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国日化1981》 40-50(第10/30页)

边跟周渔说:“阿姨姓张,五十多岁, 丈夫就是日化厂的, 孩子不在身边,人挺热情的, 家里是两室,男女分开, 都是上下床, 一个房间四张床, 一个人一天一块钱,包三餐。”

    这条件肯定不多好,周三春挺抱歉:“我问了问, 条件都差不多,如果要住的好,就得去远一点的饭店了。”

    周渔并不在意:“不用去,这里就挺好,住得近消息也灵通。”

    等着到了,张阿姨果然很热情,正做饭呢,瞧见周渔就说:“没等到吧,不着急,只要等着总有机会的。饭菜马上就好,洗洗手准备吃饭吧。”

    这跟住家里真没什么区别。

    有问候的话语,还能回来就有热乎饭吃,比很多小旅馆强多了。

    周渔去放了东西,宋雪梅给她占了个下铺,自己住的周渔上铺,旁边的一张上下铺,下铺摆满了东西,上铺是空的。

    “那个下铺张阿姨住,咱们这屋空了一个铺位。那边张阿姨的丈夫王叔叔住一个铺,还有个从苏省过来进货的,住满了。”

    周渔将东西放好,发现床单被罩都是一股非常清新的味道,显然是洗过干净的,对这里印象更好。

    等着出去,张阿姨已经做好了饭,一个烧毛豆,一个青椒豆腐丝肉丝,一看就清淡鲜嫩,是正经的海市做法。

    跟食堂一样,自己打到碗里吃,到是很干净。周渔就坐在张阿姨的身边,先尝了一口,发现张阿姨看着他们,就笑着说:“味道挺好的。”

    张阿姨松了口气:“我这里苏省浙东的人多,还第一次住北方人,真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吃惯,吃得惯就好。”

    张阿姨好说话,周渔就跟着聊了聊:“我瞧着被褥都洗干净了,您这里除了小点,哪里都很好。”

    “做生意总要干干净净的。”张阿姨抿嘴笑着,“再说,我们就是日化厂的职工,你们来了不弄干净,还以为日化厂不行呢。”

    这就说到周渔感兴趣的地方了,“张阿姨,这里每次都要排这么久吗?”

    大概是每个住宿的人都要问一问,张阿姨驾轻就熟,说的有理有据:“每次都这样。现在已经不错了,原先你们这些散户想买都买不到呢。”

    “这也就是去年年底,市里下来政策了,说是日化行业可以放开供应,不再是原先那样由其他国营单位订货了,否则的话,根本不可能卖给你们的。”

    “你们算是来的晚的,这小徐他们第一批就到了,已经赚了不少钱了。你听我说,就老实排队,拿上一批是一批,你们北方管得严,这种货就是紧俏产品,卖出去就挣钱。”

    “可惜啊!”张阿姨显然也是眼馋的,“走不开,要不我也想赚赚这个钱。”

    周渔笑着说:“我到是觉得您比我们还聪明厉害呢。美国有个故事,说是在上世纪,有个地方发现了很多金子,吸引了许多人去淘金。”

    张阿姨本来还以为周渔随便奉承两句,哪里想到,她居然讲起了故事,还是美国的故事,这年头可有不少人跑去国外呢,谁不好奇,她忍不住地停了下来听故事。

    “那么多人去挖金子,很多本地人也动心了,跟着去挖金子,只有一个农夫却另辟蹊径,打了很多的铲子卖给他们。结果,挖金子的不一定能挖得到,可每个人都要买铲子,这个农夫就发财了。”

    “我觉得您开旅馆跟农夫卖铲子是一样的,都是掌握了挣钱的奥秘。”

    别人夸人,那都是一水类似的话,你们离得近真是沾光了,你们这个不就是守着钱来吗?运气真好。

    虽然说也高兴,可张阿姨每次都觉得还有些不得劲,她干这个买卖也是需要勇气的,也是用心经营的,怎么说来说去,就成了运气好呢。

    周渔这一夸可不一样,不是她运气好,是她聪明,会思考,有勇气还勤劳,张阿姨觉得自己和农夫一样,就是这样的人,立时高兴地不得了:“哎呀,你这个小姑娘真会说话。”

    “哈哈哈,我这就是个小旅馆,不过,我也是这么想的,你们来要做生意,总要住地方,这不就有钱挣吗?他们都说不能弄,我拍板定下的。”

    因为有了这一遭,周渔再和张阿姨聊天,那真是问什么答什么,周渔跟张阿姨打听业务处的处长李晓明,“他也住这个家属院吗?能碰上吗?”

    张阿姨连忙摇头:“分了他房子,原先一直住着,不过放开后,大家都想着找他,他就搬到他岳父家去了。”

    周渔就问:“他岳父家住哪里您知道吗?”

    张阿姨显然被问多了,磕巴都不打,脱口而出:“他岳父是市里的干部,住在市委宿舍,小周啊,你还是老实排队吧,那边是有人站岗的,你根本进不去。”

    “而且,你可别想着路上拦李处长,李处长早就放了话,说是老老实实排队,谁要是想走后门,彻底撤销资格。”

    谁都没想到,李处长还说过这样的话,周三春立时问:“这么严格啊!”

    跟他住一屋的那位徐大哥,一直吃饭没吭声,到了这会儿才把吃完的碗筷一放,说了句话:“这么大厂子,要是没规矩那不就乱了,真以为聪明人就你们啊?这都是大家走过的路了,你们在北方,我在苏省,咱们生意不打架,我说句实在话,老老实实排队,下次就来一个人守着就行,你们呼啦啦来这么多人,花费高成本高,赚不到多少钱的。”

    说完,人家一抹嘴,就进屋去了。

    周三春他们都拧紧了眉头,张阿姨瞧着氛围一般,连忙劝:“赶紧趁热吃,都凉了。”

    哪里想到,周渔顺手给她倒了一杯茶水,居然还聊呢:“张阿姨,那他怎么上班啊?他孩子老婆都搬过去了吗?”

    一般人说到这个程度都放弃了,张阿姨算是见到了钻死牛角尖的,她一看就知道,这姑娘能说会道心思活络,自己有主意,不听劝,不撞南墙是不后悔的。

    她叹了口气,直接全说了,“他坐公交车,他老婆叫于雪,本地人,是二院的大夫,有个儿子今年上大学了,就在海市上的,都不住这里了,小半年都没见过了。我们家老宋就是个普通的职工,人家是当官的,厂子这么大,我们根本不认识,也就了解这么多。”

    “小周啊,你听听劝,”这姑娘说话说到她心里去了,她还是愿意多费费口舌的,“别白来一趟。”

    周渔就笑了:“我知道了,谢谢您。”

    吃了饭,张阿姨在外面收拾,两个男生也跟着进了女生这边屋,直接就问:“经理,你有啥办法?”

    能跟着出来的,自然都是聪明人。开始张阿姨说没戏,他们还很失望,可瞧着周渔根本不管,愣是接着问,他们就知道,周渔肯定是心里有成算了。

    这会儿没人了,自然连忙问:不让私下接触,只能排队,住在有警卫的宿舍,似乎所有路都断了,怎么听都不像是能找到办法的样子。

    周渔直接就说,“我得说服他,但是他又不让别人跟他聊,那就得有个合适的地方,让他听,所以得先探听一些消息。这样,我们分三波,宋雪梅明天去排队去,蒋学名去一趟二院,查查这位于雪大夫是什么科,平时什么时候值夜班。我和周三春一道在附近逛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