和宠爱,只会帮着摆平,但他却这么怕回去。
宁可跟着严厉、不留情面的表兄,处处受管教。
自然,也有汴京繁华,处处是乐子的缘故。
却也并不如此简单。放荡骄纵少年郎的心思,总是那样别扭难猜。
*
元娘和徐承儿进了勾栏后,徐承儿往后瞧了半天,见他们真的不在附近,这才放下心来,而后开始一个劲的咒骂,气得双颊通红,“乳臭未干的小贼,白白净净一张嘴只会胡鸟说,那鸟嘴真该扯了喂狗,不知道哪里来的蛮竖子,还编排起汴京了,乍富乍贵,没得半点礼节,该死的杀才……”
王婆婆是骂遍乡野无敌手的泼辣老妪,惠娘子则是三及第巷出了名的爽利精干,都是嘴上极厉害的人物。
就连徐家阿翁,那也是个会耍无赖的老贼头。
徐承儿耳濡目染,骂起人来一句比一句浑,路过的狗听了都要跑出三里地。
她骂人的时候精神奕奕,面色红润,若是不靠近,听不清她说什么,很容易生出误会,觉得这是个爽朗兴奋的小娘子,看着就有劲头。
不止如此,徐承儿面含薄怒,拉住元娘道:“还得耽误会儿,去看那外邦人之前,我得出出这口恶气。”
这话说的没头没尾,一般人兴许还以为徐承儿是要去报复,当元娘很了解徐承儿。
她很清楚所谓的出恶气是怎么回事。
在白纸上画个大致的人形,肚前写下人名,脱下鞋就开始打,还得骂上几句,诸如“瘟神随他走,穷神伴他身,叫他又穷又霉”、“狗杀才”、“嘴生恶疮,股长毒脓”等。
毕竟是生长于市井,这样的法子虽然很粗陋,但的确解气。
别说徐承儿了,就是王婆婆,以及元娘……也是干过的。
王婆婆要更狠点,她是去人家家门口前,当面打,而且骂得很大声。若是受不住辱,上前推搡,那就正合王婆婆的意了,她会边哭嚎卖惨,边下死手。
徐承儿在角落边打边发泄,元娘站在她身后,帮她掩盖身影,并且把脚往*前伸,让她少了绣鞋的那只脚能有干净地可以落。
出了这口恶气,徐承儿算是身心舒畅,把鞋穿上,拍拍手站起来,表情彻底松快。算是把今日遇到的不速之客给彻底送走,这才要跟元娘一块进去落座。
而远处,已经坐上马车,到了魏府门前,踩着马踏下车的冯少骥却一个劲打喷嚏,眼泪都留下来了。刚好有风吹过,他紧了紧衣裳,纳闷道:“今日有这般冷吗?”
他揉揉已经泛红的鼻子,忙不迭跟上魏观,生怕被落下,把拿着外裳的小厮甩在身后,更把加衣的话丢在脑后,充耳不闻。
别看入春了,但早春寒凉,许多小郎君仗着年轻早早穿起薄衫,每每这个时节,徐家医铺都可挣钱了。
*
另一边,元娘坐在矮凳上,捂嘴打了个哈欠。
那外邦人用笛声操控巨蛇,使其跳舞,的确是稀奇,最紧要的是蛇躯庞大,十分吓人,让人内心既恐惧,又激荡,惊呼连连。
可纵蛇起舞,若是情绪木然,不能专心沉浸其中,看久便觉无趣。
元娘只勉力撑着看完,收赏钱的小童拿着簸箕四处收,元娘本打算给了赏钱走人。结果听见旁人议论,说是今日编的杂剧乃是南边的一桩大案,犯人还是个豆蔻年华的小娘子,据说案情繁复到呈至御前重审。
汴京人多,玩乐也众多,因此瓦子里的各式表演也斗争激烈,若要有立足之地,必得够新鲜惹眼。
那桩大案都没能在汴京传遍,却已经被人抢先编排了杂剧。
元娘原本是欲走的,但这议论得实在惹人咋舌,说是骇人听闻也不为过。
元娘往边上一瞧,见徐承儿也一脸好奇,像是想知道怎么回事,两人一拍即合,当即重新坐了回去。徐承儿甚至忍痛买了些棚子里卖的干果,旋炒银杏、栗子这些。
两个人默契地掰开外壳,边吃,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
先出来的是个粗布素衣的普通妇人,她装作织布,面含笑意,“缫丝织布为官人做新衣……”
她接下来许多戏,又是砍柴,又是做饭,无非是表现多么贤良,一心为丈夫和女儿打算,刻画一位极为奉献的农妇样貌。
接下来则是一个体态风骚,步履轻浮的年轻女子,她在暗中窥伺农妇,“待我来毒杀了她,好与王郎长厮守!”
紧接着,便是年轻女子给农妇下药。
农妇死后,她砍下农妇的头,边上的柜子里藏了一个捉迷藏的四五岁小女童,目睹了这一幕。不仅如此,女童的亲爹,那位王郎归家后撞见这一幕,先是与年轻女子争吵几句,接着帮她处理了农妇的尸身。
不久后,王郎娶了年轻女子。
再之后的故事,大抵便是女童和年轻女子这位继母相处的情形。继母流产坏了身子,无法生育,见女童年幼,料想没有记忆,就把她当亲生女,二人和睦相处,从不提女童的生母,那位枉死的农妇。
一家人看起来和和美美的,好似就没有农妇那个人。
就在所有人心下叹息时,在为已经豆蔻年华的女童庆生辰之际,继母和亲爹都吃了许多酒,醉醺醺的。女童把二人绑起来,她如当年一样,把继母的头砍下。
就在她要把亲爹也依样画葫芦杀了时,被邻里发觉救下。
画面一转,是扮官员的人,在与当年的女童在公堂上对峙。
“王霜娘,你好狠的心,你那后母待你若亲生,安能杀她?”
“为母报仇,有何不可!”
自此,剧尽。
看得底下的百姓各个惊诧不已,议论纷纷,比方才看蛇起舞要喧闹得多。为此,当棚子里收赏钱的小童再出现时,筐里的铜钱肉眼可见变多,甚至还有珍珠一类贵重的打赏。
直到从棚子里出去,还能听见争论声。
“杀母之仇阖该报!王霜娘忍辱负重,杀仇人,理所应当!”
“可她后母对她视若己出,亦有养育之恩。”
“她还欲弑亲父,此乃忤逆人伦的大罪,为十恶之一,按律当斩首示众。”
“其父未死,安知她会弑父,许是怨愤当年襄助恶人,吓其一下!”
……
众人各有观感,但不得不感叹王霜娘的心性,若她亲父死了,十恶她便犯了其二,这竟是一个豆蔻之年的少女能做出来的,委实让人惊煞。
徐承儿按着胸脯,大为感慨,“她什么都知道,竟能如无事人一般,与那后母亲近和睦足足数年,也不知道是怎么忍下来的。”
元娘听这个故事却是另一种思量,她抿起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