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辅导夫君考状元》 60-70(第2/14页)
人来这里吗?”
曾芸芸摇摇头,道:“我是陪同窗来的,他们两个都是交流生。”
沈有容问:“曾兄来自哪个书院?”
曾芸芸道:“哪个都不是。”
沈有容疑惑道:“哪个都不是?那是……”
曾芸芸想,就知道你猜不出来,只好道:“社学。我们都在社学读书。”
沈有容道:“那肯定是极好的社学。”
曾芸芸一笑,心道:这话,不知道曾夫子爱不爱听。
二人办手续很快,报上自己的姓名、年龄、读书程度和来之前隶属的学校即可。听闻曾芸芸来自社学,办手续的人还是有些吃惊。不过这样的人之前并非没有过,只是他们多数都待不下去,参加了一两次考试,便灰溜溜地离开了。在这个人的眼中,曾芸芸也难逃这种命运。
沈有容在登记时,专门问了在同批报名、同批通过考试后能否与曾芸芸分到同一个讲堂中学习。不过他没有问出结果,那人只是告诉他有这个可能。
登记之后,曾芸芸便去门口继续等肖平。沈有容道:“左右我无事,便陪曾兄一起等你的同窗。”
曾芸芸不好拒绝,便和沈有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不一会,交流生便在汪夫子的带领下有序返回。
刚刚经历了祭祀的洗礼,面容还有点严肃的解鉴看到曾芸芸和沈有容站在一起说话,忍不住对肖平道:“肖平,不好!你看到那人的眼神了吗?他仿佛要和你抢老大!”
第62章 校园的感觉多了一个跟屁虫
沈有容和曾芸芸一起,早已待了一个时辰。时间虽短,可是他却观察她很多次了。这些观察,有明目张胆的看,有看似随意的瞥,有悄无声息的窥。
纵然清楚地知道曾芸芸不是他朝思暮想的圆儿,而且还是男儿身,可是相似的相貌以及近眉眼间的近乎一样神色,让他总是忍不住去看曾芸芸。
如此观察了很久,他觉得曾芸芸有点奇怪,却又说不清楚怪在哪里。
不用解鉴说,肖平也看到了曾芸芸身旁站着的沈有容。他也看到了,沈有容在偷偷打量曾芸芸。
听了解鉴的话,肖平忍不住就笑了:“不怕他抢,因为他抢不走。”
肖平说完,加快了脚步。曾芸芸早已经看到了他,在向他招手。
曾芸芸看到肖平走过来,道:“祭拜结束了,接下来要做什么?”
肖平道:“接下来便会给我们分配讲郎。不过还有一些杂事要处理,可能会耗费不少时间。不如你先回去歇息,不用在此等我了。等忙完今日,我打听一下书院的章程,看看如何让你旁听。至于午饭,你可以去街上的酒楼吃一些。另外,房间里还有阿丰买的点心和水果。”
曾芸芸道:“刚刚我遇到康解元了,他已经许我在书院旁听。所以我就先不回去了。回去之后,一个人也是无聊。对了,这位是沈士弘沈兄,也是刚到吉安府。他来自湖南岳麓书院,刚刚和我一起报名。”
沈有容对着肖平抱拳道:“在下沈有容,贱字士弘,还请兄台以后多多指教。”
肖平和解鉴看到沈有容英姿勃发的样子,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男子。二人拱手作礼,道:“幸会。”
肖平和解鉴各自介绍了自己,因为时间紧张,便匆匆去了。他们约好忙完之后与曾芸芸在正门后的院内连廊见。
肖平和解鉴随着交流生一起来到了一处讲堂内,然后开始分配讲郎。所谓分配讲郎,就是给他们指定老师。毕竟交流生足有几十人,一个老师根本教不过来。
山长康啸林和监院汪先生都来到了讲堂内。
分配之前,有一位讲郎给所有交流生简要介绍了白鹭洲书院的情况。
白鹭洲书院分为十个学区,吉安府及所属九县的学生各占一区,又另设了东西二学区,东区专供交流生居住,西区供各府县游学者居住。各学区均设厨房、饭堂、厕所等配套生活设施。
至于教学方面,学生则被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各自教授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外舍、内舍和上舍的学生逐级递减。外舍生多数为初学的学生,大多没有参加过县试或府试,或者是参加了却名落孙山的。内舍生和上舍生,则多数为通过了县试和府试的学生。内舍生和上舍生的目标很直接,就是中秀才。
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的变动,依照书院组织的月考进行排名,连续两次排名靠前的进入更高的舍,连续两次排名靠后的滑落到更低的舍。自然,连续两次位居外舍生末尾的会被淘汰出书院。
所有的交流生,除了个别年长的通过了县试,成为内舍生外,其余的都是没有参加过县试的年轻学生,自然被分入了外舍。
和肖平、解鉴一样,沈有容和曾芸芸一旦通过考试进入书院,也都是外舍生。
外舍生在学区里是没有住宿的地方的,这也足以激励所有外舍生为内舍和上舍的名额努力。
白鹭洲书院的这种制度,并非独创,而是当年王安石在太学中所创。当年王安石想通过月考递补升降,以此取代科举取士。后来,这三舍升补法随变法失败被废除,却被地方官学和书院采纳。
交代之后,所有交流生先拜孔子、朱子,然后拜见山长康啸林。
肖平和另外八名来自各地的交流生,有了一个共同的讲郎,名为袁源。九个学生一起拜见了袁源,献上了拜师六礼。
提高交流生的水平,是给白鹭洲书院扬名。书院高层都很重视,派来的老师也都是精英。
袁源是一位举人,差不多四十岁,面容清瘦,却有亲和力。他向肖平和其他学生送出了葱和糖作为回礼。“葱”与“聪”是谐音,指心思灵敏,又指做人正直。糖则有粘性,表示规劝弟子安心读书。
回礼之后,袁源简单讲授了一下做人为学的道理。
讲完道理,袁源又向肖平等人强调:“江西各地,虽然王学盛行,但王学无法帮你们考科举。平日里,我并不阻止你们探究王学——我自己也喜好王学。但是在书院读书,四书五经,濂、洛、关、闽之学才是你们关注的重点。”
见面第一天,新的老师如此坦诚,倒是出乎肖平意料,让他对这位清瘦的书生有些敬佩。阳明先生的学问在民间虽然盛行,但始终被朝廷视为末学。朝廷科举取士,考的还是四书五经,濂、洛、关、闽之学。
濂学出自濂溪先生,也就是周敦颐,洛学指的是洛阳学派,代表人物是明道先生程颢和伊川先生程颐,关学的代表人物是横渠先生张载,闽学指的则是朱熹。这些都是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当世显学,也是科考、官场的敲门砖。
所以,袁源的话很直白,却也点出了科考大环境之下没有办法的事情。
类似的话,曾芸芸也和肖平说过。这让肖平大生“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袁源十分开明,讲这些话并没有用多长时间。他随即给出肖平等人时间,让他们随意处理自己的杂事。毕竟,很多交流生因为路途遥远,奔波安居都比较辛苦,有些是昨晚才赶到府城的,甚至有些还带了仆从来吉安。大家的饮食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