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60-170(第20/27页)
回大司马府,我也等一等徐内侍好了。”
宋期也就和三人拱手作别,先出宫去。
徐小七转向高勉和燕似山:“我屋里没人,你们在我屋里等吧。”
随后领着两人进自己屋坐了,还给倒上茶。
高勉接过,笑道:“你去吧。离宫门下匙还早,慢慢聊。”
燕似山进屋见到收拾好的行李,也猜到是别的事,自然跟着说:“对,不着急。”
待徐小七离开,燕似山探头望一眼屋外,才神色复杂地看向高勉,小声道:“你还真有本事,真给翻了案。”
燕似山先前虽然得知了自己的任务,但那时高勉已经离开大司马府。两人明面上是不相熟的关系——也的确不是很熟,最后一次见面都是九年前了——燕似山也不好专程去找高勉说什么。
高勉同样小声回道:“全赖圣上英明。但现在还谈不上翻案,重查而已。”
燕似山嘀咕:“连地图都有了,总不能这还被娄冲那老家夥逃掉。”
高勉垂下眼:“但愿顺利吧。”
殿内,上官钧见姬安似乎有些情绪低落,开口安慰道:“枢密院已做好几手准备,还有燕似山的骑兵在,高勉本身也功夫高强,陛下不用担心徐小七的安危。”
姬安应一声“嗯”,却是说:“我不只是担心小七,我还在想打骨鲁。金矿在打骨鲁的地界,娄冲要真是挖了十二年,又送人又送补给的,打骨鲁难道一直没发现?还是说,娄冲和打骨鲁勾结了。”
上官钧仔细回想着那处边境的地形——上一世他曾亲征,细致地研究过地图:“我记得高东寨出去不远,就开始步入瀚海沙漠。打骨鲁的主要产粮区在他们都城那片平原,那里距离高东寨大几百里地。
“高东寨这边无法种植和放牧,他们的商道关卡又设在更西面。这边只有山里居住着一些零散的部族,活动范围有限,发现不到异样倒也不奇怪。不过,具体的还是得等他们的调查消息。”
从高东寨往北不远,就是卡在大盛和打骨鲁之间的那道山脉,高东寨处于山脉的东边尽头处。那山中小部族无数,一部分受大盛羁縻,一部分倾向打骨鲁。
上官钧想起上回他猜测过的,高勉和那些山中部族的关系。以商家人当年的逃奴身份,说不定便是藏身于山中部族里。
他又问姬安:“说起来,陛下是不打算追究高勉伪造身份之罪了?”
高勉是通过被其父救过的一个退伍兵士收养,谎称是亲子,从而取得新身份,养父过世之后才开始科考。姬安得知原委,却没有停他的职,依旧留他在奏疏房正常做事。
姬安一叹:“这事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当初他爹真是被冤枉,那论理,他本该可以堂堂正正考科举。没有前因,也就不会有伪造身份一事。所以,先等结果再看吧。”
上官钧:“陛下仁慈,但这样的事并不值得鼓励。”
姬安:“都是受形势所迫。若像小七这样顺应命运,大概一辈子都无法为父翻案。当然,我也不是说鼓励如此,就顺其自然好了。”
两人正说着话,通传内侍来禀大理寺张少卿求见,姬安便宣了人进来。
大理寺最近正在加班加点地审夏侯通勾结紫霞寨贼匪一案,清查夏侯家的资产。姬安还以为他是来禀这事。
不过,张湜却先给姬安逞上一封信:“彭彧又给陛下写了一些梦中之事。”
姬安让人传上来,打开略略看过。
这不是彭彧第一次送信过来。姬安先前答应他,若是讲的“故事”有趣,就赏他一顿肉吃。彭彧在狱中饿得狠了,想着自己反正是等死之人,就忍不住尝试一次。
姬安头一回收到信时,看他写的内容不像编造的,虽然没什么意义,但还是赏了肉。彭彧尝到甜头,就时不时地写。姬安也不是次次都赏,编得一眼假的都没理,看着还像回事的才赏。
现在姬安一边看信一边问张湜:“张卿不会是专程送这信来吧,可还有他事。”
张湜回道:“夏侯通的家产就快清算完毕,不知陛下是想像彭彧的案子那样先结案,还是等剿灭紫霞寨后再一起。”
姬安这才察觉到先前没留意的一点:“对哦,彭彧的案子怎么先结了。他们既是和紫霞寨勾结,这就是同一案。不是该等紫霞寨落网,取了那边证词证物,才能结案?”
张湜犹豫着偷偷看一眼上官钧。
上官钧就解释道:“剿匪不以缉拿人犯为先,领头的那些很可能就地击杀了。夏侯通这边有证物,也有梁继一家的证词,确可结案。彭彧的案子也是如此。现在距离秋分不远,结了案很快便能行刑。”
姬安没犹豫多久,同意道:“那便先结案吧。如何判?”
张湜:“夏侯通及两名共谋心腹为首犯,判斩刑,余下相关人等依罪行流放各地。”
姬安:“去杀鲁常胜他们的那夥人,身上没背着其他案底?”
张湜:“他们为夏侯通做事已有十年,这十年间多在京城,倒是没惹出过事。十年之前的太久远,只能向各地发去文书,看有没有地方反馈回来。目前还未收到信。”
姬安点点头:“行,依律该怎么办怎么办,结了案上本奏疏。”
说完,又想起加一句:“对了,回去给彭彧加顿肉。”
张湜应过是,就行礼退出去。
上官钧看姬安放下手中的信,伸手过去拿,一边说:“彭彧又给陛下编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姬安端杯喝茶:“没什么特殊,不过他都快死了,也不差那几顿猪肉。”
上官钧快速扫过那封信,见写的都是江南生活的一些琐事,就没计较地放下了。
○●
出伏之后暑气渐渐消散,到了八月上旬,姬安就让众人开始做准备,过完中秋便搬回立政殿去住。这时清凉殿已经装上了淡绿色的玻璃窗,不过两边殿宇窗户规格一样,可以拆下来再装到立政殿去。
众内侍小厮自然要跟着一同搬回去。就在这时,鲁常胜托人向姬安提出想出宫。
其实早在千秋节的时候,朱顺和鲁常胜都已恢复到能够自理,鲁常胜当时就觉得自己不该再赖在宫里混吃混喝。但他要出宫,势必就影响到赵老妪的去留。
赵老妪和女儿分散近三十年,刚刚相聚,若是出了宫,再想见面就不方便了。鲁常胜又觉不忍心,左右为难之下,还和朱顺商量该怎么办。
朱顺倒是一直没有搬回原本的房间。虽说鲁常胜受伤和他没有关系,但他觉得既然有缘相识,也该多照顾一二。朱顺看得出鲁常胜和李全喜在宫里不自在,就一直留下来陪着他们,总归有个熟人要好些。
那时听得鲁常胜忐忑的问题,朱顺笑着温声安抚:“就凭你们带来的紫霞山消息,你们大可心安理得地住下去。不用担心,好好养伤就是了,圣上这里不差你们两张嘴。”
既然他这么说,鲁常胜也就稍微放下心,厚着脸皮又继续住了半个多月。
姬安事多,虽然记挂朱顺,时不时也会过去看看,但只是知道两人恢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