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没你就不行》 1800-1810(第10/15页)
弹劾闫文应,紧跟着便绝食了。临上朝的时候叮嘱家里的长子,说是‘吾不胜,必死之’。
意思是说,如果官家还是不能治罪闫文应,那我就绝食而死。
愣是以死相逼,逼的赵祯将闫文应发配岭南。之后,闫文应死在去岭南的路上。
桐桐叹气,未必是赵祯不想治罪闫文应,而是此人跟吕夷简乃是一党。吕夷简再次被启用为丞相,闫文应出了大力了。吕夷简若是要保住闫文应,赵祯无可奈何而已。
因此,赵祯到现在都不曾召见自己,这便是态度。
他不拦着,看这件事能闹到什么程度。
要不然,以曹皇后跟赵祯的关系,谁弹劾谁,曹皇后未必能知道的这么详细。
到了最后,都只能弹劾,可见是从案子本身出发,范仲淹不是受到的阻力大,便是他真的不擅长刑狱,因此才查不出来。
跟杨太后坐在一处,能说什么呢?说赵祯跟郭净妃不该那么来往?
跟曹皇后坐在一起,又能说什么呢?怎么说都是尴尬。
杨太妃只是叹气,拍着桐桐的手,“去吧!全了你们的情义也好。”
曹皇后把桐桐往出送,低声道:“官家跟郭净妃来往的事,我知道。”
桐桐微微摇头,“娘娘,错不在你。”
曹皇后苦笑,“便是至亲之人,还远香近臭呢。更何况我与官家这般的关系,郭净妃不在身边,自然更是千好万好。”
桐桐看曹皇后,“娘娘,我不曾疑心您。郭净妃所想,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她自己其实都心知肚明!您看事明白,明知她威胁不了您的地位,又何须多此一举呢?因此,娘娘,我知不是您,也从不曾疑心过此事跟您有关。”
曹皇后拉了桐桐的手,使劲的攥了攥:你不曾疑心过我,可我的丈夫,真的疑心过我。
桐桐行了礼,“我去灵堂!我昔年进宫之时,不过一孤女。郭净妃娘娘害怕我是养来是将许给官家的,待我颇为不客气。她秉性直率,从不隐藏。自此,我便一身男装。穿着男装学文,穿着男装习武,穿着男装进出宫廷,也穿着男装大闹过金銮殿。
相处日久,我越是知其脾性。她将官家当做丈夫,当做挚爱之人……她想重新成为皇后并不是贪恋皇后之位,她只是想成为他的妻子,哪怕到了九泉之下,官家身边依旧有她的位置。她……就是这么一个人。”
曹皇后深吸一口气,“等过些时日,事态平息。我会找机会谏言官家,册封郭净妃为后!”说着就又道,“便是我不谏言,官家怕是也要册封的。官家心软,心里对郭净妃有愧。”
两人又说了几句,桐桐便真的告辞出宫了。
曹皇后看着桐桐的背影,心道:怪不得宫中之人提起雍王妃无有不喜的,也怪不得人人都说雍王妃对郭净妃多有维护。
这般之人,谁能升起恶念?这般之人,与其交心乃人生大幸。
桐桐重新回了灵堂,她问宫嬷,“娘娘熬药之后的药渣,你埋在哪里了?”
药渣?“范大人问过了,御药院送来的是汤药,药渣有他们的药童处理,老奴等未曾见到药渣。”
“熬药是在嘉庆院熬的吗?”
是!
“熬药的器皿呢?一件都没有留?”
不曾!连打破的药碗都带走了。
“给娘娘擦过嘴角的帕子?或是喂汤药的时候有没有汤药撒出来,落在娘娘的衣服上?枕头上?被子上?”
“这……范大人倒是不曾问过。”
他当然不会问,因为这是娘娘贴身用过的。一则,他觉得这么做是冒犯;二则,是觉得就算是沾染上汤药,也无法分辨其药性,“所以,到底有没有这些物件?”
“有!因着是娘娘的旧物,都收拾好了,还不曾焚烧。”
“找出来。”
是!
不大工夫,果然找出一件里衣,两方帕子,枕头上确实有被汤药污染了的痕迹,虽然真的只指甲盖大小的一片。
桐桐拿着闻了闻,心里皱眉,这是分辨不了药性的。她问说,“娘娘病重是否用过脂粉?”
“是!娘娘怕官家来看望,污了圣目,因此……”
怪不得呢,药味全被遮挡住了。
桐桐问宫嬷,“熬药的炉子,可还在。”器皿带走了,总不能连小炭炉也带走吧。这熬药自来没有不溢出来的,只要溢出来过,就能找到蛛丝马迹。
果然,炉子是在的。
可隔得时间久了,味道极淡了。只靠这个,其实什么也证明不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开棺!可这个方向谁都知道,谁都不敢提。因为那是宫妃呀,是曾经的皇后,开棺验尸,这事不仅是现在要把脸丢给天下人看,更是要留在史册上被人嘲笑的。
所以,便是桐桐提了,也没人敢叫开棺的。
怪不得范仲淹破不了这个案子呢,在嫌疑人不能审问,证据基本都没有保留,又不能见尸身的情况下,这个案子谁能破?
他是明知道郭净妃死的有问题,但就是没法子。
可他还是坚持了,在朝堂上以死相逼,到底是把闫文应给流放了。
桐桐看着郭净妃的牌位:世人只知你跋扈被废,只知你可能被害,但却有几人知道……因不想叫你冤屈的死去,有人曾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为惩处凶手不惜以命相胁。
何等惨烈!
她转过头,看着这些无用的物证:既然正的不行,那就得来歪的。
心里过了一遍,她就喊自己带来的亲卫:“来人!”
在!
“带上证据,去开封府。”
去做甚?
“击鼓鸣冤!”
咚——咚——咚——
这三声鼓,惊动的何止是开封府,这是把整个京都都给震动了。
雍王妃击鼓为郭净妃鸣冤了——
雍王妃击鼓为郭净妃鸣冤了——
雍王妃击鼓为郭净妃鸣冤了——
满大街小巷,喊的都是这个。
范仲淹匆匆的戴了官帽从后衙到前面来,看着桐桐,脸都气变色了。
告状不是这样的!
得先递状子,有冤情自然就接了,择日开审便是了。
哪有这样的,什么话都没说就来击鼓了!
鼓声一响,代表着天下不稳,冤情无处诉。
怪不得到现在满京都都在流传着昔年柴郡主干过的事,这位只要一出现,就准没好事。
都说过了,案子别插手,到底是找上门来了。
范仲淹忍着脾气:“敢问王妃,可晓得朝廷律法?”
桐桐看着他,“我跟在先太后身边,学的最多便是朝廷律法。”说着,就又道,“这不是大人你什么都没查出来,我知递状子你也不接,可我有证物,我能证明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