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第098章 诏书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第098章 诏书(第1/3页)

    如果说双帝节的设立,还是比较委婉的表达,几天之后的中秋宫宴上,皇帝当着群臣的面拿出的另一封诏书,就是开门见山了。

    其实大越本来没什么举办中秋宫宴的传统,至少开明以来从没有过。

    所以皇帝突然搞了个中秋宫宴,要与群臣同乐,自然就是一件稀奇事了。

    进宫之前,许多朝臣心里都已经有了一种要出大事了的预感。这让他们不免忐忑,但又竭力想要掩饰这种忐忑,于是整个宴会的氛围,至少表面看起来十分热烈。

    宴席就设置在御花园里,方便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赏月。

    暮色四合,圆月初升,月光如银,夜风轻拂,在一片桂子幽香之中,宴席正式开始了。

    贺星回和皇帝相携而至时,群臣已经在各自的位置上安坐了。虽然此时天光暗淡,只能靠烛火照明,光线不比白日明亮,但站在高台之上往下看,还是能够很清楚地分辨出女官与众不同的服色,数量虽然少,但夹杂在一式的朝服之中,像是星星点点的光。

    更重要的是,她们现在已经不会再因为出席这种宴会场合而觉得紧张胆怯了。

    偶尔对上周围打量的视线,甚至还能从容举杯,朝对方点头示意,反倒叫看的人不好意思。

    贺星回看了两眼,就收回视线。

    今天的宴会是皇帝组织的,诸事也由他做主,贺星回只负责出个人,所以说了几句开场白之后,她就坐下了,任由皇帝掌控场面,反正这种场合正适合他发挥。

    在歌舞的遮掩下,流水一般的宴席送了上来。

    这个季节确实很适合设宴,不那么热,但也绝不会冷,饭菜从御膳房送到这里来,无论温度还是口感都是最适宜入口的时候。

    除了一些经常入宫,能得宫中赐宴的官员之外,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本该是难得的机会,能够真正品尝御膳房的手艺。但现实是,今日坐在这里的人,一大半都没什么胃口。

    贺星回倒是吃得很安然,可惜她最喜欢的一道油焖大虾,吃起来麻烦又不太雅观,只能浅尝辄止。

    忽然手边被推过来一碟剥好的的虾。

    她不由笑了起来。他们虽然是夫妻,但因为作息和空闲时间都不同的缘故,很少能够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但皇帝总能记得她的喜好,不过像是现在这样给她剥虾,倒是很少见。

    主要是因为两人身边都不缺服侍的人,他通常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贺星回自然领了情,将盘子端过来,一只一只地开始品尝。

    底下不知多少人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都不由被震了一下,心想,两位陛下的感情是真的很好。

    这一点,虽然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但有时又不免会疑心,觉得可能只是做出来的样子。毕竟权势之争,就连亲生的父子兄弟都会反目,何况夫妻?贺星回如此强势,很多人都觉得皇帝是被她压制着,不能不退让。

    至于他给贺星回的那些特权和优容,特别是最近这一年多以来种种操纵舆论的做法,在许多人看来,更像是她自导自演。

    所以此刻亲眼看到这一幕,感觉自然十分复杂。

    于是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皇帝终于进入正题,拿出那封诏书时,他们反而没有太过明显的反应了。

    在这封诏书里,皇帝先是讲了高祖和太宗皇帝打天下的不易,又说了江山社稷交到自己手上时的压力,因为自己才能平庸,生怕担不起这样的重任,然后话锋一转,盛赞皇后的贤明和才能,历数她掌权以来的种种功绩,认为这是不弱于古之贤王的干古之功,应该得到与她的功绩匹配的身份和地

    位。

    不得不说,虽然人人都知道现在的盛世是由贺星回一手缔造,但是真正听到这些政绩被一条条这样念出来,还是让人忍不住震撼。

    普通的帝王,能做到其中的两三条已经算是贤明了。

    有这样的功绩衬托,对于她应该得到更高的身份和地位这一点,没有人能说得出反对的话。

    追根究底,今日还能够坐在这里的人,每一个都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

    因而,当礼官念出圣旨的最后一段,称皇后的功绩千古无匹,他这个帝王却身无长物,没有能够嘉奖她的东西,唯一能给的只有皇帝之位,因而预备在明年禅位,让她成为这个国家名正言顺的主人时,众人看起来都还算冷静。

    非要让贺星回形容他们此刻的表情,她觉得应该是第二只靴子终于落下来了,松了一口气的情绪多过震惊和抵触。

    大概也是因为这件事酝酿得太久,而且早有预料,所以真正说出来的时候,反而没有太过明显的感受。当然,也有可能是没有反应过来,或者想说的话在这里不方便。

    毕竟要当面骂她,很多大臣心里还是有些打怵的,还是在奏折里骂起来痛快一些。

    而且他们也不知道同僚对此事是如何看待的,总要私底下串联一番,有了同盟者,才能放心开口。

    脑海里漫无目的地转着这些念头,贺星回又吃了一只虾,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似乎也没有预想中的那样紧张激动。

    一切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所以很多人在面对看不清的未来时,会心生惶恐。在这一点上,贺星回是幸运的,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已经看到了很久很久之后,因而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也许并不全然是对的,但至少不会是错的。

    所以她的态度是坦然的。

    事实上,对她来说,御宇登极确实只是走个流程的事,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毕竟朝政早就尽在掌控,走这一步,并不能增加她手中的权柄,反而可能会更遭非议。

    但贺星回还是必须要走,因为这是她的责任,也是她的私心。

    一件事有很多种可能,可是如果不迈出这一步,可能就永远只是可能。只有让它变成事实,才能化作一道光,照亮后来的人。

    虽然人们常说后来居上,但有时候榜样的力量也很重要。在这个有无数束缚和掣肘的年代,她身为开拓者,和其他人相比,已经拥有了无数的特权。

    如果连她都不敢走出这一步,又怎么能指望后来人超越她呢?

    她自己正是借着前人光辉的指引,才顺利地走到这里,自然也有义务在此处留下一道光。

    希望以后的人们提起她,应是生女当如贺星回。

    ...

    中秋节过去之后,整个朝堂上下的气氛都变得古怪起来。而且这种古怪迅速感染了整个京城,又向着更远的地方扩散。

    但是短时间内,没有任何人站出来表态。

    就连平时对于这种热点新闻最为热衷的小报,也没有任何一家刊登了这件事。

    最后还是《世界报》先登了一篇代表官方立场的文章,民间的议论才逐渐热烈起来。

    而在那之前,朝堂上的暗流涌动已经开始了。

    从第二天起,陆续就有一些反对的奏折送了上来,有委婉含蓄的,也有言辞激烈的,更有愤而辞官的。不过贺星回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这些奏折就被皇帝拿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