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100-110(第8/15页)

定了想法。此处东北向有一座小山,仿佛一条盘踞的卧龙,其下有条水路,形状蜿蜒,好似巨龙戏珠。

    一山一水,尽显龙气,关键是这“气”虽不算气势恢宏,但却相生相伴,绵延不绝,若能将道衙建在此处,当于大局有莫大的助力。不……王绰倾刻间便已经改了主意,他们要建的不是衙署,而是行宫!

    难得众人看了都觉得此处风水甚好,尽管他们说不出来到底好在哪儿,但就是觉得看着莫名舒坦。

    仅这么一趟,众人便定好了衙门的选址。

    裴杼想着,扶贫任务里面还有一项是修路。到时候再顺带把衙署对着沧州和幽州的两条路都给修好,往来交通才能更便捷。来日若是运粮草什么,也能更顺畅。

    再说了,要想富先修路,得把路修好了才能把货物运出去……

    选址定下后,裴杼又赶忙给京城写了一封信,还是幽州太守时裴杼便处处小心,如今升了官,更得仔细伺候齐霆这个阴晴不定的皇帝,绝对不能让他发现自己有异心。

    至于其他各州,裴杼也给各位太守通了气,告知衙署已定,等到衙署建好、班子齐全后,会按朝廷的意思,巡查一回各州情况。

    他这个采访使干的就是监察的活。

    沧州率先送了一笔钱过来,还是张载亲自送过来的。本来裴杼只是幽州太守时,张载不便亲近,如今他已然成了整个河北道的采访使,那亲近起来便理所当然了。张载说动了自家太守,先来烧裴杼这个热灶,否则一旦被他人抢先沧州可就没机会了。

    沧州是不富裕,送上的钱也没有多少,但重点是心意和态度,表明他们愿意跟着裴杼,无条件支持裴杼,只希望来日裴大人有什么好点子的时候,也请带着他们一道。

    裴杼明白他们的意思,也存着拉拢的心思,遂直接收下了钱用以建造衙署。他当然也不会让沧州吃亏,这么大的地盘,真经营起来不也是一份势力么?

    青州太守后脚也送了一笔钱过来,不是看在裴杼这个采访使的面子上,而是看在齐鸣这个亲外甥的面子上。

    其他几州见状,也不约而同地掏了钱,只是这钱给的多少有点不情不愿。大家都不富裕,本来能省一点是一点,但谁让沧州和青州先拍了马屁,他们只能跟着了。

    只希望这位裴采访使胃口不要太大,太大了他们真的喂不起。

    裴杼没怎么费心,筹建衙署的钱便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后面又有幽州留出来的一大笔,此番衙署动工根本不愁钱。

    裴杼对衙署的要求很简单,要大,要结实,方便日后备战。

    而王绰对衙署的要求则复杂多了,方方面面都得按着风水来,这里要雕一只狮子,那处要挖一个小泉,期间还跟偶尔过来望风的华观复商讨半天,又是一顿整改……

    施工队伍也发现王师爷的要求奇奇怪怪,但考虑到不算太麻烦也无伤大雅,索性随他去了。

    半个月后,裴杼将修建衙署的活丢给了魏平跟王师爷,自己又骑着马赶往永宁县。

    铁牛先生来信说了,红薯已经长成!

    他得回去收军粮,顺便看一下阿尔普改造成果。

    第106章 臣服

    幽州军营边上便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山, 原本这山人人可进,但自从军队驻扎在此处后,便不对外开放了。

    百姓听闻, 是军营中的将士们每日都要去山中操练,期间要用到刀箭, 恐误伤了百姓,所以才不让他们进山。所幸幽州的山本来就不少,且此处距离村落甚远, 他们也不是非要上这座山拾柴采果。

    眼下裴杼正带着沈璎跟成四等人赶至山间,山下的守卫立马就放了行。

    这山上本来还有不少灌木, 如今都被砍掉了, 向南这一面全都种上了红薯。

    江舟正带着人热火朝天地收红薯。除了这座山,军营周围开辟的新田也都种上了这玩意儿。将士们在此之前从来没见过这样稀罕的作物,一整块红薯发芽之后能长许多藤,将那些藤剪成下来, 只要时节合适,插进土里就能活, 一根藤能插好几次。

    关键是这东西也不要肥田,山上荒野都能种。就这么一小截藤, 种几个月后便收获颇丰。那一连串的红薯连在一块儿,沉甸甸的, 不知道有多喜人。

    江舟还记着魏平说过这红薯水分太多,挖断了会发霉不宜储存,所以压根不敢使劲儿, 用锄头将表层土挖开后便小心翼翼地上手去扒。

    不止他这样,其他士兵也都如此。他们虽然知道的不多,但都明白这东西能吃, 之前铁牛先生便带他们摘过叶子吃,味道还怪好的。叶子都能吃,底下的茎块肯定也能吃。此物如此高产,大家也都知道是个宝贝,自然要好生伺候着。

    裴杼过来的时候,这漫山遍野的红薯都已经挖到一半儿了。

    江舟擦了擦手,三两步走到裴杼跟前,笑容满面地邀功:“大人您看,今年这收成还不错吧?这可都是将士们照看有方,为了种这红薯,赫连他们愣是被逼成了种田好手。”

    “是不错。”裴杼掂量了一块中等个头的红薯,十分满意,“多亏你们了,回头留够种子,再拨一批给大家尝尝。总不能种了四五个月,最后连红薯味道究竟如何都不知道。”

    江舟也有些心动,但军营里面可是有三万人呢,他担心王绰那厮多嘴,忐忑地问道:“分这么多,不会耽误收成吧?”

    “不会。”裴杼回得底气十足,铁牛先生也太小看红薯的繁殖能力了。

    沈璎看着跟前的小将挖出了一株,一根藤上少说也有三五斤重,再多的就更不用提了,沈璎估算一下收成,知道种子不缺便也没阻止。

    晚上裴杼几人都留在军营里头,一块吃了顿热乎乎的红薯粥,盘子里还放着黑不溜秋的烤红薯。别看这东西其貌不扬,但比起红薯粥,反倒是烤红薯最受欢迎。

    那味道香得离奇,等闲人难以招架。

    江舟一边啃红薯,一边还跟裴杼商量:“我看燕山里面未必没有别的好东西,等秋后我带人上山再找找,若是再找到跟红薯一样高产的粮食,那咱们不就如虎添翼了吗,届时何愁大事不成?”

    他一时高兴,说话便没了章法,心里想的直接脱口而出。但嘴皮子上下一碰,便惊觉旁边投来一道锐利的视线。

    江舟转头看过去,却见沈璎似笑非笑地望着他。江舟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赶忙打了一下自己这张臭嘴吧。末了又鬼鬼祟祟地盯着裴杼,裴大人没反应过来吧?

    好在裴杼正琢磨着他那前半句话。如今各县衙已陆陆续续有不少富户开始承包水塘、养殖鱼虾了,百姓家中的鸡也已经养成,目测下半年会有更多的农户养鸡。过了这么久,养殖任务也该完成了。只是不知道这回的奖励是什么,若还是粮种的话自然再好不过,不论什么时候,粮食总是多多益善的。届时可以一并投放到山上,再趁机让人发现。

    裴杼于是道:“这事儿索性放一放,等到道衙修建完成后,我随你们一起进山。”

    江舟见裴杼似乎并没有留神自己说的话,心虚地摸了摸鼻子,跟着道:“行,都听大人的。”

    裴杼又跟他提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