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20-30(第25/27页)
孟主任更为大胆的构想里。
发展到后期,可以按照地域片区,选出大区带教师傅,成立各地党支部,交流互助,增进经验技术,组建教学团,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让所有红旗厂出厂的农机,再也没有任何维修保养的后续问题。
这饼画得又大又圆,又香又甜。
孟主任在大会上激情澎湃,雄心勃勃:“届时,我们甚至还能超越长春拖拉机厂,天津拖拉机厂,一跃成为‘中国三铁牛’中的领军鳌头!”
“啪啪啪啪啪……”
大会上是一片激动的热烈鼓掌。
作为南方老大,行业老三,红旗厂谁不想超越北方老大哥?
而且这件事需要费什么心血,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资金和装备吗?
不!需!要!
带教师傅,厂里多得是!
拖拉机,厂里多得是!
下乡知青,厂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厂里大会飞快的通过了这个提议。
命令传达下来。
其中有一条,厂子弟作为知青下乡,若当地缺乏拖拉机、柴油机,红旗厂将优先供应。
这个“优先”就很讲究了,厂里为此设立了一个加分政策,排队等候的农村地区,被分配了红旗厂知青,排队优先级+10分。
并将此“+10分”列为厂里给工人的福利。这年头,所有国营厂都给工人分福利,小到吃穿,大到分房,区区一个排队优先级,并不惹眼。
并且在厂子弟学习培训的过程中,如果表现优异,还能再取得一定的加分。
厂职工都挺高兴,竖起大拇指夸:“放眼整个江城,还是得看我们红旗厂!!”
即便知道一旦知青下乡,可能要加班加点一阵子,但也都没什么怨言。
因为孟主任和宣传科都早早开了几次宣讲,提前给这事定了基调。
这是骄傲!只有我们红旗厂有能力、有魄力给厂职工子弟带拖拉机、柴油机下乡的福利!
都是十几年、几十年的老交情,邻里邻居看着小孩子长大的,难道不帮衬一把?
还有提前占领长辈们最重视的相亲线:“说出去,全江城谁不羡慕,谁不高高竖起大拇指?以后咱厂里孩子们说亲事,媒婆都得再高看一眼!”
这样好的福利,确实让红旗厂的厂职工厂子弟们,在相亲市场更抢手了些。
甚至还闹出一个啼笑皆非的笑言——“和红旗厂子弟结婚,能领拖拉机吗?”
***
红旗厂第一期【上山下乡知青技术培训】开班了。
人不多。
偌大一个红旗厂加起来一共21个人。
其中男生8个,女生13个。
然后再加一个孟主任的亲戚,一共22人。
厂里安排了两个老师。
维修部出了一个三级工,叫谢胜利,几十年工龄的老维修工了。
另外一个就是林巧枝,孟主任安排的。
林巧枝还是第一次和谢胜利打交道,她打招呼道:“谢工。”
谢胜利脸上有点胡茬,哈哈笑道:“你这么叫我,我听得耳朵都虚!”又感慨地开玩笑说,“我知道你的技术,该我叫你林工才对,哈哈,你叫我胜利伯就行。”
他们这行可不讲倚老卖老,而是技术为先。
林巧枝不明白,谢胜利可是三级工,她笑笑:“您谦虚了。”
而且叫胜利伯,她都不知道这一叫,厂里能有多少“哎”的声音。
厂校门口守着的张爷爷,也叫胜利呢。
说着,他们一起往厂后的方向走,那里有一片空旷的泥地。
“没谦虚,”谢胜利摆摆手,张口说,“我这技术啊,远不如你,一锉刀下去能歪一两毫米。”
林巧枝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谢胜利满意地欣赏完她的表情,才乐呵呵地解释,带着点忆往昔峥嵘岁月的骄傲:“我这级别不是考上来的,是当年抗美援朝那一批大调级调上来的。”
“那时候啊,我还年轻,战争打响,国家说缺技术维修工人啊,我和师父脑子一热就申请去了前线。说是支援保障运输线,就守着那路边破棚子,护着工具箱,给来来回回的运兵车、后勤保障车,修故障,换轮胎,换零件……”
他嫌弃着,那时咱们的装备是真的差,老坏,修得人脾气暴躁;他怀念着,怀念着那段破破烂烂的光辉岁月。
林巧枝听得入迷。
“哟,老谢,你又在吹你的大调级啦?”路过的职工笑着打趣谢胜利。
谢胜利大声笑:“肯定得给小年轻吹吹,要不等会儿她心里得蛐蛐我这级别弄虚作假了。”
林巧枝注意到他手腕上一条疤痕。
是那时候受的伤吗?
林巧枝不好问,谢胜利也没打算说,只乐呵呵地说,等会儿女孩多,让林巧枝主持大局,“我给你打打辅助,教一教维修的部分就好了。”
林巧枝谦让了一下。
谢胜利坚持,他争取这个机会,出来可就是偷闲的!
林巧枝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谢胜利一开始就铺垫能力不如她,然后给她讲那么多峥嵘岁月,好像就是为了叫她一声“林工”,然后自己可以悠闲一点?
行吧!
她还不放心别的师傅来教那些女生呢,要是指手画脚的话,就更烦人了。
到了训练场。
有个女生先热情地跑了过来,笑容灿烂:“林巧枝,你还记得我吗?”
林巧枝愣了一下,又仔细看看她的脸,恍然记忆起:“你,你……嘶,那个从滑坡飞出去两米远,摔断了一颗牙的小黑妞。”
周围顿时哄笑一片。
秦飞燕气得一跺脚:“你怎么光记得这些!!”
林巧枝摸摸鼻子。
小时候的玩伴嘛,不都是只记喊顺口的外号吗?
自打牙齿摔断了一颗,后来就慢慢没见她了。
秦飞燕气得鼓了鼓嘴,还是道:“我看到报纸照片第一眼,就把你认出来了!”
认出了儿时的玩伴。
看到了她的大胆和闯劲儿。
当年她们一起从高高的江堤草坡上,尖叫欢呼着飞滑下来,怎么能叫人不生出“我为什么不行”的信心?
大家都知道眼前这个学习的机会,是因为秦飞燕才有的,倒不会因为她不是厂子弟而排挤她,反而有点感谢。
先学开拖拉机。
林巧枝大步一蹬,就跳上了拖拉机。
她站在拖拉机上,看着围成一圈的厂子弟:“这款铁牛55拖拉机是销量最大的,普适性最强的拖拉机,启动之前,必须先检查三液……”
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