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种田美食日常: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山野种田美食日常》 160-170(第2/13页)

,一盆冒着香味的酸菜炒肉沫,啧,虽然只有一点肉沫,但是也是肉啊。

    工人们一窝蜂的冲上去,生怕晚了便没有,却被穿着白衣的胖厨子藏了饭勺,他咚咚咚的敲着桌子:“放心,锅里还有,吃完立马端来,每人都能吃饱!

    排队排队,不排队的叉出去,舀了必须吃完,吃不完的罚款!”

    工人们摸到了诀窍,做什么事情,都要排队。

    按序取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可惜,派活的管事赶我们来吃饭,说是天黑必须下工休息,不然,我还想再挖一筐,啧,一筐矿石挖出来,就是十文钱,我今天整整赚了一百文!”

    记账的六子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他今日只赚了三十文,他也很满意,因他没有大牛哥那样的强壮身板,吃不下挖矿石的苦力活。

    他喝了一口鲜甜的黄瓜汤,餍足的眯着眼,如同偷吃了鱼的橘猫。

    前些日子还以为坚持不下去了,想不到,才过了半个月,他便过上了梦中的日子。

    脑海里浮现出刘青青的影子,这翻天覆地的改变,都是她带来的。她果然像传闻中那样,是菩萨座下的善财童女,下凡来拯救帮助百姓的。

    六子悄悄发誓,以后定要跟着她,唯她马首是瞻。

    如六子这般想的人有很多,也有些嘴巴刻薄的。

    有一个有挑食毛病外号扁担,一边把嘴巴塞得满满的,一边抱怨:“虽说这酸菜肉末炒得蛮香,可惜饭堂才一个菜,选择着实少了些!”

    “是啊是啊,我是北边来投亲被沙风寨抓来的,这伙食管饱实在,但着实吃不惯!”身材魁梧的黑熊应和。

    他又黑又高又壮,得了这么个诨名。

    大牛砰的把筷子拍在桌子上棱起眼睛:“你们就是贱,之前沙风寨的恶人拿鞭子打着,你们米糠吃着也挺美味,这会子还嫌弃起来了,矫情!”

    阴阳怪气的两人看看他一个顶两的身板,讪讪的笑笑,这不是吹牛么,干嘛那么较真,没劲。

    适才的胖厨子笑呵呵冒出来:“没事!民以食为天嘛,我懂!

    红烧肉,酱肘子,烤羊排,泡鸡爪,冰蜜水,小笼包,苦瓜汁,桃酥千层酥,山泉酒,成衣鞋袜,书籍话本,吃的用的玩的,要啥有啥,诺,出了饭堂往后那条街,不过价格么,肯定五文买不到!”

    扁担和黑熊,一人天生舌头灵敏,普通饭食实在难以下咽,一人喜好面食,两人对视一眼,将碗里的饭扒拉完,抹抹嘴勾肩搭背往后街走去。

    后街原来是空地校场,这会子已经搭起很多摊子,有的已经打着灯笼幡子开始做生意,有的还在砌着锅灶。

    黑熊一眼便看见一个面摊,兴冲冲跑过去,点了碗刀削面。

    雪白的面片上,浇了红油油的焖肉帽子,灰黑色的香菇丁,碧绿鲜嫩的小葱,光看看,他的口水都要流出来,这十文花得值。

    他迫不及待挑起一筷子面片条塞到嘴里,焖肉入口即化,汁水横流,面片滑腻有嚼劲,满口香浓,实在,太他么得劲了!

    他顿时埋首大吃,再也顾不住其他。

    扁担嫌弃的撇撇嘴,没出息,不过一碗面而已,看他那熊样!

    他闲逛到旁边的冰水摊子,伙计桶里透明的冰块在灯光下晶莹剔透,冒着丝丝寒气,他感觉这炎热的天气立马凉快下来。

    怀里有钱,他光棍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利索的点了一杯屠苏冰饮。

    入口一刹那,密密麻麻的泡泡在舌尖上炸开,酸甜冰辣刺激着味蕾,直冲天灵盖,瞬间让他打了个舒服的嗝,啧,这十文太值了!

    第162章 第162章后续

    刘青青深思熟虑后,将炼铁部从青华园调到了铁场,以此作为班底,从工人中挑选有天赋的工人,组成新的炼铁部。

    铁场采用流水线的方式,采矿、搬运、炼铁、打铁,建模……以最快的速度,重新运转起来。

    产出的铁制品,比起世面上流通的,明显质量更高。

    青华园上架了一匹铁场特制的菜刀,比市面上的菜刀锋利轻薄,又成为南安府的一大特产,百姓们争相购买。

    因刘青青抽调了十万两银子砸到铁场,张和一直叽叽歪歪,不满意刘青青为何留着这些病歪歪的苦力,而不是重新招录健康的工人,他是纯粹的商人,在他看来,采用身强体魄的工人立刻投入生产才符合最大利益,而不是耗费巨资白白养着苦力们半月。

    直到菜刀被抢购一空,刘青青才给了她答案:“因为他们都是熟练工种,最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之前被饿狠了,现在伙食跟上,身体恢复快,能最快的投入生产。”

    说来讥讽,刘青青还要感谢沙风寨,抢来做苦力的百姓,全是身强力壮的中青年。

    刘青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最最重要的是,这些工人曾掉入黑暗,是我们亲手把他们拉回光明,他们心怀感激,对铁场有归属感。”

    旁边的郭守云在心里补充了一句,还有政治原因,三千中青年,大部分是光棍,若不安置妥当,全部赶走,只怕没三个月,常安县又要组起一个新的沙风寨来。

    刘青青吃下这三千人,此举可谓一石三鸟,既解决了自己青华园人手不够的问题,又兼顾了当地的治安,还带动了常安县的经济,这盘棋便被盘活了。

    因牛舌头大片荒地已经被青华园买了下来,刘青青和郭守云两人勘测了周边地形,这一片空白的土地上,作出了最新的规划。

    最南边的是铁场,北边的是牛舌头作坊,西边是集市,东边是生活区,开始建起一幢幢独门独户小院子——已经有高薪的工人,不满挤在一起睡大通铺,迫切的想要有自己的独立房间,打算着把家人接来一起生活。

    比如橡胶园调来的那些老师傅,身家不菲,抱怨大通铺环境恶劣,陪同而来的亲眷住在县城里,着实不方便。

    青华铁场用的是原本沙风寨建盖的房子,里头已经被各种作坊库房挤占得满满的,刘青青便在外面设立了生活区,环境优美,距离铁场两里地,既兼顾了上工,又不影响生活。

    刘青青弄了个沙盘,整个生活区和集市活灵活现做了出来,一排排南向的房屋整齐布置在大路两边,青瓦白墙,甚是惹人心动。

    不少工人意动,却被小院子高昂的价格吓退,这样的一座院子竟然要100两!县城街上的房子,也不用这么多!

    卖房部的小娘子耐心的解释,指着沙盘上有一座座的建筑解释:“县城能和这里比吗?

    这里买房,男人可以去铁场上工,女人可以去作坊上工,老人在自己小院子里种点小菜可以去集市上卖,县城你去哪里上工!

    诺,这是学堂,买了这个院子,家里的孩子就可以到学堂里免费上学认字启蒙!

    这是铁场里的工人才有的待遇!

    这是集市,有附近的乡民到此售卖自家的物件,沾着露珠的青菜,还热乎着的鸡蛋,晒得干干的柴火,牢固的土布衣裳,还有府里商行来开的杂货铺子。还有比这里还适合居住生活的地方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