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现代后向古人直播日常: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越现代后向古人直播日常》 40-50(第7/28页)

微一笑:“怎么不进去,快上课了吧?”

    元宁惊醒,赶紧跟两人挥手:“飞渡哥哥拜拜!谢叔叔再见!”

    那老师才是最震惊的,看着年龄还没自己零头多的学生哒哒哒地跑进教室,四下张望找了个正中间的位置坐下。

    想过是那个七八岁的,都没想过是这个丁点大的。

    大盛朝人都被他的表情给逗得忍俊不禁。

    [此人定然以为五皇子还是启蒙孩童,不应该到这里学习吧。]

    [是极,兴许还会认为他应当还在家里学拼音文字。]

    [这就是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

    [门也给搭上了,这下那个助理只能站在门口瞅了。他果然难以放心孩子独自在学校中,这也是人之常情。]

    “小朋友,你今年多大?”那老师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面色很快就恢复平静,唠家常似的跟元宁说话。

    就算周围只有自己这一个学生,面对老师时元宁也是不慌不忙,字正腔圆地说:“回老师的话,我五岁了。”

    老师点点头,又问了他的名字,后介绍自己姓亓,喊他亓老师就行,才开始进入正式的讲学。

    他并非是只凭口述,而是打开了一早就准备好的PPT。

    拥抱科技并非只是年轻教师的特性,还有赶时髦,觉着此物教学确实有益的老教师慢腾腾地学习此物,并不怎么抗拒。

    大盛朝人就看着他慢悠悠地投屏,动作虽不快,但每一步都很稳,没出过任何差错。

    尤其是那些私塾学堂的夫子,包括国子监的祭酒都仰起头仔细地看着——那个时代的夫子是如何教学的呢?

    “我们就从迄今为止最早发现的历史开始学起来——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笑话,云南元谋人和北京周口人……”

    他们本来觉着几千年的历史就已经是很长很长的时间了,没想到最早竟然还能从万年前讲起,那应该是多么悠远漫长的岁月。

    好些人不爱听这些,面色一苦地回去睡大觉了。

    多数人也只是边干活边听一耳朵,对劳什子历史并不感兴趣。他们不知道学了过去发生的事有什么用,难不成还能回去改变不成?

    但也有些人和元宁一样津津有味地听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哪里就没有用处呢。

    他们很快就知道为何这名夫子要讲述千万年前人类的历史了,当直立猿进化成人类的迭代图在PPT上面显示出来,许多人发出惊呼声。

    这样的学习手段无疑是极其高明的,就算是没有实物,也能通过图片让学生感知到那句话的意思、画面,不用再凭空想象,也在无形之中增长了学生的许多见识。

    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就再也不是贵族阶层的特权了。

    也正是这种神异手段,才让他们对人类进化史的图看得更加清晰。

    [这、这简直是在胡言乱语!我们人类怎么可能是从禽兽进化而来的?]

    [好神奇,完全真是从未设想的进化论道路,不知道他们那里的人研究这个做什么?]

    [无凭无据,从何得知?那些猿猴确实有几分机灵,可同人相比还是差距甚大。]

    有些人并不能接受自己之前竟然是那样丑陋野蛮的猴子,有的人却已经在思考起现代人研究这些的用意了。

    “……因此,那时候就被成为旧石器时代,我们通常用工具来划分人类早期。”

    亓老师并没有因为元宁年幼就敷衍了事,并不是草草讲完知识就成了,还是说得十分生动。

    并且他也没刻意把内容说得稚嫩天真,连口吻也是面对他从前那些手底下的大学生来讲授的。

    元宁却也听得兴头。

    知晓了那个时代的原始性,也清楚了他们人类是在那时候学会使用了“火”,再到后来渐渐会保存火种,使人类一下从茹毛饮血走到了文明之中。

    火的发现自然是伟大的,种种好处简直不胜枚举。

    大盛朝人早已习惯了使用火来焚烧柴木,埋锅做饭,照明表演,却从来没有探究过它的来源。

    现在发现这是祖先们研究出来,然后造福他们的,心情还有些微妙。

    他们听那个世界的人研究历史,当然也不是无凭无据的,竟然还有充足的史料和研究证明着之前的一切嘞。

    “如今经过各种仪器检测,秉承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敢往教科书上写,不然就会教坏小孩子。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还谎话成篇。”亓老师摇摇头,“是以,我们研究历史总要从多方面论证、考察,绝不会单凭一家之主就笃定这是真实史料。”

    大盛朝的史官垂笔顿住,简直和那位在天幕上侃侃而谈的夫子心生共鸣。

    他们记载历史,不就是为了给后人还原一个真相,尽可能地追求事实,让他们能够以史为鉴么。

    那老师讲得很碎片化,也很简单,应当也是看在学生年纪不大的份上,稍微调整了一下讲授的内容。他教了这么多年书,早已将这些教学内容铭记于心,不必使用教案都能信手拈来。

    在强调完了距今多少年和元谋人与周口人之后,他就着重讲到了原始农耕生活。

    耕种和房屋是同大盛朝人息息相关了,可以说除了那些贵人子嗣,其他老百姓哪个不是日日同土地打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竟有种奇妙的亲切之感。

    民以食为天,种植业哪怕是到了如今也极其重要。

    “当初还是刀耕火种,这样的种植方式极其粗放且落后,基本上就只能靠天吃饭,对土地的利用率也很低下,最后种出来的粮食几乎看不到多少。那些工具也都是石头做的,工具这么差,如何能开发土地呢。”

    元宁暗暗点头,他在进入冷宫前还是锦衣玉食的皇子,入了冷宫后,也同母妃过了一段自给自足的日子,并非全然一无所知。

    上次学了如何给粮食增产后,方知精耕细作的举足轻重。

    那老师又提了一下生产工具和土地利用对粮食种植和收获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众人方知这里面的道行可深着呢。

    元宁本来还在听着,这时候却举手问:“亓老师,所以生产工具改进了,就一定会让种粮和收粮的效率提升吧?”

    效率一词初听还有些奇怪,但是后面举了几次例后,大家也慢慢理解了这词的含义。

    其实大盛朝的夫子对元宁这一行为并不是很赞同,夫子还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课呢,突然就打断了讲话,实在无礼。

    将疑问攒到后面,待结了课后,一并询问才是正道。

    不过这本来就是亓老师自己教元宁这样做的,他自然不会生气,回答了元宁的困惑:“当然。你想一想,本来需要两个人干的活,一个人就能干完。本来一天才能做完的事,半天就能做完。工具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元宁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他只是要更进一步地确认,然后再琢磨着能不能学一些改善农具的教程。

    小孩不知道对百姓的苦难而言,这些生产发明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