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120-130(第14/16页)

    对驾驶直升机的飞行员来说也并不光彩。

    不是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毕竟操作这么简单的起飞、对准、悬停出现了重大飞行事故。

    ——至少在目前, 所有人都认为是简单的。

    连林巧枝乍一想,也觉得这条路应该会挺顺利:直升机把火炬头吊起来,悬停,人工爬上去做安装固定。

    林巧枝提出:“有没有可能放弃这个方案,重新回归龙门架这一版?”

    卢当山等技术员还好。

    但燕山石化的厂长、副厂长、党委书记等人却都不约而同露出了为难的神色,林山雁皱着眉、委婉道:“引进这套设备,这条线其实也背负了很大压力,完成检修、尽快投产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生产任务了。”

    一个工业单位,不是生产任务,就只能是……政治任务了。

    林巧枝没听懂她含糊其辞说的内容,赵振云在旁边低声提醒:“你想想这套乙烯设备的引进方案是谁提议的、谁拍板的,谁圈阅同意。”

    林巧枝抿了抿唇,感觉头疼。

    政治的角度她就不去碰瓷理解了,但从朴素的角度想一想,光是支出十多亿美元外汇,压力也是不小的吧。

    她们红旗厂,接下一个20吨模具订单,就开会讨论了一夜,温厂长也是担着不小的责任和压力。

    政治任务啊。

    林巧枝只能带着“它多半会出问题”的想法去分析,“我记得这个主火炬高度是120多米?”

    这是在问具体数据了。

    依旧坚持她的判断。

    燕山石化的领导们顿时没有胃口了,心里装着事,是真的看到好饭好菜都食之无味,纷纷看向技术团队。

    林山雁给贺红星使了个眼色。

    贺红星放下筷子、思索道:“准确地说是125米,火炬头安装在主火炬上,吊装高度就要有130米。咱们国内的起重机基本很难达到这个高度,火炬头有6吨重,我们按照日本人当初提过的思路,设计用三根钢丝绳吊装,直升机飞上这个高度很简单,6吨也完全在承重范围之内。”

    林巧枝回忆那个主火炬头,再回忆自己使用天车、维修塔机的起吊经验:“吊装时间要多久?高空作业,怕是不能短时间结束吧?”

    这个火炬头,可不是什么好看的火炬头,是有具体功能的,要烧掉乙烯装置所产生的废气,尤其是严重污染环境的那些。

    里面有管道,电线,仪表,都要处理好才能做最后的固定。

    贺红星沉吟:“短时间应该结束不了。”

    林巧枝眉头皱起,又问:“那直升机可以停留这么长时间吗?”

    这个问题就有点尖锐了,也是问到盲区了。

    众所周知,新中国在成立前,这个国家的空军就在战斗中被打光了,一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失去对领空的管控权。

    从头造枪、造炮都还算有底子,有缴获的武器可以研究,从头造飞机,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应该是没问题的吧……我们的申请上去的方案,得到了批准,海军航空兵给我们派遣的直升机,是刚从法国进口的‘超黄蜂’,它们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贺红星迟疑着,不敢肯定,毕竟他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赵振云补充:“这款直升机,确实是最新进口,性能还是很不错的。”

    毕竟是千挑万选才买来的。

    “才进口的?飞行员技术可以保证这么长时间的飞行吗?”林巧枝再次抛出一个问题。

    “这倒是不用担心。”赵振云对此表态,“国土领空权绝不可能相让,我们对这方面的培训投入很大,目前是处于人等机的状态,能飞上进口飞机的飞行员,一定是最优秀的一批。”

    一群优中选优、层层淘汰的人,才能接受培训,紧着那几台落后老旧的教练机练习,每一次起飞,烧燃油堪比烧金子,这里面最优秀的,才有资格去开更新、更先进的飞机。

    林巧枝再皱眉,强势道:“我还是持保留意见,不赞同这个吊装方案。”

    闻言,燕化的领导们就更糟心了,不仅是没胃口了,接下来几天,一直到火炬头安装好,可能都要食不下咽了。

    林巧枝当初不敢忽视翁工的直觉。

    燕山石化难道就敢忽视林巧枝的直觉吗?

    还是如此强硬的表态不支持!

    林巧枝当初可是在测试组都没测试出问题的情况下,亲自钻机底去验证。

    果然发现了发动机过热,最后分析是传动负荷大,齿轮参数不达标。

    行业中类似的先例太多了。

    甚至有些人不具备技术底蕴,只在一线工作十几年,也会培养出这种“直觉”,一看、一摸、一听就知道不对劲。

    准确的甚至有些可怕。

    但林巧枝也不是那种只提问题,提完就扔给别人头疼,自己当甩手掌柜的人:“这样,我打电话给第一重型机械厂的起重机手,和他商量一下有没有别的方案。”

    “塔机我们也考虑过了。”燕化这边还以为她是想借塔机,“一是那边项目也在关键时刻,二是塔机拆卸、运输到北京、再组装起来,调试好,到能进行作业这个时间,也不比龙门架的方案少几天。”

    “不是说借塔机,陆八一在起重机行业的名声应该不小,他的能力你们应该也有所耳闻,我和他试着商量一下,看有没有别的方案,比如用履带式起重机达到最大高度,剩下的一部分想办法用别的方法做补偿。”林巧枝给出她的思路。

    她又道:“你们考虑一下。”

    “行!”林山雁一咬牙,她始终主持着厂内的工作,知道林巧枝的性格,绝不是无的放矢的人,“那我们先去和海军那边商量一下。”

    相比之下,无论是国外进口的直升机,还是批准过的方案,林山雁还是更信任林巧枝的判断。

    饭还是要吃的,总不能都浪费了。

    只是吃饭的过程中,林巧枝也是有点食不知味,脑子里一直思考。

    有整块的时间思考准备,到底还是完备一些。

    林巧枝把整体思路写下来,交给林山雁。

    这位身处高位的女领导很有魄力,当晚就致电了更高级别的领导。

    “这可是你们自己提交的方案!”

    “是我们考虑不周了,现在有人提出了问题,我想还是和海军那边沟通一下。”

    “谁提出了问题?”

    提了就要动摇已经批复的方案?

    “林巧枝同志。”

    “……”

    电话里有几秒钟的沉默,“我先去和刘志远打个招呼,然后帮你接海军方面。”

    大约在座机前等待了十分钟左右。

    “滴。”

    “这里是海军驻京指挥中心。”

    林山雁看着摆在旁边的纸条,虽然歉意但声音却郑重且不让道:“刘副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