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40-50(第10/23页)

石《除日》诗有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今儿个是年三十,也是一年一度的除夕佳节。矾楼里已经安排伙计错峰休假了, 杨蔓娘是三十到初五休息。

    一大早上起来, 天公作美, 正好是大晴天。先是给堂屋里除尘, 换上新衣,祭祖。然后便是放炮仗,换门神, 挂钟馗,钉桃符。

    时下和现代只吃三十晚上的团圆饭不同。

    人们对于除夕怎么过,是非常讲究的, 杨蔓娘自然也入乡随俗, 投入其中。

    除夕之前的半个月,她便和保康门瓦子里的于家三娘子成衣店说好, 给了定钱,让她他们姐弟三个量体裁衣,都做了一身儿过年穿的新衣。

    昨儿个做好的新衣裳都送来了, 老二杨士林是一身儿宝石蓝的圆领大袖长袍, 是时下男子常穿的样式。杨蔓娘和杨盼娘姐妹俩则是一样的交领对襟襦衫儿,杨蔓娘的是清新的豆绿色,老三杨盼娘的,则是她自己选的艳丽的桃红色。

    这新衣裳是兄妹三人自从杨家老爹没了之后, 做的第一件体面衣裳, 杨士林年纪大一些,得了新衣裳虽然开心,但还能勉强沉得住气。

    而老三杨盼娘就格外的喜形于色了, 昨儿个才一拿来衣裳,便迫不及待的试穿了一次,因着家里的黄铜镜子太小,还对着屋里的水缸照了又照。晚上睡前,还美滋滋的穿着新衣在架子床上走来走去,又央求杨蔓娘把自己的衣裳给她试一试,最后到了该睡觉的时辰了,才一脸不舍的脱下来,叠好放在床头儿,等着早上穿呢。

    这边姐弟三人早上起床洗漱罢,吃了朝食。

    穿着新衣裳,才刚钉好桃符。

    那边儿的街口儿,便响起了几个半大小子的声音:

    “二郎,杨二郎,快出来!一起去打锤丸啊!”

    杨士林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外头人也都唤他杨二郎。

    “大姐,是朱三郎他们。”

    杨蔓娘知道,这几个半大小子,家里的大人大都是在朱雀门报房做事的。

    那为首的朱三郎,便是大掌柜朱贵的孙子,家里就住在朱雀门附近的流水巷。

    一帮半大小子正是淘气的年纪,经常下午逛来家门口,叫休沐的杨士林一起到附近的旧军营打捶丸。

    所以杨蔓娘自然也是认识的,还偶尔给他们果子吃。

    所谓捶丸,也叫步击。

    在大宋颇为流行,是一种是以球杖击球入穴的运动,类似于马球中的步打球,就是不骑马的马球,和现代的曲棍球类似,是一种多人才能玩儿的击球比赛。而且,不光小孩子玩儿,很多大人闲暇也打锤丸当作消遣。

    “大娘子新年好!”

    “大娘子,让二郎和我们一道去玩儿吧!”

    一群十岁出头的小郎,都穿着簇新的衣裳。

    跟杨蔓娘作揖,笑吟吟的道。

    “你们一会子不去看大傩吗?”

    每年的除夕当天,皇宫中会举办大傩祭祀仪式,驱除瘟疫、消灾避祸。

    非常的热闹,汴京城的很多人家都要去看的。

    “不去看。”

    “不去不去,每年都看大傩,早就不新鲜啦!”

    “就是,有那功夫,还不如去打锤丸呢!”

    一帮小子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倒也不奇怪,他们这个年纪,整天走街串巷的,汴京城的各种热闹早就看够了。

    “行吧,那就去玩儿。”

    杨蔓娘也不扫兴,又让老三杨盼娘回屋里抓了几把蜜饯花生给他们。

    叮嘱道:

    “玩够了就早些回来,晚上家里还要放炮仗迎神吃晚宴的。”

    “知道了,大姐。”

    “知道啦~大娘子!”

    “嘻嘻!”

    一帮半大小子,故意掐着嗓子,学着杨士林的声调儿答应着。

    很快便嘻嘻哈哈的一起跑远了。

    杨蔓娘也不恼,回屋和老三杨盼娘一起套上厚羊皮裘,穿上羊皮靴子。

    便锁了院门,手拉手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东华门而去。

    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

    驱傩,是除夕这一天的王朝大事。

    驱傩,即驱逐疫鬼。古人认为,所有的疾病和不幸都是疫鬼在作祟,需要通过“傩”礼,来加以驱逐。

    所以,历朝历代都会举行这样的驱傩仪式,祈求平安。

    杨蔓娘姐妹俩到的时候,东华门这边儿已经是人山人海了,两个人也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挤了进去。

    此刻,驱傩仪式已经正式开始了。

    东华门正前方的空地上点燃了熊熊篝火。先是一群身材极为高大的男子头戴面具,身穿兽皮裙,围绕着篝火,手拿兽骨,边跳边唱祈求驱疾除祸,风调雨顺的唱词。

    之后,一群戴着面具,穿着绣花彩衣的男子,分别扮作将军、门神、判官、钟馗、土地爷、灶王爷。

    从皇宫开始驱除鬼祟,跳着统一的傩舞,一直将其驱赶到东华门外。

    这里简直是一场北宋版的万圣节。

    “哇,戴面具的有好多人啊,他们的个子都好高呀。”

    看着这些身穿彩衣,头戴面具的高大男子从身前走过。

    甚至需要要仰着头,才能看清他们脸上的面具,老三杨盼娘忍不住惊呼道。

    “呵呵,这些身穿彩衣的,可都是官家的近卫军,都是殿前司和皇城司的人,自然是优中选优,身材高大威武啊。”

    身旁懂行的阿婆闻言,笑着解释道:

    “负责驱傩的全是朝廷的文官武将,你看那个头戴假面,手执金枪龙旗的便是皇城亲事官魏大人,后面的是两位穿了黄金甲胄,装成门神的镇殿将军,可都是领兵打仗的殿前武将呢。”

    “啊,原来是这样呀!”

    杨蔓娘的个子稍微高一些,但想要看清楚,也依旧要点着脚尖儿。她原本还以为表演驱傩的是戏班子什么的,没想到居然是朝廷官员。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这驱傩,虽然有表演的性质。但更多的是为了祭祀,想要驱赶瘟疫和疾病。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用文武官员的话,确实更庄重一些。

    正说着,鼓乐声起。

    “甲作食凶,巯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

    方相氏身穿一件硕大的熊皮,戴着刻有四只怪眼的黄金面具,率领着这一千多人的浩荡队伍,由东华门出发,边走边擂鼓。

    鼓声轰隆之中,放声大唱:

    “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

    虽然在杨蔓娘的记忆里,原主也曾经看过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