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觉醒: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觉醒》 130-140(第4/15页)

  秦想想:“!!!!!”

    “黎剑知,你个死鬼男人,你好聪明啊!”秦想想震惊了,她好像隐约记起是有这么一回事,在梦里,马王堆确实是个热门话题,现在是一九七二年,马王堆的考古挖掘工作引起全世界瞩目。

    也曾有丝绸厂的人特意去马王堆考察,并且根据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图案复刻出相应纺织品,在广交会一经亮相便引起海外人士震撼。

    秦想想估计此时沪市某丝绸厂已经前往马王堆探访考察研究,等明年春季广交会,便要将复刻的马王堆丝绸制品推向海外,引起震动,斩获大量海外订单。

    “黎剑知,虽然你很聪明,但我们飞燕纺织厂就一普通纺织厂,也不是丝绸丝织厂,我们可没那个本事,我们玩不起啊。”

    哪怕秦想想知道复刻马王堆的丝绸制品可以引起海外震动,但这根本就不是他们这种偏远海岛小厂所能肖想的事情。

    黎剑知感到很奇怪:“为什么?”

    文创制品大多是制造噱头割韭菜的,难道还要什么复杂技术成分吗?

    秦想想:“你傻啊,我们复刻不出来。”

    黎剑知惊呆了:“????”

    “你觉得你老婆我有那个本事吗?你也太高看我了。”

    黎剑知抿了抿唇,他沉默片刻说:“老婆,你真是个老实人。”

    秦想想:“???”

    “我让你做马王堆的文创产品,你竟然说要复刻马王堆出土的丝绸制品?”黎剑知忍不住感到唏嘘,这个年代的人,包括他老婆想想,这思维想法也太“老实”了吧,这就不像是个会做生意的人。

    以后那些文创产品,谁给你一比一复刻啊?

    真要复刻丝绸一比一图案,这复刻出来的东西也不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

    秦想想:“难道不是吗?”

    黎剑知:“我的意思是,你也可以在衣服上印一个图案,就说是马王堆出土的图案,或者在衣领袖口加一点图案就行了。”

    “咱们国家的普通人穿不起丝绸衣服,其他国家的普通民众也穿不起丝绸衣服,但是买一件跟马王堆相关的棉质T恤——这是大众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的东西。”

    黎剑知不得不感慨这个年代国人还都不会做生意,尤其是八(-)九十年代,很多外国人来国内旅游,他们也全都买不起景区传统技艺制品。

    尤其是丝绸和刺绣制品,全都是精工打造,动辄上千上万,普通外国民众望而止步。

    但其实普通中下层市场也很广阔。

    秦想想恍然大悟:“我懂了,你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打着马王堆的名义卖东西,沾点边就行了是吧?”

    “对啊,很多人也就是凑凑热闹,如果物美价廉,花销不大,当然都愿意买一点留作纪念。”

    实际上就是蹭热度!

    “好,等我回来后就找人试一试。”

    秦想想这一趟去羊城,带着女儿穗穗,另外有何助理、解代表、黎金玲、杨知夏等等一行十个人,坐船南下抵达羊城,入驻羊城招待所。

    这次不用睡大通铺,睡的是两人间,两块钱一晚的差旅标准,房间里有沙发还有黑白电视。

    秦想想和黎金玲住一个房间,黎金玲兴奋极了:“嫂子,我还从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这里面有高档沙发,还有黑白电视。”

    黎金玲围着电视打转,她又不敢碰,以前在村里,能看见个收音机已经很了不起,更别提是能接收画面的电视机。

    秦想想把电视机打开,黑白电视信号一般,只有两个电视台,一是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粤省电视台,一般只有早中晚时间段才播放电视节目。

    她们抵达的这会儿没有电视节目。

    黎金玲失望道:“好没意思啊,买这玩意回家看雪花吗?”

    秦想想:“一般到了晚上才有精彩的节目,七点的新闻过后,就会播放一些文艺节目,有时候还会放电影,或者是杂技歌舞表演。”

    “杂技?这个好!”

    秦想想检查了一下电视天线,心想可惜了,都来到了羊城,还不能偷偷看一下港岛电视剧,现在是七十年代初,很多人家里买了黑白电视机,只要加装鱼骨天线,就有可能收到两个港岛电视台。

    七二七三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这么干,一直都是屡禁不止,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家家户户都乱搭天线接收信号。

    秦想想一行人在羊城吃了些地方特色菜,回到招待所时发现了老熟人,丝织厂的厂长陈树兰也带着厂里的人住在招待所里,秦想想一行人住在三楼,陈树兰丝织厂里的人在二楼。

    “秦厂长,又遇见了啊。”陈树兰见到秦想想等人的时候,脸上多了些许傲气,她们丝织厂出品的丝绸类制品,向来都是出口的热销产品,根本就不愁卖。

    而秦想想的纺织厂,据陈树兰所知,主要生产棉织品或者是棉混纺产品。在国内,大家缺衣少食,纯棉制品弥足珍贵,但是在国外,纯棉和涤棉混纺类衣服,属于最低端的服饰纺织品。

    “没想到你们厂里也受邀来广交会。”

    秦想想:“陈厂长,我看你真是记性不好,我记得上回打电话跟你说过。”

    “哦,是吗?我忘了。”

    陈树兰好奇道:“你们厂里什么产品?细棉布?”

    秦想想:“有棉布,主要还是T恤之类的成衣制品。”

    陈树兰道:“祝你们能拿个几万的订单。”

    在这时候的广交会上,大部分只能接到零散的订单,多在几万到几十万件左右,而到了七八年之后,则可以采取中外合作,比如与港资合作办厂,这样就能规避掉欧美对国内纺织品出口的外贸限额。

    秦想想:“陈厂长,我也祝福你们能多拿订单。”

    这家招待所里,除了他们两位厂长外,还有另一个三一棉纺织厂的人,三一棉纺织厂的厂长廖守成,这位廖厂长倒是主动来跟秦想想套热乎。

    廖厂长明显就对广交会不怎么在乎,因为棉纺织品主要对内,丝绸制品主要对外,棉纺织厂并不在意出口外贸,也就是过来凑凑热闹。

    廖厂长跟秦想想说到:“我们主要经营棉纺织的,没必要争外贸市场,吃力不讨好,对我们没什么好处。”

    “咱们棉布在国内那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干嘛贱卖去外国。”

    对于棉纺织厂来说,经营外贸对他们来说没有实质的好处,棉纺织厂对内经营,每年盈利稳定,并且国内民众不挑剔,国外顾客屁事多,挑三拣四要求高。

    至于外汇?给国家赚外汇是好,但是赚这么多的外汇也不留给自己厂里……何必费那档子事,能卖就卖,不能卖拉倒。

    纺织外贸公司想要提高外汇收入,而诸如廖厂长这类的纺织厂领导,则倾向于国内市场,不思进取,每年按照国家计划稳定生产……过去那么些年都是这么过的。

    对内棉布销售十分安逸。

    像廖厂长这样的人有很多,一直到八四年,国家彻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