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100-110(第22/26页)



    这样一来,形势对诸公子们无甚好处,对他们这些朝臣而言,也无甚好处。

    这时,有大臣借着手中金樽宽袖的遮掩,暗暗朝王绾使眼色。

    王绾暗叹一口气,命人往金樽续满酒,在心头再次斟酌着言辞。

    他知道,接下来的话,陛下必然很不爱听。

    上一趟君王下诏在全国施行郡县制时,他恰好被派去三川郡处理急务,堪堪错过了最佳的劝谏时机。

    但不管怎么说,身为世代根植于秦国的关中贵族,身为被列国客卿一再挤压权力空间的本土官员于公于私,这话,他这御史大夫都非说不可。

    而他也想好了,如果劝谏陛下在全国实行分封制,必会遭到对方果断的拒绝,但如果只在几个偏远的国家施行,则还有成功之机。

    好在此刻殿中气氛极好,想来,陛下听了也不太会生气吧?

    打定主意后,王绾双手举着金樽站了起来,笑道,

    “臣为陛下贺,恭喜陛下尽得六国之地,从此,天下再无异姓爵侯与陛下共享疆土!”

    说着,他恭敬出列上前为秦始皇祝酒。

    秦始皇神色颇愉悦,举樽与王绾遥遥一祝,说起了场面话来。

    坐在他身旁不被允许喝酒、只能捧着一杯蜜水啜饮的李世民,面色却一下就凝重起来。

    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虽迟必到啊。

    果然,他这念头刚刚落下,就听到王绾笑语吟吟道,

    “陛下,如今诸侯初破,天下初定,而燕齐楚之地太过偏远,虽有朝廷设置的郡守管理城池,但毕竟交通不便,往来传送公文急报需耗时巨多

    臣以为,如今我大秦从三国宗室公卿的手中,收来了更为广袤的土地,郡县长官难免无暇顾及,不若分封诸位公子填之,如此一来,三国之地皆是陛下的子孙,则偏地可安,天子亦可垂拱而治天下矣!”

    陈平闻言目光倏地锋利起来,脑中飞快闪过一个念头:

    他们这是想趁机分散太子的权力吧?

    张良也垂眸沉思起来。

    若按常理而论,燕齐楚三地确实太过偏远,秦国虽施行了百年的郡县制,但从未管理过如此遥远而广阔的疆域。

    到时,郡县官吏会不会趁着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够及时,瞒着朝廷做些什么胆大妄为的事情来,谁也不敢保证。

    这种情况下,分封陛下的亲子为诸王,前去镇守三国之地,确实是一个更优的选择。

    可是这样一来,直接归属陛下管辖的疆域就大大减少了,而驻守各地的诸王,往后若是生出想与太子夺位的野心,行事可就便利多了

    殿上的秦始皇听了王绾之言,原本带着笑意的目光蓦地一寒,然后,下意识先朝身旁的李世民看了过去。

    有人竟想把本该属于世民的土地分给其他孩子,他担心世民会伤心。

    正端着蜜水沉思的李世民,一下就察觉到父亲关心的视线,忙抬头朝君王粲然一笑。

    他也在思考,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问题。

    以他前世能看到的例子,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以雷霆手段把郡县制推广到了山东六国,并没有在偏远地区分封诸王。

    这种强干弱枝的政策,固然能为秦国朝廷调动最多的资源和凝聚力。

    可等胡亥即位后,由于缺乏各地诸王的制掣,仅仅一个赵高,就能利用宠臣的身份篡位乱政。

    从这个角度看来,郡县制是有弊端的。

    然而,等到汉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开始大肆分封刘姓诸王,结果又怎么样呢?

    文景两代君王绞尽脑汁想削藩,而野心勃勃的诸王们,则想效仿西周诸侯,取代坐镇长安的天子,于是发动了七王之乱。

    这样看来,分封制也有弊端。

    所以,曹魏谋得了汉家天下后,又再一次废分封而行州郡,却迎来了司马氏的专权篡位。

    好吧,等上位的司马氏吸取了教训,重新把分封制视若圭臬,又被八王之乱折腾得基业尽毁、戎狄进犯,让中原陷入生灵涂炭之中

    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君权与臣权、皇权与藩权的权衡拉扯,前世的他也为之而困扰过。

    他甚至在贞观十一年,还打算以世袭刺史的名义试探朝臣,下诏要在关东之地分封李元景和长孙无忌等三十多位亲王大臣——

    除去诸如想借此削弱关陇世家影响力的考虑,最主要是在为大唐遥远的将来考虑。

    他知道历朝历代皆有终结之日,但若将来,子孙中真出现了不可胜任者,以致朝纲混乱,与其让赵高司马氏那般的权臣取而代之,还不如让分封的李姓子孙打进长安来,多少也能为大唐再续几年国祚。

    当然了,这次试探也在满朝文武的激烈反对下夭折了,他并没有亲身体验过分封制的利弊

    既然在已知的历朝实践中,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输赢,并没有孰高孰低之分,那么,这一世,他选择坚定追随父亲的脚步走。

    他知道,秦始皇对加强君权的执念有多深,他绝不会把刚收回来的六国之地分出去,让秦君的权力四分五裂。

    他也知道,世异则事异。

    在这个并无世家盘根错节、干扰朝堂决策的时代,在宗亲势力早被代代秦君、打压得一蹶不振的秦国,在施行了百年商鞅酷法、吏治清明高效的朝廷,秦君的威望之深,想来,也足以震慑那些偏远之地的郡县官吏。

    退一万步说,他是秦国的第二代君王,就算郡县制

    在一个统一大国的施行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弊端,他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改进它。

    而有自己的支持,父亲一定会很高兴的。

    秦始皇见孩子目光澄澈,笑容明朗,显然并未因为王绾的这个提议而伤心,遂放下了心来。

    他转头把目光淡淡看向了王绾,又在对上王绾满是期待的目光后,立刻把目光转向了殿中诸人,

    “王御史的建议,诸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关中贵族立马响应附和,而朝中许多并非来自关中的大臣,也纷纷出言赞同了起来。

    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王绾却心中一沉。

    王御史?以他对陛下的了解,对方只有在很高兴或是很生气的情况下,才会用姓氏加官职来称呼臣子。

    此情此景,陛下的心情绝不会是高兴的,恐怕

    他这念头刚闪过,就听到李斯急促的声音响起,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秦始皇眼中亮光一闪而过,

    “哦,爱卿以为不妥在何处?”

    李斯快步出列上前,肃然道,

    “当年周天子便把天下切为甜瓜,以爵位土地分封诸侯,姬姓王族遍布天下,进则可瞻仰天子,出则可护卫中央,此法善乎?臣以为不善也”

    秦始皇脸上总算又有了笑意,正点着头赞同李斯的话呢,哪知就在这时,齐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