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尊首辅养成记(科举)》 40-50(第9/14页)
杨思焕怔了怔,不由想起游街那日张珏这厮说的话,诸如“一夫三侍”的词直往出冒,当下脸就红了。
张珏嗯了一声,没多看那男人一眼,把杨思焕领到里屋,才反问:“你觉得呢?”
杨思焕回过神来,重新将心思拉回刑部道那事上,既然是小太监提的,多半是宫里人,先前以为是齐王,后来又发现刑部由齐王督查,死者永宁侯嫡幼子又是齐王的正君,有这层关系在,齐王是不会保她的。
况且齐王与她非亲非故,也没理由为她这个小人物出手。
而正是因为刑部是齐王的势力范围,且那案的死者身份特殊,能在她手下保人的,想必定是个大人物。想到这里,她低声道:“是宫里的人?”
张珏笑了:“是六皇子殿下。”
杨思焕低声自语:“又是皇子…”
想起早上散朝之后叫住她的小太监。那哪里是太监,分明就是皇子:本朝高门公子到了十三四岁,左耳垂会穿耳洞,为了成亲那日配耳钉,皇室也有这样的传统。就好比现代结婚戴戒指。
那“小太监”明眸皓齿,左耳垂红肿着,看得出刚打耳洞,真的太监是不会成亲的,自然也不会打耳洞。装成小太监出宫的,不用多想,多半就是皇
子了。
“六皇子是唯一的嫡皇子,备受圣上宠爱。”张珏出声打断她的思绪,揶揄道:“杨,你当真艳福不浅,看来早晚要做驸马的,到时候别忘了抬我一手。”
杨思焕回瞪那厮一眼,肃然道:“别乱开玩笑!那位万金之躯,怎可出言辱没?”嘴上这样说,心里想的却是另一桩事,着实心烦气躁。
张珏没想到她会发这么大的火,语速虽和缓,声音却发起颤来。遂话锋一转,说道:“不开玩笑了,其实是太女殿下。”
“太女殿下?”杨思焕眼下闪过疑色。
“我与太女殿下早前就认识,却没交情,她那日去刑部有其他事,我试着上前诉了状,她便顺带将你捞了。”张珏轻描淡写地说道。
当真如她说得那般轻巧?杨思焕追问:“这样说来,那日你去客栈跟我说的事,全是从太女那里知道的?”
张珏望着屋梁:“算是吧,天色已晚,你该回去了。
还有我当时试图提醒过你,你不该接典籍编纂一差。
不过,你既然接了,就该好好做。“语气老成,像在教导晚辈。
杨思焕撩开帘幔,回望那厮身上的官服尚未换下,正盘腿坐在长几前,目光深邃。
年纪轻轻心思却沉,说出这番话来,大有老官着新服的即视感。
杨思焕清楚,张珏这厮的厉害之处,不单单在念书上。
不消二十年、十年,抑或是五年后,说不定那厮就能露出头角。
她提步往外走,身后传来慵懒的声音:“慢走,不送。”
***
时光荏苒,花开花落,转眼间已过了两年。
傍晚,杨思焕踩着红霞从长安门下走出,绯红的袍服迎风飞舞,守门的侍卫对她视若无睹。
像她这样的小官,进宫前都要侯半天,皇上中午就诏她,她却在宫外等了小半个时辰,不然也不会这么晚才出宫。
不过,这些她都不在乎了,站在春风里,她的心也荡漾起来。
她昂首阔步走到不远处,上了马车。“回家。”
车夫春春应道:“好嘞。”说罢,扬鞭打马。
去年春天,杨思焕刚因编撰《天时策》升封六品吏部主事,跟着太女下赣州赈灾,顺路捡了一个孤儿回来,便是春春,这小子天天赶马接她放衙。
“大人,您看起来心情不错。是有什么好事吗?”春春问。
杨思焕勾着嘴角。
“有吗?”她有些忧心:方才在宫里有没有露出悦色?
她行走官场的两年,最先学到的便是喜怒不形于色。好久没这样,当着别人的面轻松的笑过了。
其实也不算是好事,反倒是苦差。
皇上敕封齐王为定北大将军,将北平封给她。这事不知道被奏了多少回,拖拖拉拉犹豫了两年,终于敲定了。
内阁大臣们商量之后,上书要求礼部尚书陶镇东尽快出使北平,亲送封令。
而杨思焕前不久被擢升为从五品礼部员外,半年后又要科考了,礼部难得也忙起来,她作为新任员外,业务不熟,暂时顶不上用,整个礼部就她最闲。
这次皇上将她诏进宫,就是叫她随陶镇东一道出使北平封藩。
杨思焕捺不住澎湃的心,缓缓捏紧拳头,颤声道:“春春,去乌衣巷的首饰铺。”
“好!”
马头当即一歪,拐了个弯
***
驿站中,杨思焕躺在床上咳了几下,风雨兼程近两个月,她实在没扛住,病倒在路上。好在只是小伤寒,没什么大碍。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眼下正是梅雨季节,纵是北方的荆州,空气中也是潮的。
“咚咚咚”
杨思焕隐约听到敲门声,便道:“门没闩,请进。”她昨夜起了烧,今晨刚退热,此时腿脚酸软,实在不想起。
尚书陶大人推门进屋,温声问询:“子初,你好些了吗?”
子初是杨思焕的表字,太女亲赐。
杨思焕见来人,连忙爬坐起来,准备下床见礼。
陶大人却抬手:“诶,俗话说‘老不拘礼,病不拘礼’,左右也无旁人,你我不必见外。”
听她这样说,杨思焕也就没动了:“多谢大人。”
“看你这样子,今日怕是动不了程,也无妨,正好歇息一日。”陶大人道。
杨思焕一怔,开口说道:“没事的,大人,我这就起来,不能再耽误了。”
陶大人微微一笑:“我看还是算了。”说着,就坐在一旁椅子上,道:“十多年前本官被指派到顺天府,也就是北平,举行乡试,路上小病一场,当时年轻气盛,觉得不碍事,拼命赶路,结果小病就拖成大病,险些丢了命。所以说,年轻人不要逞强。”
不知是自己病了还是怎么的,杨思焕这一刻突然觉得这陶大人像个慈祥的长辈,以前一直觉得其人冷漠,尤其是对她。
“好,下官知道了,听大人的。”杨思焕应道。
陶大人点点头,扭头望着窗外,雨帘被风吹得来回摇荡。
“这雨还有的下啊。”陶镇东感叹道,接着话峰一转,问:“你家还有其他姐妹吗?”
“我是家中独女,另有两位兄长在老家。”
“那子初你可有婚配?”陶镇东再次亲切地唤了她的字。
杨思焕心头一紧,回:“回大人,下官已有婚约。”
陶镇东哦了一声,面不改色地继续说下去:“你是徽州府的,啧,我想想,你们那边吃的东西不少,诸如鸡油烧饼之类的。”
杨思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