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幻: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建安幻》 80-90(第9/20页)

拉紧了些,复又伏回桌案前。

    这封信她修修改改花了近一个时辰才写完,说罢青州的情况,又提到了史嵩和唐珏钱粮交易之事,疑心是去年的赈灾款项出了问题,请旨圣上遣人过来调查。

    写完后,她盖上官印,将信放入封套内,次日一大早亲自送去了通政司。

    信寄过去很快,两三日便可达,然而朝廷的赈灾款却没那么快下来,就算是急赈,经过报灾、勘灾、审户等一系列程序后,放赈的过程也仍要持续月余。

    之后的半个月,各州县陆续开始自救,有粮的开仓放粮,没粮的向邻州借,哪怕是陈米、烂米都变得稀如珍宝。

    朱又华未曾料到今岁的灾情如此严重,地旱之广,饥民之多,足以将整个青州颠覆成一片荒海,就连史嵩带回来的那两万石粮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放了府署的大半粮食,而后又向邻省借了一万石,饶是如此,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些粮很快也会难以为继。

    天灾之下,官民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

    代表官方的按察副使崔明和负责管理灾民,制止暴乱,安抚民心,而民间的义商则以古月和史嵩为首,他们或捐银捐粮,或设棚施粥,赈济乡民。眼见入了秋,就连杨九娘也跟着无偿做了许多冬衣、鞋袜之类的织物帮助百姓御寒。

    田利芳一边研究着地旱的成因,一边探寻着土壤改良之法,每日早出晚归,弄的浑身灰扑扑的,连九娘看着都有些不忍,忧心他吃不上饭,偶尔还会送些吃食过去。

    史鑫于做官行商上都没有天赋,对木工倒是颇有研究,听说山间野果多,连夜改善了数十把采摘工具,带着阿东和一干男丁上山采果去了。野果虽然不如藜麦饱腹,却也能勉强充饥,至少使人不至饿死。

    天灾之下,官民互济,齐心抗灾,士农工商,不分贵贱,通力合作。

    看着眼前众志成城的景象,唐璎心生触动,这约莫就是黎靖北的愿景吧。

    四业平等,始为安邦之道。

    半个月后,朝廷派来赈灾的官员到了,朱又华前去接待时,唐璎也看清了他的长相,不免有些惊讶。

    此人约莫知天命的年纪,一身朱衣跨坐在骏马上,五官板正,下巴上还留着几缕美髯,如炬的目色中闪着精光,似一只洞悉世事的老狐狸。

    ——竟是户部尚书姚思源。

    姚思源翻身下马,似笑非笑地看了朱又华一眼,直言道:“听闻青州府地旱颇为严重,圣上特派本官前来放赈。”

    唐璎了然,从建安到青州,他们一行人费了将近两个月才赶到,而姚思源却未及半个月就到了,显然是快马加鞭赶来的。

    她所奏之事,黎靖北到底还是上了心。

    朱又华则是相当震惊,不明白陛下为何会派一名二品大员过来放赈,还是位户部的堂官,他不敢怠慢,赶紧将人请了进来。

    出乎意料的是,此事竟也惊动了易显。

    姚思源跨进府署还没半刻钟,易显竟也赶了过来,见了人,脸上挂起和煦的笑容,“恭迎尚书大人驾临山东。”

    姚思源乃京官,又是户部的话事人,虽说职级只比易显高了半品,权力却比他大上不少,更何况,他此番也算是天子亲派的钦差,易显对他自然是毕恭毕敬的。

    待易显行完礼,两人又寒暄了一阵,姚思源问他:“山东地旱后,布政司、按察司、以及都指挥司俱忙得不可开交,令子身为按察司的长官,为何独独不见他的身影?”

    他这话问得有些犀利,隐隐带有审问的姿态,可偏生眸中含着笑,面上又是一副松快的神情,似是在闲聊。

    易显摸不准他的态度,停顿片刻,垂眸回道:“犬子近日染了天花,不便出门,未免祸及百姓,下官将他隔去了别庄静养,目前按察司的一应事物皆由崔副使暂理,尚未出现错漏之处。”

    “天花?”

    姚思源意味深长地咀嚼着这两个字,眸中迸射出若有所思地精光。

    易显颔首,又道:“染病虽非犬子所愿,误职却是事实,大人安心,待犬子病愈,下官定会让他亲自去按察司请辞。”

    唐璎闻言大惊,易启温不过是临时染了疾,事后罚俸即可,缘何会闹到辞官的境地?

    况且……易启温不是易显的独子么?易显不替他遮掩便也罢了,哪有老子亲自摘儿子官帽的?

    她看向易显,眸光变得复杂。

    姚思源“哦”了一声,顺势对易启温的情况表示了关心,而后话锋一转,从善如流道:“既如此,一应银粮相关的赈资,本官便交由崔副使主理罢。”

    易显皱了皱眉,似是想说些什么,却又不好开口。

    片刻后,他抿了

    口茶,状似不经意般提道:“按说放赈一事,当由户部侍郎或陛下特遣到地方的巡抚受理,尚书大人身为一部之首,向来席不暇暖,日理万机的,缘何会亲自过来呀?”

    林建乃户部左侍郎,又兼任过维扬巡抚,按说派他来青州放赈才是最合适的,然而非但他没来,来的人还变成了姚尚书。

    听了这话,姚思源只是笑笑,“一切都是陛下的意思,个中细节本官也不敢多问,身为臣子,只管服从安排便是。”

    姚思源是说惯了官话的,一番话说了跟没说似的,休想让人从他身上打探到任何信息。

    易显思索片刻,旋即了然,前年维扬的那起科举贪墨案影响深远,不仅让受卷官和李翰林接连落马,鹿鸣宴上还死了人,就连天子特派的布政使亦身殒府署,而彼时身为巡抚的林建想必也受到了波及,况且鹿鸣宴还是他主持的。

    放赈一事毕竟与钱粮挂钩,或是因为李翰林的前车之鉴,陛下不愿再相信他了。

    思及此,易显心中已有了计较。

    此后,几人就青州府目前的形势聊了许久,酒酣耳热之际,姚思源突然话锋一转:“其实此来青州,除了放赈外,本官还想看看去年蝗灾的赈灾账目。”

    不知是不是唐璎的错觉,她总感觉姚思源说这话时,易显的目光若有似无地朝她这边闪了一下。

    此言一出,易显尚算镇定,朱又华却肉眼可见地慌了。

    “大人这是要查查查账?”

    他内心哇凉一片,难怪圣上会派个户部尚书下来呢!正二品的大员,又顶着个钦差的身份,他若想查点儿什么,谁敢阻拦?!

    朱又华自己倒不惧被查,就怕手底下的人不干净。他是一州之长,若是真让姚思源查出点儿什么,无论是谁,他都会受到牵连,升官的事儿自然也就没了着落,届时若真出了事儿,他是帮,还是不帮?

    最头疼的是若非某件事儿真露了苗头,圣上也不会突然派人过来查账。

    他正焦急着,易显那头却显得十分坦然,见他迟迟未动,黑着脸斥道:“尚书大人的话你没听见吗?还不快去?!”

    朱又华抿紧唇,哆嗦着应了声“是”。

    他深吸一口气,好在今日来的不是锦衣卫,若是真发生点儿什么,倒也还有转圜的余地。

    须臾,一摞摞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