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30-140(第12/16页)

君,是多少女子自小的梦想。

    可惜黛玉真真羡慕不起来。

    黛玉有些许低落,反问她:“嫁到那种人家,还能每日自由自在的吗?”

    紫衣姑娘也实诚的摇摇头:“不能了,嫁到哪户人家都不能。”

    紫衣姑娘也感慨:“到了京城,我也算开了眼,原来越是大户的人家,规矩也这样大。”

    黛玉以前没见过她,听这说法和口音,果然不是京城人士,很可能江南那边来的:“所以,有什么好羡慕的?”

    黛玉又问她姓名,紫衣姑娘捏着小辫子垂头笑道:“我父亲姓甄,家里只有我一个,给我取了个乳名叫英莲。”

    黛玉看她眉间有一个胭脂记。

    “你这记号,是天生的?”

    英莲点头,说着还用手故意抹了抹额头:“是真的,好些人都以为是画出来的。”

    黛玉点头:“我瞧着确实像古时候画上美人的花钿,姐姐你也是个美人。”

    这话可把甄英莲说害羞了。

    黛玉又问她如何会上京城来,还以为她是甄家的远亲。

    英莲与黛玉一见如故,便将她家上京的缘由都说了。

    原来是她父亲甄士隐进京赶考,她和母亲就跟着来,顺道游历风光,长长见识。

    因是江南人士,投到甄家来。

    两家虽然都姓甄,却算不上亲。

    若有需要,就算不是亲戚,也能连宗。

    可甄士隐一介举人,年岁也大了,这回进京落榜,他倒也还没趋炎附势到那个地步。

    当下还留在甄家,也是甄家老爷留了几回,姑且当个门客。

    甄英莲又问黛玉来历,黛玉便简单说了。

    英莲更加高兴:“原来你就是贾二十四的女儿,我自小开蒙读得书时,家里就有贾二十四的文集,还有金陵文报,今儿可算见着真人了!”

    英莲家中只得她一个,甄士隐为解膝下寂寞,也将她充作男儿教养,让她读书识字。

    黛玉见英莲舒朗单纯,虽然家中门第不显,谈吐落落大方,率真坦然,又知她家中只有一女,倒与她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两人坐在水边闲聊了一会儿,湘云和探春二人找她来要去投壶。

    几人邀英莲同去,黛玉今日手顺,十投十中,得了西宁王妃娘娘的环佩彩头。

    等到过了午,几个夫人又想见黛玉,史苗遣人去找,丫鬟们却悄悄来说林姑娘不想来。

    史苗便找了一个借口:“她今日身子有些不舒服,刚吹了风又有些发热,刚吃了疏散的药躺下了。”

    夫人们听说,倒也不勉强了。

    史苗这边春宴刚过去,甄家想着也要还一席,忽然宫里面来了消息。

    宫里的那位老太妃没了,这是当朝最后一位太妃。

    史苗自打知道这个消息,就知阵仗小不了,当即就遣人将家里不该有的东西换下来,按照国丧的规制布置起来。

    荣国府灯笼都没换完,宫里对老太妃丧仪的旨意就传到了各家。

    朝中六品以上诰命皆要入朝随祭,贾敏自然跑不了,把黛玉送到荣国府来,姊妹们一起读书,也还有伴儿。

    但因太妃丧仪,先前轮着办雅集的事,暂时搁置了。

    姑娘们关在家中,一律玩乐之事暂免,只有赖大之流的管事,每日往返问候姑娘们的起居,报给随祭的贾母等人。

    湘云感慨:“自打我出生,头一回见这样的阵仗。”

    算来家里的大人们已经出去了十四五日,也不知是怎样一个丧仪,竟然有点全城草木皆兵的势头。

    黛玉凝眉道:“陛下年事已高,正看着呢,哪家敢怠慢,便是大不敬之罪。”

    探春道:“是这个理,咱们在闺阁中,还是少论政事为妙。”

    黛玉却有些不以为意,掐了一片叶子扔进池塘里:“这里只有咱们三个,说说悄悄话也无妨。”

    隔着大半个池子,对面是好几个丫鬟婆子,战战兢兢只看着上面,就怕姑娘们生起心思去玩水,又怕跌了碰了。

    湘云点头抚掌:“林姐姐说得好,哪里就因为闺阁,困住了步子,还能困住脑子?”

    探春却有些无奈:“谁不想出去创一番事业,但凡我是个男的。”

    黛玉却道:“谁说女儿家不能创一番事业,不过天时地利人和,比男子难一些,古往今来又不是没有?”

    湘云又来了劲儿:“以前我在家中的时候,婶婶就说我们史家,老太太自小就是顶厉害那个。”

    黛玉听着心里却暗自鄙夷起皇家来,但凡外祖母是个男子,那皇帝老儿惜才一点,外祖母的成绩,早就能封侯拜相了。

    天天说什么圣上圣明,黛玉看也圣明不到哪儿去,只顾着坐稳龙椅。

    什么民贵君轻,社稷为重,也就是说了九分做了一分。

    当下一场太妃的丧仪耗费的精力财力,也不知道会耽搁多少政务。

    黛玉终归没说出来。

    就算和姐妹们无话不谈,有些话还是万万不能谈的。

    可惜此刻史苗不能和黛玉交流一二,不然祖孙二人必定能找到很多共同语言。

    史苗来这个世界几十年,经历的丧事也多了。

    上回淑妃造反,皇帝还体体面面的办了她后事。

    这回皇帝陛下的架势,史苗觉得是老皇帝对自己丧事的提前预演。

    宫里领着寻常份例的太妃,先帝在时连贵人的分位都没混上。

    人活得久,慢慢熬老了,等到这一任皇帝要表现孝道的时候,一轮又一轮的加封,临了居然混到了妃位,还得到一场盛大的丧事。

    莫名有几分讽刺。

    天气渐渐转热,还要守灵七七四十九日。

    活人受罪,逝者也受罪。

    宫里的娘娘们都不敢怠慢,诰命夫人们自然更不敢。

    过了两个七,礼部那边才漏了口风,稍微能放松些。

    贾家、史家都在一处,方便互相照应。

    今儿不该史苗她们这一班守着,好容易得个空闲,却见二儿媳关氏引了一个宫装姑娘进来。

    走近了,史苗才看清来人是薛宝钗。

    她进宫将近两年,身量又长了点,宫里生活条件肯定不如外面,薛宝钗瘦了,皮肤比之前还要白,宫装是常见的松青色,头发梳得光光的,簪了两朵白花,显出素淡的美。

    不过薛宝钗这种长相和韵味,史苗觉得富丽堂皇的唐风兴许更适合她。

    薛宝钗的一举一动像是受到了程序化的训练,从进门到如今一直恰到好处低垂着眉眼,以一种极为恭顺的姿态示人。

    皇宫体制,果然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史苗之前见宝钗,虽然是个心里有点小九九的姑娘,起码像个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