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幻: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建安幻》 100-110(第5/22页)

中,等她再次回过神来,已经鬼使神差地上了黎靖北的轿。

    眼前的男子垂首端坐着,狐眸半阖,面若冠玉,容色倾城,垂下的长睫似一排小小的扇子,委实好看极了。

    唐璎不知他为何会突然出现在此处,三月未见,也不知他后腰的伤好了没,听他说要赴宴,又开始担心宴上是否会出现刺客……

    她有千言万语想问他,可话到嘴边只剩下一句——

    “陛下在来青州府的路上,可曾见过利芳和小仇大人?”

    黎靖北眼神微顿,眸中泛起淡淡的失望之色,似乎对两人久别重逢后的第一次谈话有些不满。

    “未曾。”他抿了抿唇,摇头否认道——

    “朕怕来不及,没走官道。”

    唐璎皱眉,“来不及什么?”

    黎靖北并未正面回答她,只道:“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见她眸中含忧,似乎心有牵绊,又宽慰道:“你放心,朕已经让崔杭带人过去接应了,况且仇锦武功不差,不会有事的。”

    “那就好。”

    话是这么说,唐璎却并未完全放下心来。

    黎靖北此次出行未带锦衣卫,只有康娄和张己两个随侍跟着,就连藏在暗处的崔杭都被他用了起来,很显然,孙少衡和周皓卿已经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不多时,马车在闹市小院的门口停下了。

    唐璎疑惑抬头,不是去赴宴吗?怎的将她给送了回来?

    黎靖北却神秘一笑,“下来吧。”

    唐璎将信将疑地下了轿,推开门,一阵清甜的饭香扑鼻而来。

    “这是……”

    小院内,数十盏游龙似的宫灯依次排列着,屋宇廊檐下处处挂着红绸,暗影浮动间,有炽碎的光芒闪动,一扇漆嵌百宝屏风置于湖景中央,上书蔡君谟的“馀生事事无心绪,直向清凉度岁年”,右下角,还有一方极小的字体——

    “谨贺阿石寿诞。”

    璎,类玉之石也,坚实纯净,灵秀至美。

    阿石是唐璎的小字。

    屏风上的笔法她很熟悉,曾在宫中见过无数次,望之不由胸口泛酸,“陛下……”

    黎靖北弯眸一笑,声若暖旭,“喜欢吗?”

    唐璎正欲回答,灶房内传来一声女子的吆喝——

    “寒英,过来端菜!”

    唐璎循声望去,只见灶台间,古月和杨九娘正挥舞着锅铲,阵阵热浪下,两人的衣裙俱被汗水浸湿,眼角眉梢却洋溢着和暖的笑。

    钵锅内,一块红肉将将下锅,溅起点点油花,发出“滋滋”的声响,小院瞬间香气四溢,让人食指大动。

    姚半雪则半蹲在灶台底下添柴,他看起来面色红润,气色好了不少,但似乎不常干这事儿,只是随意拨弄了两下,白皙的脸蛋便被浓烟熏得黢黑,看起来颇为滑稽。

    见唐璎望了过来,眸珠微微动了动,颊侧泛起一抹薄红,短促地“哼”了一声,又侧过头去煽火了。

    劈柴的崔明和率先看到了黎靖北,方欲过来请安,黎靖北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矮身往灶房内走去了。

    星沉月落,华灯初上,数十盏宫灯悬浮于夜空当中,掩映在丝丝缕缕的红绸间,罗绮飘香,朦胧而璀璨,如一片融融星海。

    这一切,美得像一场梦。

    而这场绮梦,只为她而造。

    唐璎瞬间恍然大悟——

    赴宴赴宴,赴的原来是她的生辰宴。

    说来不及,怕的原来也是赶不及她的生辰。

    仰头看着漫天的星光,她忽觉喉头哽咽,却又不忍破坏这难得的夜晚,便深吸一口气,止住了泛滥的情绪,笑着去灶房门口端菜了。

    半柱香后,所有菜色俱已上齐,众人也逐一围了过来。

    因地旱一事,青州府粮食短缺,是以膳桌上的菜色虽然瞧着丰富,却也并不铺张,差不多正好是六个人的用量。

    膳桌不大,主座的空位留给了黎靖北,姚半雪、崔明和坐在膳桌的左侧,唐璎、古月、和杨九娘则坐在右侧。

    “陛……陛下呢?”

    许久不见黎靖北落座,杨九娘显得十分局促。

    从巳时接到圣上亲临的消息起,她便有些魂不守舍,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无从窥见圣颜,而她不仅见到了,还能与之同席。

    这一切就像一场梦,到了此刻,她仍旧觉得有些不真实。

    唐璎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肩,莞笑道:“九娘莫慌,他在灶房里头煮面呢。”

    这是两人婚后的习惯,东宫四年,无论各自有多忙,他们都会在寿诞日为对方煮上一碗阳春面。

    皇帝亲自煮面?

    九娘瞪大了眼睛,看向唐璎的目光也霎时染上了震惊——

    “寒英你莫不是……救过陛下的命吧?”

    唐璎听言猛地一呛,眼神闪了闪,含糊道:“算是吧……”

    这话她只说对了一半,救确实是救过,然而并非她救黎靖北,乃是黎靖北救她,还是……三次……

    九娘闻言顿时露出敬佩的目光,看她如看为国捐躯的英雄好汉。

    欣赏了一阵后,她从椅凳上拿起一个软布包,笑意盈盈地献上——

    “给寒英的生辰礼。”

    唐璎双手接过,轻轻捏了捏,似是裙赏之类的织物,遂展言笑道:“多谢九娘。”

    九娘道了声“客气”,又似想到了什么,温声提醒道:“里头还有田大人的木雕,今日他走的急,没来得及送出去。”

    又是木雕?

    唐璎无奈地笑了笑,暗叹利芳对木工还真是情有独钟,每逢她生辰都得送,这一送就是十年。

    九娘起头后,古月和崔明和夫妇俩也分别送上了各自的贺礼——

    一方玉镯和几册孤本。

    玉镯是崔明和送的,用的是上好的和田玉,寓意长寿康健,福泽绵长,孤本则来自古月,其上列举了咸南历年来刑法的改革与变迁,于律法的修订大有裨益。

    唐璎心怀感激地逐一接过,并道了谢。

    最后是姚半雪,他送的是一把剑,剑身上划痕遍布,锈迹斑斑,手柄处还缺了一小块,与其说是剑,倒不如说是一堆废铁。

    “靳御史曾用这把剑,亲自斩了他儿子。”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微变,不懂他为何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突然整这一出。

    姚半雪却不觉如何,寒眸专注地盯着唐璎——

    “本官望你能如靳御史一般,坚守本心,秉公办事,走出自己的清明路。”

    清明路

    唐璎眸色微顿,忽而想起了那名致仕两年的老御史。

    靳平是姚半雪赴任之前的副都御史,为人刚直,两袖清风。

    嘉宁年间,他在察觉到自己儿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