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没你就不行》 1800-1810(第2/15页)
就那么屁大一点,袍子下面开裆裤还穿着呢,马鞍上垫着棉垫子,怕咯着屁股和小牛牛。但人家端的住呀,两边繁华的街市,多少人喧闹,多少人瞧热闹呢。他是目不斜视,连他的狗马都走的稳稳当当的。
边上什么议论声都有,没见过的人还以为孩子骑的就是狗。
这么说着,都听的见。
四爷就看曜哥儿,人家脸端的平平整整的,置若罔闻,好像说的不是他,依旧那么走着。
桐桐都差点忍不住,这熊孩子是学他爹巡视边防营。
沿线那么长的边防线,每年都要去巡视一遍。
四爷从将士中间横穿而过,保持的基本就是这个样子。然后孩子这么一丁点大,骑着个狗马,开始巡视汴京城了。
到了京城的雍王府门口,他看着上面的字,认识。
然后人家从马上下来,好悬屁股亮外面,但等站稳了,还是朝一路送到家的礼部官员说,“诸位辛苦了。”
人家愣了愣,紧跟着就看着这鼓囊囊的小脸蛋笑出声来,也配合的应付他:“不敢!不敢!”
回答的不一样!没关系,他招呼呼延因,“赏!”
呼延因才八九岁大小,哪里知道怎么赏?不过是小主子爱的乳酪他随身带着呢,于是,拽了荷包递给那官儿,“世子爷赏的。”
这……这叫人接还是不接呢。
四爷只笑,“有劳了,拿着吧。”
然后拿到宫里交差,当着官家的面打开,是一块一块乳酪。
逗的议事阁里笑成一片,跟这种三尺小童可有什么要计较的。
但不得不说,这么一闹腾,汴京的人一下子就觉得雍王和王妃也不是传说中的凶悍如匪,奸诈如鬼嘛。
那就是一对小夫妻,有一幼子,宠溺的紧。没瞧见雍王一个大男人,把孩子惯的不像个样子。孩子要这么闹,就由着孩子闹。还有王妃,不是说杀人如麻么?也没见多凶嘛!那就是个宠爱孩子的母亲,盯着孩子的眼神都水似得,柔和的很。
便是街上闹闹哄哄,也没见雍王和王妃恼嘛。
恼什么呀?多有趣呀。
桐桐给孩子换衣服,也叫孩子在家里吃点东西再进宫。她问曜哥儿说,“汴京好不好?”
“好!比大同府好,比兴庆府也好,比中京都好……”曜哥儿塞了一口蛋羹,回答的可认真了。
桐桐就笑,那可不嘛!这个年代,哪里还有比汴京更好的城市。
她就叮嘱孩子,“见了官家就这么说,实话实说。汴京好就是汴京好,懂了吗?”
嗯!
然后四爷带着这孩子去见赵祯,这熊孩子坐在赵祯的腿上跟人家说,“皇爷,汴京最好!雍郡都没有穿绸缎的人……我们没有绸缎……”
李迪看晏殊:雍王何意?想从朝廷要恩抚之资?每年十万金、二十万帛还不够?竟然还要加绸缎?
晏殊看四爷,四爷:“……”并无此意!
第1802章 大宋反派(123)
赵祯只笑,抱着孩子哄他说话,“那朕赏你绸缎,可好?”
曜哥儿皱眉,然后摇头,“不要!”
为何?
“赏大人们……赏子民……”他说的一本正经的,还指了指站在边上的几个宫人,“赏他们……”然后看着站着的大臣,跟人家说:“辛苦了!”
李迪晏殊等人面面相觑,“臣等不敢,本分而已。”
四爷差点崩不住,他抬手要接孩子,“怪沉手的,叫他自己坐着吧。”
不能再呆着呢!这孩子不要赏赐,那是因为在雍州从来没有谁能赏赐给他。他看到的都是自己和他娘赏赐给别人。
赏赐大人们,赏赐给子民,赏赐给身边伺候的人,然后总是说‘辛苦了’。于是,他不接赏赐,只说要赏赐给别人。
而今,听在其他人耳朵里,觉得这是懂道理的。知道不贪心,知道无功不受禄。可咱们得知道他这到底是为什么。他不到懂事的那个年纪,他就是看见什么学什么,仅此而已。
赵祯摸了摸曜哥儿的头,却说,“哥儿说的不错,雍郡的子民也是我大宋的子民,雍郡的臣子也是我大宋的臣子,便是把我们小世子照顾的这么好的侍从们,都是有功的。”说完就看杨怀敏,“朕私下赏,不动国库。”
四爷还不能拒绝,官家要赏赐他的子民,凭什么拒呢?
他只能代雍郡谢恩。
曜哥儿看着爹爹,然后眼里满是疑惑。但他有疑惑不会当面去问,爹爹带着他见大人们、将军们,他听不懂的多了,但是爹爹说当外人的面不懂也暂不要问。
那他就不讲话,只眨着大大的眼睛伸手要爹爹。
四爷可算给要回来了,“去找你娘?还是留下?”
“去看老娘娘。”曜哥儿才应了,就伸着胳膊看杨怀敏,“要去看老娘娘。”
赵祯不住的笑,说杨怀敏,“可见你是讨人喜欢的,去吧!送世子去给太后请安。”
晏殊却觉得这孩子鬼精的很,出门都知道找个能撑腰的。这宫里,等闲谁敢惹杨怀敏?
杨怀敏过去接曜哥儿,“世子爷,那咱走吧。”说着又跟四爷说,“王爷,奴看顾着呢。”
去吧!
曜哥儿都走了,想了想又跑回来,团团作揖。
李迪忙道:“不敢受礼。”
“我娘说,要有长幼。”你年纪大,我给你行礼了,要不然我娘一会子要问的。
行完礼了,转身屁颠屁颠的又跑了。
赵祯瞧的喜欢,跟着又道,“朕这年纪,早该儿女绕膝了。”
李迪就说,“而今要迎娶皇后,堪配正宫,一定会有……”
赵祯又摇头,“不能琴瑟和鸣,谈何孕育子嗣?”
四爷:“……”皇后都册封了,这又是闹的哪一出?
“看中一茶商之女?”桐桐愣了半晌,这怎么还有这么一出呀?她对曹皇后的生平还是知道的,也知道赵祯不喜曹皇后,在册封曹皇后之前,有亲近的人,不知道是近侍还是亲信,给找来一寿州茶商的女儿,赵祯一见倾心,欲立为后。
她就说,“废后的时候,诏书上说了,要‘当求德门,以正内治’。若是找一茶商之女,那郭家是什么?郭家的门第比不上一靠纳捐得来一个芝麻官的茶商么?”九年的夫妻之情,值个什么?
杨太妃叹气,说的就是这个,“官家实不喜曹氏。可官家一提这个陈氏,朝臣就都反对,便是纳进宫来为妃,各位相公也觉得不妥。”
反正就是在立后这件事上,赵祯没有一点自由度。朝臣们在废后的事情上没拦住,在册立新皇后的事上,一点不给赵祯自由。
当年郭皇后是刘太后塞给赵祯的,而今曹皇后又是朝臣们塞给他的。九五之尊,却在婚姻上屡屡不从心。
桐桐也实在搞不懂,下面的人动辄弄女人送上来是做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