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汉初成开国首相: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到汉初成开国首相》 120-130(第2/15页)

    她盯上了赵王刘如意,可刘邦为了防她,将周昌派到赵国为相,当年周昌为了不让刘邦废太子,可是做了许多事。

    周昌对她有大恩,她要越过周昌才能对刘如意与戚姫下手。

    吕后盯上了赵地,这片肥沃的土地如果并入中央朝庭,那么朝庭就能彻底稳住,反之,如果刘如意长大。

    再是个优秀的王,她儿子刘盈这样子,到时候她再年老,这让她睡不好觉,还有戚姫,她必须死,才能解她心头多年憋闷之气。

    未央宫的兰池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吕雉冷峻的面容。她目光落在面前的地图上——赵地,富庶辽阔,兵精粮足,如今却由那个贱人的儿子刘如意占据。

    “陛下驾崩前,特意让周昌去赵国为相,就是为了防我。”她冷笑一声,眉目俱冷。

    审食其低声道,“太后,周昌当年力保太子,对您有大恩,若直接对他下手,恐遭非议……”

    吕雉缓缓抬眸,声音很冷,“恩情?呵,他保的是刘盈的太子位,不是我的命。如今刘盈懦弱,若让刘如意在赵地坐大,日后必成祸患。”

    她指尖重重按在邯郸的位置上,一字一顿,“赵地,必须收回。刘如意,必须死。”

    ——

    魏倩得知消息的时候,正在与萧何商量功臣阁的事,萧何对功臣阁其实很是高兴,他老了,精力不济,看奏折看了会就头疼,但要他建这个就很好了。

    “魏相的想法很好,如今帝业已成,建此阁,既可彰显功绩,又能安定人心。”

    魏倩却不只打算建功臣阁,“不瞒萧相,我还想建烈士碑。”

    “烈士碑?”

    魏倩点头,这是顺带的,就在功臣阁广场上,竖一个大碑,为昔日战场而死只能就地掩埋的兵士们留个纪念。

    “昔日楚汉相争,多少将士战死沙场,尸骨无存,甚至连姓名都无人记得。他们虽非王侯将相,但若无他们浴血奋战,何来今日大汉?”

    萧何沉默,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战场上的尸山血海——那些无名士卒,倒在泥泞中,再也没能爬起来。

    “魏相想如何做?”

    魏倩指向图样,“就在功臣阁前的广场上,立一座巨碑,刻上敬马革裹尸的同胞们,烈士英雄,永垂不朽,供后人祭奠。天地英雄气,需要被歌颂,不止是王侯将相,还有那些前赴后继在战场赴汤蹈火的人们。”

    “魏相啊,这个算不算夹带私货?”萧何想了想,“无妨,我这把老骨头,不怕事。”

    “萧相大义,这千秋功业,舍您其谁!”她大吹彩虹屁。

    然后有人来报,萧何收到了吕后召赵王回长安的旨意,与魏倩面面相觑。

    萧何叹了一口气,“魏相,为人臣,君王的角逐就别管了,明哲保身。”

    魏倩点了点头,这个真管不了,她要管吕后绝对不是以往的小打小闹,一个开大的太后,对她来说还是太危。

    她不作这个死,她与戚夫人不熟。

    第122章 忠臣皇帝,这就是权力……

    不久,长安使者至赵,宣读诏令,“皇帝思念幼弟,特召赵王入京觐见。”

    周昌立刻警觉,沉声道,“赵王年幼,路途遥远,恐染风寒,臣请代王入朝。”

    使者面露难色,“这是太后的意思……”

    周昌冷笑,“先帝遗命,命我辅佐赵王,若赵王离国,出了差错,谁来负责?”

    使者无奈,只得回禀吕雉。

    吕雉站在殿内,案上有一奏折,那是从赵国送来的奏报——赵王刘如意勤习兵法,周昌辅佐有方,赵国仓廪充实,民心安定。

    她的目光渐冷。

    “如意……戚姬……”

    这两个名字像毒蛇般缠绕在她心头多年,当年刘邦宠爱戚姬,差点废了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若非周昌在朝堂上以死相谏,甚至不惜触怒刘邦,直言“臣期期不以为可”,太子之位早已易主。

    周昌对她有大恩。

    可如今,他却成了她最大的阻碍。

    邯郸,赵王宫内。

    十岁的刘如意正在习剑,周昌站在一旁,眉头紧锁。自刘邦驾崩后,他日夜警惕,生怕吕后对赵王不利。

    “相国,您为何总是忧心忡忡?”刘如意收剑,天真地问道。

    周昌勉强一笑,“大王年幼,臣只是担心国事。”

    他望向长安方向,心中暗叹,“先帝托付我保护赵王,可太后……岂会善罢甘休?”

    数日后,第二道诏令下达:“周昌辅佐赵王有功,特召入长安,加封御史大夫。”

    这一道调令,若周昌抗旨,便是大不敬;若他离赵,刘如意便再无屏障。

    邯郸城内,周昌攥着诏书,手指微微发抖。

    “太后这是要,要逼我离开赵王。”

    他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对刘如意深深一拜,“大王,臣,臣不得不去长安了。”

    刘如意不解,“相国为何要走?”

    周昌苦笑,“臣若不去,便是抗旨,恐连累赵国。”

    他紧紧握住刘如意的手,“大王切记,无论长安来何诏令,绝不可独自入长安!”

    周昌入宫述职,跪拜行礼。吕雉端坐于上,缓缓开口,“周相国,赵地治理有方,朕心甚慰。只是如意年幼,久居藩国,朕甚思念,不如让他回长安小住?”

    周昌面色一沉,立刻叩首道,“陛下,先帝临终前嘱托臣辅佐赵王,臣不敢懈怠。赵王年幼,若离封国,恐生变故!”

    吕后眉目俱是冷色,“周相国,你是在教朕做事?”

    周昌额头渗汗,但仍挺直脊背,“臣不敢!只是先帝遗命,臣不敢违!”

    吕雉冷笑。

    “好一个忠臣。”

    周昌回到赵国,立刻加强戒备,严禁赵王刘如意离开邯郸,甚至减少他与外界的接触。

    但在他离开的这短短时间内,吕后的爪牙早已渗透。

    赵国臣子被收买,暗中向长安传递消息。

    赵国边境驻军将领悄然更换,新调任的将领是吕氏亲信。

    长安派来的使者频繁出入邯郸,名为慰问,实则监视。

    周昌察觉异样,却已无力回天。

    终于,吕雉等不及了。

    她以“太后思念幼子”为由,再次下诏,命刘如意入朝。

    周昌怒极,直接上书,“赵王体弱,不宜远行!”

    吕雉震怒,直接派使者持诏书至赵国,当众宣读,“周昌抗旨不尊,即刻押回长安问罪!”

    周昌被强行带走的那一日,刘如意惊慌失措地拉住他的衣袖,“相国,我该怎么办?”

    周昌老泪纵横,跪地叩首,“大王……务必保重!”

    周昌被囚禁于长安,吕雉亲自召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