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第067章 故事(第2/3页)
无论是勋贵们在欠条上写的,还是北地世家试探着拿出来的土地,都在北方。
贺星回为什么要费工夫让北地世家也掺和进这里面来?就是因为北方很多地都在他们的手里,当然要尽量收回来。特别是西北,如今已经完全在师无命的掌控之中了。
除了收回更多的土地之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带动北边的发展。
自从大宣皇室南迁之后,整个北方遭受重创,又在战火之中混乱了几十年,如今虽然重新回到了大越的治理之下,却是元气大伤,久久不能恢复。
大越定都烨京,帝国的权力中心和经济中心便都向南偏移,北方想要发展起来,只会越来越难。
不说别的,南方人口密度就是北方的四五倍。地广人稀,没有足够的人口来恢复生产,就是目前北方地区最大的困境。这是战争带来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吸引南人北上。
大多数人安土重迁,直接迁民必然会遭遇强烈的抵抗。
贺星回在北方建厂,就是希望通过商人们的利诱,能够吸引更多的南人主动前往北方。以工厂的名义招收工人,就比朝廷直接下令搬迁更合适。
而现在,这项政策,已经初见成效了。
这个时代的商人们,还是喜欢用自己人的。这些商人来自大越各地,而且大部分都来自更加富庶的南方,北地出身的没有几个。在人生地不熟的北方建厂,虽然有朝廷扶持、官府配合,但他们自己心里也难免犯嘀咕。这时候,从家乡所在之地招收一批工人过来,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御史们进入北方境内,沿路走来,便见各地都颇有欣欣向荣之意。除了工厂,工人们的住处也在兴建,城外也有不少农人正在田间耕作,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欣悦的笑意,饱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仗已经不打了,太平年代,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而且随着新人口的涌入,各种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北方本地居民们的心,也逐渐跟着活络了起来。
不过短短半年而已,眼前种种所见,已经与记忆中截然不同了。穆柯看着这一切,忍不住心潮澎湃。
是的,在这一次的人事调动之中,他从兵部调到了监察院。还真别说,这个职位意外地很适合他,因为他虽然寡言,但每次开口都能一针见血,刺得对面说不出话来,因此到了新的部门,竟然很得主官的看重。
再加上他本就出身西北,对当地事务更加了解,甚至还跟师无命将军有旧,所以最终,他就被派到了西北。
这也是钟彬的聪明之处,师无命本来就是贺星回的人,西北现在又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朝廷忽然派一个言官过去监管,很容易引起他的不满。选择穆柯这个西北出身的寒门子弟,就是一种明晃晃的安抚。
你看,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们没有恶意的。
穆柯一开始还在认真思索自己的职责,但距离西北越来越近,他的心潮也就越来越难以平复。
特别是进入西北之后,所见之处,再没有数月之前满目疮痍的情景,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营房、大片今年才被开垦出来,生长着茂盛作物的土地,叫人看得心旷神怡。
就连这里的工厂建造进度,也比别处更快。
穆柯一打听,才知道这还是因为那群草原俘虏。这些人被分散成小股部队,交给西北军看押,平时除了开垦种地之外,也负责一些修路之类的杂活。工厂的建设,他们自然也加入了进来。这些人力气大,而且服从管理,效率更高,也比普通的工人更好用。
很奇妙的是,大部分俘虏,对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多少不满。
他们是在草原上吃不上饭了,才出来劫掠的。虽然骑上马的时候,他们是最彪悍的战士,但发现在大越当俘虏居然能吃饱饭,很多人的心态慢慢就变了。
要不是担心还在草原上的家人,很多人说不定还觉得现在这种生活更好呢。
事实上,师无命已经打算,等到互市开放之后,就去打探一下那些只剩下老弱病残的部落现在的情况。
这次南下的部队之中,大概只有月部还保留着战斗力,不过羯部出手,他们肯定会向草原深处迁徙,未必能带走那么多人。而羯部又还没来得及出手,只要去年冬天没有冻死饿死,就还是能找到人的。
找到他们,扶持他们,让他们不至于轻易被羯部吞并,这是朝廷给的任务。师无命打算让俘虏们去跟那些残部接触,寻找自己的族人们,并以自身为例子,说服他们接受互市。
毕竟贺星回也不是什么魔鬼,她虽然把这些俘虏留下做苦力,但饭是管饱的。而且这种劳作也并非是终身制,一个俘虏只要赚到了足够赎买自己的钱,就可以获得自由。
这个时间,也就是十年左右吧。
能够接触到自己的族人,又有自由的胡萝卜吊在前面,相信这些人工作起来会更加卖力。
因为俘虏们的高效率,西北的工厂,有一部分已经开始运转了。穆柯转了一圈,发现果然跟自己想的一样,根本没什么可担忧的。不说上面有师无命镇着,大家都很老实。就说能在西北建厂的商人,不是庆州来的,就是寒塞门一系,说起来都是自己人,不可能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做什么手脚。
因而穆御史在这里的生活,堪称轻松,甚至还抽空回了一趟嘉连关,照看了一下家里,见了一些旧日日的朋友和同僚。
与他的悠闲相比,另一个同样在草原上奔波跋涉的人,就要辛苦得多。
和一直走官道,,路上始终能看见人,时不时还能停下来休息休整的穆柯不同,杜鸿言选择的都是最偏僻最曲折但也最不引人注目的道路,就是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自己的身份。
他之所以在这里,是为了穿越国境线,前往草原!
虽说师无命一战而胜之后,对很多大越人来说,草原好像一下子变成了不堪一击的代名词。但是杜鸿言和那些人云亦云的普通人不一样,他始终保持清醒,知道朝廷的战功常有夸张的嫌疑,而且草原胡人来去如风,根本不是步兵能追得上的。就算战败,只要往草原深处一跑,纵然会死师无命也抓不住他们。
在科举结束后,杜鸿言不仅丢尽脸面,也很快意识到,除非大越亡国,否则他的仕途就会终结在这里了。于是他既没有回挺秀山读书,也不打算回家,而是生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
他要去投奔草原上的胡人部落,帮助他们发展,然后再带领他们反攻大越!
只有这样,才能报了贺星回在金銮殿上羞辱他的仇。
杜鸿言自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天才的办法。因为他早就知道,虽然两国之间封锁得很严重,但一直都有商人买通关卡,前往草原贸易,赚取巨额利润。同时,也颇有几个抑郁不得志的寒门士子,眼见在大越不能出头,索性去投奔了草原。
这些都是他的前辈,他们能做到,杜鸿言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于是他就备上干粮,出发了。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请了一个向导,选择了最绕最难走的一条路。
说实话,这一路上确实吃了很多苦,哪怕带了两个仆人,但是杜鸿言还是被折磨得十分痛苦。日晒,风沙,迷路……因为选了最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