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诗吟刀啸》 260-267(第11/13页)
人曾随李定烽在赉原城坚守多时,而李定烽乃当世难得的帅才,众人耳濡目染间倒也习得几分行军打仗的门道。
因此群豪先将镇中百姓召集起来,给他们传授了些粗浅的拳脚功夫,再从中挑选身强力壮者编成数队,交由各派好手带领,日夜操练;其余体弱之人则负责粮草辎重等后勤事务。
练兵与后勤皆是苦差,谢缘觉便精心研制调配出了一剂药汤,所用不过是些常见的普通草药,合煎后却有清热祛暑、强健体魄之效,日日熬煮,供群豪与镇民饮用。而因这药方中有一味“地骨皮”,谢缘觉便将其命名为“地骨汤”,既取药材之名,又暗喻延界镇百姓乃至天下苍生皆为大地筋骨,不可或缺。
待到朝廷大军压境,全镇上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又借延界镇地势之利,竟还真挡住了崇军兵马的进攻。
崇军久攻不克,只得无奈退兵。河北叛军见状,心忖此战虽是朝廷落败,但延界镇上人马必有折损,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现在正是他们重新夺回延界镇的好时机。殊不知这一场胜利令镇中百姓士气大振,再战叛军时反而更加勇猛,始终将延界镇牢牢守住。
消息传至周围一带其余城镇,百姓听闻无不心生向往。
其中尤以窦县为甚。
原来那窦县的官吏向来昏聩贪暴,百姓们本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却因尚能苟活而一直隐忍。直至那队押送常萍的梁家军官兵途经此地,横行无忌,终于有一部分百姓忍无可忍,在常萍的劝说之下愤而杀死那队梁家军官兵,跟随常萍出逃。其后常萍被燕定天所擒,那群百姓则在途中有幸遇到凌岁寒与谢缘觉,得凌谢二人指明的方向,前往沃州寻到定山派。未几藏海楼派遣手下也返回了沃州,邀请凌霄率众参与攻打梁家军的战斗,这些窦县百姓为报旧仇,自然也纷纷追随定山诸侠同赴延界镇。
可是他们这拨人当然不是窦县的全部百姓,还有更多乡民仍困守故土,如今听闻乡亲们非但没有客死异乡,反而在延界镇安身立命,日子过得甚好,便也陆续悄悄潜出了窦县,跋涉投奔。
如此一来,延界镇声势愈发壮大。
长安闻报,谢慎怒不可遏,又决定遣李定锋率军征剿。
作为当世第一名将,李定锋戎马半生,除却受阉人监军掣肘的少数败绩之外,从未折过锋芒。此番若由他亲率大军征讨延界镇,镇上群豪百姓只怕凶多吉少。好在他与谢缘觉以及定山诸侠有些旧交情,终究不忍对故人刀兵相向,遂派副将前往长安面圣,谨慎进言:在延界镇聚众起义者,除了一些江湖草莽,更多的都是当地普通百姓,想来他们都是被梁未絮给逼反的,未必真有什么狼子野心。倒不如将他们招安,共抗河北叛军。
这提议本是良策,奈何谢慎正在盛怒之中,浑浊的眼珠骤然射出寒光,直视阶下副将:“朕听说,延界镇反贼里有伙叫定山派的,曾在李将军帐下效力?”
那副将心猛地一跳,立即跪伏在地,心念电转间急急答道:“回圣人的话,当年在赉原城协助李将军抵御梁守义叛军的,除了定山派众人,其实还有宜光公主殿下。李将军正是因为听说定山派与宜光公主交情匪浅,才会对这些人信任有加,没想到……没想到……”
这番话半真半假,毕竟当初定山诸侠比谢缘觉更早到达赉原城,李定锋结识定山诸侠自然也在结识谢缘觉之前。副将此言不过是反将了天子一军:您的亲生女儿如今也在延界镇造反呢,李将军与定山派那点渊源又算得了什么?无论定山派做出何事都怪不到李将军头上。
但话虽说完,那副将还是忐忑不安,战战兢兢跪伏在地不敢抬头。直到半晌过后不见御座动静,他这才壮着胆子微微抬眼,只见谢慎面色铁青,呼吸急促,胸膛剧烈起伏,显然已是怒极。
“什么宜光公主!”谢慎喘了几口粗气,猛地抓起案上茶盏狠狠掷出,“她勾结反贼,谋逆作乱,也配称公主?!朕早已褫夺她的封号,她如今不过一介庶民,你难道不知——呃——”
一语未落,他气息蓦地一滞,竟因怒极攻心,眼前一黑,直直栽倒。
“陛下!陛下!快传御医!”
原来前些日子谢慎已染上重病,身体本就十分虚弱,这一怒之下便当场晕厥。御医们慌忙赶来施救,几番折腾才将他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可是经此一遭,他的龙体算是彻底垮了,此后半个月缠绵病榻,最终药石罔效,驾崩于寝宫。
当月,太子谢钧继位登基。
然而现如今的大崇仍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崇,谢泰和谢慎两代帝王都留下了一堆烂摊子给谢钧收拾。
譬如,对延界镇的那群江湖人,究竟是剿是抚?这也成了谢钧的难题。
第267章 以武犯禁慑帝阙,昙华留香走苍茫(二)
平心而论,招安或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延界镇那群“反贼”所展现出的实力,已足以证明朝廷在短期内难以将他们剿灭。而河北一带尚未收复,天下未定,此时实在不宜树敌过多。
话虽如此,谢钧始终还是下不了决心。当初朝廷之所以愿意爽快地接受梁未絮归降,一来是因为她拥有长安城作为筹码,远比延界镇重要百倍;二来她虽作恶多端,祸国殃民,却未曾直接加害于谢钧。相较之下,昙华四奇在洛阳时对谢钧的下毒胁迫之仇,更令他耿耿于怀。
若这般轻易与她们和解,他谢钧的这张脸往哪儿搁?
正在踌躇间,他的心腹太监郑瑞乾为他献上一计:“依臣之见,那群江湖草莽能够获胜,多半原因是占了地利。不如我们假意招安,以封赏为名诱他们前来长安,再在城外峡谷设伏,一举将其歼灭。”
好!当真好计!谢钧闻言眼前一亮,当即派亲信为使,率队前往延界镇,试探群豪口风。
不久,使者又带队返回长安,而与这名使者同归的竟还有铁鹰卫大将军俞开霁等人。面圣时,俞开霁禀明原委:其实那群江湖豪杰与延界镇百姓本无反意,皆是梁未絮假传圣旨,以毒酒相逼,才迫使他们铤而走险,行此谋逆之举。而群豪误以为朝廷要对江湖人士赶尽杀绝,还扣押了包括她自己在内的铁鹰卫众官兵。幸好经过她再三解释,众人终于明白此事原来全是梁未絮的阴谋。她此番回京,正是受群豪所托,向陛下转达和谈之意——只要朝廷承诺既往不咎,他们愿与朝廷化干戈为玉帛。
原本因为当年济民驿之变,谢慎与谢钧两代君王都对俞开霁青眼有加,颇为倚重。可俞开霁今日这番话,字字句句显然都是在为那群江湖人开脱,令谢钧心中顿生不悦,旋即又想孙佐年如今依然被囚禁在在延界镇中,为何那群江湖人会偏偏放了俞开霁?
但谢钧心中既已定下了剿灭群豪之计,谢钧不便当场质问俞开霁是否与反贼勾结,以免打草惊蛇,导致“招安”有变。
他正欲再次派人前往延界镇“请”群豪入京,却听俞开霁接着又道:“陛下,延界镇的主事者颜如舜、尹若游、凌岁寒、谢缘觉四人此次也已随臣入京。她们都说,若陛下真心议和,愿当面详谈。可是在谈出结果前……其余江湖人士绝不会离开延界镇半步。”
“什么?她们四人已到长安?”谢钧闻言勃然变色,怒意中更夹杂着一丝惊惧。
他毕竟曾在这四人的手上栽过跟头,这前车之鉴犹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