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40-50(第22/23页)

,今日我们姐妹要去昭庆坊那边儿,路有些远,还是赶上牛车去方便些。”

    昭庆坊?

    韩安源倒是晓得,那一片儿似乎是属于直属于少府监的,专门做织染和刺绣的地方,有绫锦院,染院和文绣院,做出的织物也最为精巧,专供宗室乘舆服饰之用,每年都招收不少殷实人家的小娘子做学徒。

    他暗自猜测,两个小娘子大约是想去学艺,不过却也没有多问。

    转身吩咐儿子韩仪闽道:

    “二郎,去把杨大娘子家的牛牵出来。”

    随后,又招呼杨蔓娘姐妹俩喝茶。

    笑呵呵的寒暄道:

    “大娘子这牛在我这里,你们就放心罢,绝不会苛待的。”

    之前寄养牛的时候,韩安源就告诉过杨蔓娘,她家的牛因为不收寄养费,所有每日需要拉车两个时辰车,以此抵扣当天的草料钱和水钱,其余的时候,都是在后院的牛棚里修养,并不会过度损耗畜力,杨蔓娘也是同意的。

    “我自然信得过您的。”

    杨蔓娘倒是不担心,她当时将牛寄养的时候,就打听过附近几家车行的口碑。最后也是知道韩安源是个厚道人,而且比较爱惜畜力,才把自家黄牛送过来的。

    韩二郎很快便将牛从后院牵了出来,杨蔓娘和杨盼娘便放下茶盏,告辞出来,拉着牛回家,套上牛车,往昭庆坊而去。

    原本,今儿个是老二杨士林赶车的,过他报房那边儿零时有事情走不开,姐妹俩只好自己赶车。不过好在老黄牛性子温顺,杨蔓娘和杨盼娘姊妹俩也本身都不是娇气的。初次赶车,除了最开始有点紧张以外,一路上到都是极顺利的。

    这年头儿,坐牛车虽然不比步行走路快多少,但着实暖和不受冻。杨蔓娘出门的时候,又特意拿了一床厚被子放在牛车里。姐妹俩赶车觉得冻的时候,也可以轮流坐进青布篷,捂着被子暖一暖,一路上倒是也舒坦方便。

    昭庆坊离保康门街这边儿还是有些距离的,牛车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的功夫才到。

    这一片儿基本都是绣院和染坊,作为大宋的丝绸官营机构,少府寺专门设有管织机织造的绫锦院,染色的染院、负责绣工的文绣院,其中以绫锦院的规模最大,面积几乎占据了半个昭庆坊。

    杨蔓娘将牛车拴在街口的拴马杆儿上,拉着妹妹杨盼娘一起走进昭庆坊,她事先在小报上看过,文绣院就在昭庆坊最里面。

    隔着院墙,能够看到院子里高高的杆子上,晾着各色的彩色丝线,隐约的,还能听到里面女孩子们的清脆的说话声儿。

    看着红色大门的牌匾上,隶书的“文绣院”三个大字,杨蔓娘不禁有些发散思维的想,这大约便是大宋版的女子职业学校了。

    上前抬手敲门。

    “吱呀”

    开门的是一个五十来岁,个子极高,面色冷峻的女先生。高高的孤拐,细长的眉毛,嘴唇儿极薄,里面穿着浅蓝色的圆领褙子,外面罩着一身儿银灰色的兔皮夹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泛着油光的戒尺,一看就是个为人严肃的先生。

    其身后,跟着一个约莫十一二岁,像学徒摸样儿的蓝裙小娘子,正好奇的睁大眼儿打量着杨蔓娘姐妹俩。

    杨蔓娘拉着妹妹杨盼娘,客气的上前行了个万福礼。

    笑着问道:

    “娘子有礼了,我是送妹妹来文绣院拜师学艺的,请问需要找谁?”

    女先生将门口的杨蔓娘两姐妹,上下打量了一番,心里暗暗点头,羊皮裘,羊皮靴子,姐妹俩里面的襦裙儿也是新的,这穿着虽然不是多么昂贵,但显然也不是出自贫寒人家了,想来文绣院拜师学刺绣,倒也是够格儿了。

    女先生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回了一礼。

    道:

    “两位小娘子进来说吧。”

    杨蔓娘拉着妹妹杨盼娘的手,跟着女先生走进文绣院,院子里很干净,虽然是冬天,道路上却没有积雪,显然是有专人打扫的。

    穿过仪门后的月洞门,走过长长的风雨连廊。一路上,遇到不少八.九岁到十四五岁的蓝裙小娘子,都先是好奇的打量杨蔓娘姐妹俩,又恭恭敬敬的跟女先生打招呼,称呼对方鱼副院正。

    杨蔓娘暗自观察,发现这些小娘子都衣裳干净,脸色红润。言辞之间虽然恭敬,却并不多么拘谨,有着这个年纪小娘子特有的活泼和调皮。

    心里便暗暗点头,看来这文绣院的伙食不错,对学艺之人的管束也并不严苛,倒是不用太担心妹妹杨盼娘在这里受委屈了。

    走过长长的连廊,左拐很快便到了文绣院第一进的待客厅,鱼副院正转身,对身后的小学徒苏梅儿吩咐道:

    “去倒三杯茶来。”

    “是,副院正。”

    蓝裙小学徒很快便行了一礼,答应着跑走了。

    女先生让杨蔓娘姐妹俩进屋,将手里的戒尺收进抽屉里,道:

    “先自我介绍一下,院正最近不在,我是文绣院的副院正鱼尤娘,拜师学艺的事情,就是由我负责的。”

    “我叫杨蔓娘,这是我妹妹杨盼娘。”

    杨蔓娘也做了自我介绍。

    接下来,鱼尤娘给杨蔓娘介绍文绣院的情况。她告诉杨蔓娘,文绣院所出的织物,都是专供赵宋宗室乘舆服饰之用,而且,不同于普通的民间绣院,这里拥有全大宋最顶尖的秀娘师傅。文绣院虽然不如绫锦院一般,直属于少府监管辖,但是管理也很严格,每年仅招收汴京以及附近州府的学徒三百人。

    而且,文绣院招人也是有要求的,小娘子年岁要在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平日吃住都在文绣院,每半年要交一次束休,一次是五两银子,这五两银子,包含两套当季的衣裳,每日的三餐,还有一套换洗的被褥。

    当然,不光如此,还有考核,文绣院每半年考核一次,若是不合格的,也是要筛选出去的。

    “那休息呢?每个月可以休息几日?”

    杨蔓娘十分关注这个问题。毕竟,杨盼娘虚岁才十一岁,从来都没离开过家,她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一个月休息两日,就是每月的十五和十六,另外,若是遇上节日或是生辰,家里愿意来接的,也可以请假回去团圆一日。”

    “盼娘,你觉得呢?你想在这里学艺嘛?”

    杨蔓娘听罢,转头问身侧的老三杨盼娘。

    毕竟,在她看来,杨盼娘虽然年纪小,但这也是她的人生,最终还是由她自己来拿主意的。

    对面的副院正鱼尤娘闻言有些诧异,暗想长姐如母,这样的事儿,做姐姐的定就是了,居然还问妹妹的意见,一个才十岁的黄毛小丫头能懂什么?

    不过,她到底没有说出来。而是接过学徒苏梅儿奉上的茶水,浅浅的喝了一口,将目光转向一旁的杨盼娘。

    严肃的脸上,挤出一丝笑意道:

    “如何,杨小娘子可要留下来学艺?”

    “大姐,我愿意的。”

    杨盼娘歪头想了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